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兼听则明,偏信(听)则暗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兼听则明,偏信(听)则暗 多方面听取意见,才能明辨是非;只听取和相信一方意见,往往由于情况不清会做出错误决断。 调查、处理同题的一种方法。始于汉·王符《潜夫论·明暗》;“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是故人君通必兼听,则圣日广矣;庸说偏信,则愚日甚矣。”又《资治通鉴》卷192载,唐太宗贞观二年:“上问魏征曰:‘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对日:‘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由此,“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成为历史典故,成为中国历代开明统治者理政治国的方法。在现时“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应当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者,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遵循的原则和方法。在使用或处理干部、解决具体问题时,必须多方面调查研究,以保证情况明,判断准;尤其在意见分歧的情况下,一定要认真听取和分析各种意见,全面、准确地把握情况,使决策建立在可靠的事实基础上,防止因偏听偏信而铸成错误和损失,并促进持不同意见各方的团结。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