字词 | 皮锡瑞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皮锡瑞1850—1908湖南善化(今长沙)人 皮锡瑞1850—1908清末学者。字鹿门,又字麓云,湖南善化(今长沙)人。因其景仰西汉《尚书》今文学大师伏生,署所居名“师伏堂”,人称“师伏先生”。同治十二年(1873年)举拔贡,尔后几应礼部考试不中,遂放弃入仕途之念,潜心讲学著书,先后主持湖南桂阳州(今桂阳县)龙潭书院、江西南昌经训书院。戊戌变法时,因提倡新式学校制度,主张教育改革,受顽固派嫉视,被斥为“乱党”,革举人,逐回原籍,交地方官管束,三年后开复。晚年长期任教,1908年卒于善化南城故宅。他学问广博,著述甚多,诗文方面有《师伏堂骈文》、《师伏堂诗草》、《师伏堂词》等;经学方面有《经学历史》、《易经通论》、《书经通论》、《三礼通论》、《春秋通论》等;还有许多关于《尚书》、《春秋》、《左传》等的疏证,具有较高学术价值。 皮锡瑞皮鹿门先生传略(附:皮鹿门先生著述总目) 皮名举 广清碑传集第十六卷第1096页 皮锡瑞 皮锡瑞1850—1908字鹿门,一字麓云,湖南善化(今长沙)人。光绪八年(1882)举人。历主湖南桂阳州龙潭书院、江西南昌经训书院讲席,湖南南学会学长。力主变法,戊戌政变后被革去举人,遂杜门著述。著有《经学通论》等。有《师伏堂词》一卷,收词四十二首,慢词居十之九。有师伏堂丛书本。又有《水龙吟·赋白莲》、《摸鱼儿·赋莼》、《桂枝香·咏蟹》三首,存夏敬观《忍古楼词话》。 ☚ 黄文瀚 杨调元 ☛ 皮锡瑞公元1850——1908字吉人,号鹿门,又号麓云。近代湖南善化人。光绪间举人。通经学,尤深今文经学,一生以讲学、著述为事。曾主讲龙潭、经训诸书院,多授以微言大义。有革新思想,因崇尚西汉今文尚书学家伏生,故名其居为“师伏堂”,人称思伏先生。主要撰有《经学通论》、《经学历史》、《尚书古文疏证辨证》、《郑志疏证》、《今文尚书考证》、《史记引尚书考》、《汉碑引经考》、《驳五经异义疏证》等书,皆传于世。 皮锡瑞 皮锡瑞1850~1908字鹿门。一字麓云。长沙人。光绪举人。1891年(光绪十七年)任桂阳州龙潭书院讲席。1893年主讲南昌经训书院。1898年湖南维新运动期间,回湘任南学会会长,主讲学术,开讲三月,先后演讲十二次,所言皆贯穿汉、宋,融合中西,宣扬保种保教,纵论变法图强。后回南昌,继续宣传维新变法。戊戍政变后,被革去举人身份,逐回原籍。此后长期从事教学,历任湖南高等师范馆、中路师范学堂、长沙府中学堂讲席及学务公所图书课长、长沙定王台图书馆纂修。生平博通群经,今文经学造诣尤深,并工诗和骈文。著有《经学历史》、《五经通论》、《尚书大传疏证》、《师伏堂丛书、笔记、日记》等。 ☚ 田应诏 江忠义 ☛ 皮锡瑞 皮锡瑞1850—1908清代著名今文经学家。字鹿门,一字麓云,因推崇西汉经学家伏生,颜其居曰 “师伏堂”,学者因称师伏先生。善化 (今长沙) 人。光绪九年(1883)举人。以后屡试不第,潜心著述。先后任桂阳龙潭书院、江西南昌书院讲席。因江西故宗宋学,偏重性理,或流禅释,锡瑞以西京微言大义教诏学者,说经当守家法,词章必宗家数,一时高才隽秀咸集其门。中日甲午之战后,受康有为《新学伪经考》等影响,倾向变法。主张“清内乱,严惩贿赂,刻绳赃吏,实事求是。且必先改宋明陋俗,不必皆从西俗” (皮名举: 《皮鹿门先生传略》)。戊戌变法时期,任南学会学长,主讲 “学派” 一科,倡 “有体有用之学”。先后讲演十二次,自称“其大旨在发明圣教之大,开通汉宋门户之见; 次则变法开智,破除守旧拘挛之习”。戊戌变法失败后,被革除科名,交地方官严加管束。以后专心从事学术研究和教学。历任湖南高等师范馆、中路师范、长沙府中学堂讲习。锡瑞以经学名家,治经宗今文,但持论平允。所著有《尚书大传疏证》、《古文尚书疏证辨证》、《经学历史》、《五经通论》、《师伏堂笔记》、《师伏堂日记》等多种。 ☚ 樊锥 阎镇珩 ☛ 皮锡瑞 皮锡瑞1850—1908近代学者,善化县 (今属长沙市) 人。字吉人,号鹿门,又号麓云。光绪八年(1882)举人,试礼部不遇,遂以讲学、著述为事,历主龙潭、经训诸书院,以西汉经学微言大义教授学生。“戊戌变法”期间,任南学会会长。因赞成变法,受到封建顽固势力攻击。景仰西汉今文《尚书》学家伏生,署所居名曰 “师伏堂”,学者称“师伏先生”。著有《经学通论》五卷、《经学历史》一卷、《王制笺》一卷、《古文尚书冤词平议》二卷、《尚书古文疏证辨证》一卷、《尚书中候疏证》一卷、《六艺论疏证》一卷、《郑志疏证》八卷附《郑记考证》、《鲁礼禘祫义疏证》一卷、《孝经郑注义疏》二卷、《春秋讲义》二卷、《今文尚书考证》三十卷、《驳五经异义疏证》及《师伏堂丛书》等传世。 ☚ 郭庆藩 叶德辉 ☛ 皮锡瑞 皮锡瑞1849—1908字鹿门。因景仰西汉今文经学大师伏生,署所居名曰师伏堂,人称师伏先生。长沙人。光绪八年(1882年) 举人。他鄙薄功名,无心仕途,潜心讲学,闭户著书。治学严谨,对经学钻研尤深,是近代湖南有名的学者。曾主讲江西南昌经训书院,湖南桂阳龙潭书院。任过时务学堂会长,主持过长沙南学会,曾参与戊戌维新运动,积极宣传维新变法。门人有成就者较多。他的著作有: 《师伏堂骈文前集》二卷、《后集》 四卷,《师伏堂诗草》六卷,《咏史》一卷,词一卷,《今文尚书考证》三十卷,《经学通论》五卷。 ☚ 王以敏 汤鹏 ☛ 皮锡瑞1850—1908清经学家。字鹿门。善化(今湖南长沙)人。曾主讲湖南龙潭书院、江西经训书院。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因赞成变法,受到顽固派攻击。宗今文经学,敬仰西汉传今文《尚书》的伏生,署其居曰“师伏堂”。主张《易》 、《礼》为孔子作,五经经过孔子整理后,使经学包含特有的“微言大义”,始成为经。可以说是今文经学派的一种极端主张。撰有《五经通论》 、《经学历史》、《今文尚书考证》、《王制笺》等书,收入《师伏堂丛书》和《皮氏八种》。另有《驳五经异义疏证》、《古文尚书冤词平议》等。 皮锡瑞1850—1908字鹿门,一字麓云。清末学者。湖南善化(长沙)人。光绪举人。曾主讲湖南桂阳龙潭书院、江西南昌经训书院。中日甲午战争后,赞助变法。光绪二十四年(1898)任南学会会长,主讲学术。融合中、西学,宣扬保种保教,纵论变法图强。戊戌政变后,被革去举人名号,交地方官管束。遂杜门著述。博贯群经,主尚今文,宗西汉传述今文《尚书》之伏生,署所居曰“师伏堂”,称“师伏先生”。著有《五经通论》、《经学历史》等,收入《师伏堂丛书》和《皮氏八种》;另有《驳五经异义疏证》、《古文尚书冤词平议》等。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