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皎然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皎然

皎然

唐朝长城(今浙江长兴)人,一说吴兴(今浙江湖州)人。俗姓谢,字清昼。自言为谢灵运、谢朓之后。出家为僧,久居吴兴杼山妙喜寺,士大夫子弟多从其学诗。其诗擅为五言,多描写山水、宣传禅理。所作《诗式》是重要的论诗专著。有《皎然集》, 一名《杼山集》。

☚ 李端   韦应物 ☛
皎然

皎然

皎然 (720?—?) 俗姓谢,自称是谢灵运的后裔,字清昼,一说名昼,湖州长城卞山(今浙江长兴)人,大约生于唐开元八年(720年),卒于贞元末,即公元800年左右。皎然幼负异才,早岁于杭州灵隐寺受戒出家,后居吴兴抒山妙喜寺,除诵习佛典之外,兼攻经史子集,尤擅吟咏。他与当时著名文士如颜真卿、韦应物等人过往甚密,常以诗相酬唱。诗风闲淡自如,清机逸响,富于深厚的意境和情趣,艺术水平不但高居当时诸僧之上,而且在所有诗人中也是不可多得的。皎然留下的著作,主要有《杼山集》10卷,《儒释交游传》、《内典类聚》40卷,《诗式》 5卷,《诗议》 1卷等。

☚ 夏日过青龙寺操禅师   闻钟 ☛
皎然

皎然720?—796后

字清昼。一说名昼,字皎然,后以字行,俗姓谢,为谢灵运十世孙。湖州长城(今浙江长兴)人。早年杂学儒、墨,颇恃才自负,应举不第,遂漫游江湖荆湘,或曾至长安,亦尝干谒侯门。安史乱前,皈依佛氏。肃宗至德(756—758)至代宗宝应(762—763)间,居湖州。代宗广德元年(763)避袁晁乱于湖州东北之毗山,又迁毗陵,次年乱平后,西上至扬、楚一带。永泰元年(765)秋,由秣陵(今江苏南京)返湖州。大历二、三年(767、768)间,受戒于杭州灵隐山天竺寺守真法师。大历三年夏,返湖州,于苕溪营建草堂。大历四年,堂成,乃禅隐于是。其间时游扬、楚,与皇甫冉、顾况、陆羽、张志和等过从甚密。大历八年,颜真卿为湖州刺史,集三十馀文士编《韵海镜源》,皎然参预其事。是年秋,与颜真卿等会于州西南杼山妙喜寺,颇多佳什,结集为《吴兴集》十卷。大历十三年,尝南游桐庐、剡溪。德宗建中三年(782)秋,曾与秦系同游江西吉州。兴元元年(784),在湖州识灵澈。时李端为杭州司马,以门人从皎然问法。贞元(785—805)初,居湖州东溪草堂,着手撰《诗式》。贞元四年至九年后,杨顼刺湖州、韦应物刺苏州,皎然均与之过往,有诗交。贞元八年,德宗令集贤院征其文集藏于秘阁,得诗五百四十六首,分为十卷,于頔为之编,并序。约卒于贞元十二年后数年间。皎然诗名著于当世,刘禹锡少时曾从其学诗,尝言:“世之言诗僧多出江左……独吴兴昼公能备众体。”(《澈上人文集纪》)于頔评其“得诗人之奥旨,传乃祖之菁华。江南词人,莫不楷范。极于缘情绮靡,故词多芳泽;师古典制,故律尚清壮。其或发明玄理,则深契真如,又不可得而思议也”(《吴兴昼上人文集序》)。所撰《诗式》论述诗歌法式,阐说意境,提示技巧,兼评历代诗作,统说禅理诗道,对司空图、严羽之论诗有一定影响。除《诗式》外,尚撰有《诗议》(《诗评》)。又撰有《儒释交游录》、《内典类聚》共四十卷,《号呶子》十卷,《茶诀》一篇,今已佚。《新唐书·艺文志》著录《皎然诗集》十卷、《诗式》五卷、《诗评》三卷。今存《皎然集》(一作《杼山集》)十卷。《全唐诗》编其诗为七卷,《全唐诗补逸》补联句一首,《全唐诗续拾》补诗二首。《全唐文》编其文为二卷。事见唐释福琳《皎然传》、《宋高僧传》卷二九《唐湖州杼山皎然传》、《唐诗纪事》卷七三、《唐才子传校笺》卷四。另有名皎然者,为五代时闽僧。

☚ 张志和   清江 ☛

皎然?—?

本姓谢,名昼,字清昼。吴兴长城(今浙江长兴县)人。唐代诗僧。谢灵运十世孙。出家为僧,久居吴兴杼山妙喜寺,贞元初居东溪草堂。与颜真卿、灵澈、陆羽、韦应物等相唱和,时称“昼上人”。卒于山寺。有《皎然集》(一名《杼山集》),另著有《诗式》。《全唐诗》编其诗为七卷。
索引:皎然,谢昼,清昼,昼上人。

皎然

皎然生卒年不详

唐代诗僧,本姓谢,字清昼,谢灵运十世孙。湖州长城(今浙江湖州市)人。一生事佛,居吴兴东溪草堂,与颜真卿、韦应物等交往,时号“江南名僧”。他论诗崇尚自然,并以十九字概括诗歌的多种风格。其理论主张主要见于《诗式》。
从他的“自然”观点出发,他对诗歌的发展作了概括,认为西汉至唐诗有四变,其中西汉至汉末建安再至刘、宋凡二变,其过程是由“天予真性,发言自高,未见作用”,到建安作家“始见作用”,再到刘、宋“尚于作用”。这实际上概括了诗歌艺术自觉化的过程。
在对古代作家的具体评述中,他认为“康乐(谢灵运)为文,真于情性,尚于作用,不顾词彩,而风流自然。”又说:“康乐公早岁能文,性颖神澈。及通内典,心地更精,故所作诗,发皆造极。”(《诗式·文章宗旨》)论苏、李诗则说“天予真性,发言自高,未有作用”(《李少卿并古诗十九首》)说建安文学“邺中七子,陈王最高。刘桢辞气偏,王(粲)得其中,不拘对属、偶或有之,语与兴驱,势逐情起,不由作意,气格自高。”(《邺中集》)这些看法与他崇尚自然的观点是一致的。他的诗论多从艺术上着眼,且有禅学影响,所以对后代以禅论诗有重要启示作用。

☚ 杜甫   吴兢 ☛

皎然

有唐吴兴开士释皎然,字清昼,即康乐之十世孙,得诗人之奥旨,传乃祖之菁华,江南词人,莫不楷范。极于缘情绮靡,故辞多芳泽; 师古兴制,故律尚清壮。其或发明元理,则深契真如,又不可得而思议也。(《全唐文》卷五四四于《释皎然杼山集序》)

释皎然之诗,在唐诸僧之上。(严羽 《沧浪诗话·诗评》)

杼山皎然, 诗意句律平淡。 (方回 《瀛奎律髓》卷四七僧皎然《怀旧》 评语)

皎师卧深山壑,思绕沧州,游从既胜,兴致复远。其诗深窥色相,骋其才力,在诸衲间,一公之外,卓非等等,然禅悟未彻,机锋犹近。(徐献忠《唐诗品》)

皎然不能为唐初盛诗,而谈诗得唐初盛法,时代所限,难以自超。(李维桢 《大泌山房集》 卷二三 《汪文宏诗序》)

皎然《杼山集》清机逸响,闲淡自如,读之,觉别有异味,在咀嚼之表,当由雅慕曲江,取则不远尔。(胡震亨《唐音癸签》 卷八)

僧诗有僧诗气习,僧而必不作僧诗,便有不作僧诗气习。皎然清淳淹远,当于诗中求之,不当于僧中求之。(钟惺、谭元春《唐诗归》)

皎公诗婉隽,不特为诗僧冠,可与文房、仲文并辔中原。(张世炜 《唐七律隽》)

皎然精于诗法,而己作不能称,较之清江气骨,故应却步。(毛先舒《诗辩坻》卷三)

杼山《观王右丞维沧洲图歌》云:“沧洲说近三湘口,谁知卷得在君手。披图拥褐临水时,翛然不异沧洲叟。”此篇在唐人本非杰出之作,而何仲默题吴伟画,用此调法,遂成巨观。此所贵乎相机布势,脱胎换骨之妙也。今若取杜陵题画脍炙人口之大篇,摹其韵句调法,有是理乎? (翁方纲 《石洲诗话》卷二)

皎然兴高词赡,各体皆备,诗僧中豪者也。昔人评永师书有冷斋饭气。昼诗不然,知非菜肚阿师矣。(胡寿芝《东目馆诗见》 卷一)

皎然

唐代诗僧。字清昼,本姓谢,吴兴长城(今属浙江长兴县)人,一说吴兴(今浙东湖州)人。为南朝宋谢灵运十世孙。久居吴兴杼山妙喜寺。
皎然诗多送别酬答之作,长于五言诗,曾为湖州刺史颜真卿题名的“三癸亭”赋诗,深受颜的器重。所著《诗式》,为诗论专著,其中提出“四不”、“二要”、“七德”、“十九体”等写诗标准,颇为后世所重。《新唐书·艺文志》著录《皎然集》十卷(一名《杼山集》),《全唐诗》编其诗为七卷。事迹见《高僧传》、《新唐书·艺文志四》、《唐诗纪事》、《唐才子传》等。


皎然

皎然论诗,崇尚自然,标举谢灵运诗是“真于情性,尚于作用,不顾词彩,而风流自然。”但又要求人工锻炼与自然相结合,经过艺术的创造而达于自然。他比较重视诗的体制格调,而不注意诗的社会内容,所以对陈子昂诗歌的价值认识不足,反对卢藏用以陈子昂是“道丧五百岁而得陈君”的过高评价,认为“如何五百之数,独归于陈君乎?藏用欲为子昂张一尺之罗,盖弥天之宇,上掩曹刘,下遗康乐,安可得耶”(《诗式》卷三),又云:“如陈子昂复多而变少,沈宋复少而变多”(《诗式》卷五),将陈子昂与沈宋并论,并认为沈宋是“律诗之龟鉴”,“诗家射雕手。”对于大历诗人的柔靡诗风,皎然也表现了强烈不满:“大历中,诗人多在江外,皇甫冉、严维、张继素、刘长卿、李嘉佑、朱放、窃占青山白云、春风芳草,以为己有,吾知诗道初丧,正在于此,何得推过齐梁作者?迄今余波尚寝,后生相效,没溺者多。大历末年,诸公改辙;盖知前非也。”皎然诗论,带有明显的佛学思想的因素,开以禅理论诗的先声,对其后司空图、严羽等人的诗论有很大影响。

白的样子

白的样子

颢 皤然
白茫茫的样子:白浊
洁白的样子:皎皎 皭然 练练 缟皓 皭皭 晧晧 皓然 皓白 皤皤 霜缟
明亮洁白的样子:皎然
光泽洁白的样子:翯翯
光亮洁白的样子:皓皓
鲜明洁白的样子:瑳瑳
明净洁白的样子:溶溶(月色~)
洁白有光的样子:颢颢
洁白而有光泽的样子:翯翯
雪白的样子:皑皑

☚ 洁白   黑 ☛

高洁

高洁

清(玉清) 雪(玉雪;澡雪;雪胎梅骨) 霜(霜明) 修洁 明洁 矫洁 贞高 峻清 蝉饮 怀冰 青标
人品高洁:水洁冰清
腊梅、水仙花等清丽高洁:冰肌玉骨 玉骨冰肌 雪艳冰肌
隐寓高洁:餐英 飡英
耿介,高洁:介然
高洁美好:清令
高洁淳美:清茂
闲静高洁:闲洁
庄重高洁:凝洁
谨慎高洁:谨介
贫穷而高洁:贫洁
坚贞高洁:贞清 霜桧
纯正高洁:贞洁 贞爽
 清白高洁:清高
清廉高洁:连底清
雅致高洁:雅洁
 雅静高洁:幽洁
孤高,高洁:孤峰
孤特高洁:孤高 孤孑
冰清玉洁,十分高洁:清如冰壶
高洁的样子:皓皓 皎然
(高尚纯洁:高洁)

另见:高尚 高贵︱卑贱

☚ 纯正   清白 ☛

清楚1

清楚1

清(清清;清晰;清爽;清析;清朗;说~) 楚 昭(昭皙;昭晰) 明(明了;明明;明晰;明亮;明彻;明降;明朗;明爽;明明白白) 分(分白;分明) 开(说~) 晰(明~) 疏爽 真切釐然 不模糊
明确,分明:
详细明晰:详晰
明亮清晰:炤晰
透彻清晰:透晰
高深玄妙,透彻明了:超超玄著 超超玄箸 超超元箸
很清楚:逼清 清清楚楚 宛然在目 赫然在目 朗若列眉 朗若编贝 较若列眉 灿若列眉 粲若列眉
事情清楚明白,确定无疑:信若丹青 炳若丹青
十分清楚:一清二楚
十分清楚明白:明镜鉴形 明镜照形
完全清楚:具详 澈底澄清
显著,清楚:显豁
鲜明,显豁:鲜朗
非常明晰:孔炤 昭胆(~毕露)
非常清晰分明:历历可数 历历可指 了了可数
非常清楚明白:历历可画
清楚的样子:离离 皦如 畟然 历历(历历落落) 历然
分明的样子:皎皎 皎然 画然皦如 落落 荦荦 判然 磊磊明明
清楚明白的样子:皦然
(事物容易让人了解、辨认:清楚)

另见:看 听 记忆 认识 景色 明亮

☚ 清楚、模糊   明显 ☛

皎然

唐代诗僧,本名谢清昼,湖州长城人。最早论及了诗“境”这一中国美学的重要范畴。认为诗境是诗人主观情感外射到客观景物相上合的产物,是诗的艺术价值所在,要求形式美和内容美并重。提出形式美的最高标准是“但见情性,不睹文字”。开以禅喻诗的先河。对司空图、严羽等影响很大。参见“文学”中的“皎然”。


皎然

唐诗僧、诗论家。本姓谢,字清昼,谢灵运十世孙。吴兴(今属浙江)人。久居吴兴杼山妙喜寺,与韦应物、李阳冰、顾况等相唱和,诗名颇高,时号“江东名僧”。多送别酬赠、山水游赏之作,亦有男女爱情、声色欣赏之篇及部分边塞诗。长于五言,诗风清淡轻松。所撰《诗式》为诗论名著,其“取境”说强调情与境的有机统一,对司空图、严羽、王国维等后世诗论家颇有影响。有《皎然集》,一名《杼山集》。参见“美学”中的“皎然”。

皎然jiǎo rán

❶明亮貌。《儒门事亲·小儿疮疱丹熛瘾疹旧蔽记五》:“开视之,惊见一儿,四五岁许,疮疱周匝,密不容隙,两目皎然。”
❷洁白光亮。《本草纲目·云母》:“黄白皛皛者名云液,皎然纯白明澈者名磷石。”

皎然720~about 796Jiao Ran

monk poet of the Tang Dynasty,his original name was Xie Qingzhou. Works: A Critique of Poetry,Designs of Poetry,Deliberations on Poetry,etc.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0:4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