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吴晗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吴晗1909—1969

浙江义乌人
中共党员,民盟成员。著名历史学家,明史专家。曾任清华大学及西南联大教授,北京市副市长,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民盟中央委员等职。著有《朱元璋传》、《吴晗文集》等。
原名:春晗
字:辰伯
笔名:公孙器之、吕庆、刘恢之、刘勉、刘勉之、酉生、吴子直、吴南星(与人合署)、吴梧轩、何无忌、张伯、草莽世家、赵彦、恢之、勉之、高光、徐章白、梧轩、章白、韩武、W
名号:老虎

吴晗1909—1969

历史学家,作家。原名春晗,浙江义乌人。1931年进清华大学,专攻明史。曾任云南大学、西南联大、清华大学教授。1943年在昆明参加中国民主政团同盟,进行民主运动。建国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历史系主任、文学院院长、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市副市长、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历史研究》编委,北京市历史学会会长,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副主席,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副主席、北京市主任委员等职。195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著有《朱元璋传》、《读史劄记》、《投枪集》等。曾主编《中国历史小丛书》和《外国历史小丛书》。写了《海瑞骂皇帝》、《论海瑞》和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1961年起与邓拓、廖沫沙为《北京晚报》的《三家村札记》专栏撰写杂文。“文化大革命”一开始,就被诬陷为“三家村黑帮”,受到残酷迫害,1969年不幸逝世。

吴晗

吴晗传
吴晗和海瑞罢官
李义宁(香港)明报月刊社1973年版112页
人民出版社1979年8月版704页
吴晗的学术生涯
吴晗传
吴晗纪念文集
悼念吴晗同志
夏鼐等
苏双碧 王宏志
北京市历史学会编
侯外庐
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4月版234页
北京出版社1984年8月版368页
北京出版社1984年9月版252页
北京日报1979年2月17日,泪雨集(丙
编)第172页
吴晗同志和中国历史小丛书张习孔北京日报1979年2月17日,新华月报
1979年3期
信得过的人——忆吴晗同志
吴晗和谈迁
费孝通
臧嵘
光明日报1979年2月20日
光明日报1979年2月27日,新华月报
1979年3期
吴晗同志和海瑞罢官
在历史的镜子面前——记我国著名历史学家吴
林涵表
朱述新
财贸战线1979年3月6日
解放日报1979年3月15日,泪雨集(丙
编)第178页
一束旧信——纪念吴晗同志
闻一多与吴晗
光明磊落的一生——怀念吴晗同志
从学者到战士——怀念吴晗同志
深切怀念吴晗同志
吴晗同志和袁震同志追悼会在京举行
黄裳
王一
杨述
关世雄
张友渔等
文汇报1979年3月25日
光明日报1979年3月27日
北京日报1979年6月7日
北京日报1979年8月18日
北京日报1979年9月14日
人民日报1979年9月15日

刚直之气垂千秋——忆我的大哥吴晗
有学力,有能力、有魄力的历史学家——追念吴
晗同志
吴浦月
郑天挺
光明日报1979年9月15日
光明日报1979年9月18日,探微集第
453页
快人快语 肝胆照人——深切怀念吴晗同志
批判封建主义的勇猛战士——吴浦月同志忆吴
胡愈之 李文宣人民日报1979年10月23日
北京晚报1980年7月23日
一个幸存者的控诉——访吴晗同志的胞妹吴浦
朱述新 罗昌华北京日报1980年12月24日,新华月报
1980年12期
万金难买生死情——记吴晗、袁震夫妇的爱情
生活
袁溥之羊城晚报1982年9月11日,文苑掇英第
96页
穷教授的骨气
革命者的道路(《吴晗传》序言)
苏双碧
廖沫沙
光明日报1984年3月31日
人民日报1984年7月23日,新华月报
1984年10期
怀吴晗——《吴晗传》(序二)罗尔纲北京日报1984年8月1日,文汇报1984
年10月26日,新华文摘1984年12期
赞吴晗同志的史德
把历史知识交给更多的人——怀念吴晗同志
迟来的悼念——忆吴晗同志
张习孔
白寿彝
张文松
人民日报1984年10月22日
光明日报1984年10月24日
光明日报1984年11月3日,新华月报
1984年11期
清华时期的吴晗
吴晗的治学
忆吴晗
吴晗
李又宁
柏生
顾家熙
苏双碧
*明报月刊1973年8卷3期
新闻战线1979年4期
读书1979年5期
中国史研究动态1979年9期,中国史学家
传第401页,中国史学家评传(下卷)第
1664页
吴晗同志著作目录
我所知道的史学家吴晗同志
烈血丹心 史家本色——深切怀念吴晗教授
从胡适与吴晗来往函件中看出他们的师生关系
毛主席、周总理教导我们做好统战工作——回
忆与吴晗同志共事时的一件往事
夏鼐
夏鼐
张友仁
汤晏
张友渔
社会科学战线1980年2期
社会科学战线1980年2期
社会科学战线1980年2期
*传记文学1980年37卷2期
党史研究1980年4期
吴晗同志著作目录补遗
吴晗(1909-1969)
王仲三
关国煊
社会科学战线1980年4期
*传记文学1980年37卷6期,*民国人物
小传第4册第123页
略评吴晗同志及其批评者的道德论
吴晗与史学
翁金墩学术月刊1980年7期
历史教学问题1981年1期
吴晗的爱情生活
吴晗大学生时代的作品和治学道路
吴晗与《益世报·史学》
吴晗在清华(1931-1949)
忆吴晗
记吴晗与袁震的爱情故事
吴晗和张荫麟的师友情
吴晗和袁震的爱情故事
吴晗的治学道路
吴晗与图书馆
一位辛勤耕耘的史学家——吴晗
罕见的情侣——吴晗与袁震的爱情故事
吴晗和中学历史教学
功夫不负有心人——记吴晗青年时代的读书学
苏双碧等
苏双碧等
苏双碧
黄延复
吴达
林林
苏双碧 王宏志
樊竞等
苏双碧 王宏志
麦群忠等
苏双碧 王宏志
周士渊
金相成等
苏双碧
夜读1981年2期
北京师范学院学报1981年3期
今昔谈1981年3期
文物天地1981年6期
西湖1981年12期
*中报1981年18期
人物1982年2期
年轻人1982年8期
浙江学刊1983年2期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1984年1期
历史研究1984年3期
妇女生活(河南)1984年11期
历史教学问题1985年1期
博览群书1985年2期
吴晗在云南大学 思想战线1985年6期
丹心永存手足情——忆我的哥哥吴晗的童年吴浦月父母必读1985年10期

吴晗与清华
吴晗
吴晗(1909-1969)
吴晗(1909-1969)
黄延复
方雪纯等
苏双碧 王宏志
人物志第1辑第152页
*中共人名录第169页
中共党史人物传第7卷第244页
中共党史事件人物录第559页
现代已故史学家——吴晗(1909-1969)
吴晗(1909-1969)
吴晗传记
吴晗
逝世人物:吴晗(1909-1969)
苏双碧
张敏孝
苏双碧 王宏志
林曼叔等
中国历史学年鉴(1979)第324页
中国民主革命时期人物简介第185页
中国当代社会科学家第1辑第127页
*中国当代作家小传第159页
中国百科年鉴(1980)第129页
吴晗
吴晗传略
沉痛悼念吴晗同志
永远怀念吴晗同志
海瑞罢官是怎么写出来的(附吴晗题《碧血录》
遗墨)
李立明
苏双碧 王宏志
袁永熙 萧松
常任侠
郭星华
*中国现代六百作家小传第134页
中国现代社会科学家传略第1辑第106页
民盟北京文史资料选辑第1辑第10页
民盟北京文史资料选辑第1辑第18页
民盟北京文史资料选辑第1辑第26页
回忆吴晗同志
义乌多文人(吴晗)
吴晗(1909-1969)
吴 晗
吴晗(1909-1969)
王煊城
王煊城
戴晋新
魏桥等
两浙山水·历史·人物第1页
两浙山水·历史·人物第91页
*环华百科全书第19册第494页
浙江人物简志(下)第346页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第8卷第351页
吴晗周末报编委会*新中国人物志(下)第44页

吴晗

吴 晗
吴晗自传书信文集
王宏志
吴 晗 苏双碧主
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195页
中国人事出版社1993年版250页
吴晗传
吴晗同志对普及历史科学的贡献
吴晗同志和袁震同志追悼会在京举行
刚正不阿,史笔如椽——读《吴晗文集》
历史学家吴晗同志
过去的足迹——纪念吴晗
毛主席、周总理教导我们做好统战工作——回
忆与吴晗同志共事时的一件往事
苏双碧 王宏志
张习孔
张习孔
丘 权
黄 裳
张友渔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458页
光明日报1979年1月16日
人民日报1979年9月15日
人民日报1988年6月20日
读书1979年3期
收获1979年4期
党史研究1980年4期
略述吴晗对图书馆史研究的贡献——读《江浙
藏书家史略》札记
李玉安云南图书馆1987年2、3期
吴晗关于抗议美军暴行的谈话
著名历史学家吴晗四卷本文集出版
20世纪中国著名历史学家吴晗(1909—1969)
吴晗传——英勇无畏的“民主炮手”
“将来成就不可限量”——毛泽东与吴晗
致“三家村”作者亡灵的祭文
张守常
李方诗等主编
李维民主编
张习孔
陈 微
丁一岚
北京档案史料1997年1期
中国人物年鉴(1989)第159页
中国人物年鉴(2000)第75页
中国各民主党派史人物传第三卷第295页
毛泽东与文化界名流第93页
名人与冤案——中国文坛档案实录(三)第
134页
著名的教育家吴晗
吴晗的治学道路
吴晗在学生时代的著作和研究方向
从吴晗致胡适的一封信谈起
吴晗和《益世报·史学》
苏双碧
苏双碧
苏双碧
苏双碧
苏双碧
苏双碧史学论文集第537页
苏双碧史学论文集第577页
苏双碧史学论文集第587页
苏双碧史学论文集第599页
苏双碧史学论文集第604页

吴晗和《朱元璋传》
吴 晗(1909—1969)
吴 晗(1909—1969)
苏双碧
廖盖隆等主编
京 声 溪 泉
苏双碧史学论文集第607页
现代中国政界要人传略大全第377页
新中国名人录第362页
吴晗

吴晗1909—1969

史学家、散文家。原名春晗,字辰伯,笔名刘勉之、赵彦等。浙江义乌人。193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历史系后长期在母校任教。抗日战争时期投身于民主运动,参加民主同盟。新中国成立后任北京市副市长。在研究明史之余写下了大量散文。作品或论证史实,或评述时政,文笔明快犀利。1961年与邓拓、廖沫沙为《前线》杂志《三家村札记》专栏撰写杂文,又创作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歌颂海瑞刚直不阿、为民执法的斗争精神。为此,在“文化大革命”中被迫害致死。著有散文、评论集《史事与人物》、《皇权与绅权》(与费孝通合作)、《投枪集》、《春天集》、《学习集》、《历史的镜子》、《读史札记》、《朱元璋传》、《灯下集》等。有《吴晗文集》《吴晗选集》。

☚ 任访秋   范长江 ☛
吴晗

吴晗1909.9.24—1969.10.11

原名春晗,字辰伯,笔名有刘勉之、赵彦、酉生等,浙江义乌人,1928年进浙江之江大学,不久因家贫辍学,到燕京大学图书馆工作。1931年进清华大学历史系二年级为工读生。1934年毕业后留校任教。1938年任昆明西南联大历史系教授,1941年参加民主政团同盟(1944年改名民主同盟),1946年任教于清华大学。1949年任清华大学历史系主任,北京市副市长等职。吴晗勤于写作,文笔犀利。除对明史有精湛的研究外,写了不少散文:《史事与人物》(上海生活书店,1948年7月初版)收进《四纥助唐记》、《论奴才——石敬塘父子》、《哭一多》、《陶行知先生在上海的回忆》和《“社会贤达”考》等18篇,既有对史实的论证,又有对故友的怀念,还有对世间的评述,但无不包含着对时政的的愤慨。他与费孝通等合著的《皇权与绅权》(上海观察社,1948年12月初版)中,收进他的《论皇权》、《论绅权》、《论士大夫》等4篇,在明快犀利的析事辩理中,具有民主斗士的革命激情。他还有散文、评论集《投枪集》、《春天集》、《学习集》、《历史的镜子》、《读史劄记》、《灯下集》、《三家村札记》(与邓拓、廖沫沙合著)等。

☚ 吴组缃   吴秋山 ☛
吴晗

吴晗1909——1969

原名吴春晗,字辰伯。浙江义乌人。193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历史系,后长期从事高等教育,先后任清华大学、云南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教授。1943年加入“民盟”。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北京市副市长、国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全国青联副主席及“民盟”中央副主席等职。他致力于明史研究,著有《朱元璋传》、《明史简述》、《皇权与人权》、《历史的镜子》、《史事与人物》、《读史札记》、《灯下集》、《春天集》、《投枪集》、《三家村札记》,并主编历史、地理小丛书一百多种,编有历史剧《海瑞罢官》等。1933年5月,发表《<金瓶梅词话>的著作时代和历史背景》长篇论文,以史学家的眼光和翔实的资料,推翻了世代相传的小说作者是王世贞的讹传,提出了小说的作者为“山东人”及创作时代的“万历说”(万历中期)。在《金瓶梅》研究史上开创了一个新阶段。

☚ 孟超   朱星 ☛

吴晗

历史学家。1909年11月5日出生。浙江省义乌市人。1931年考入清华大学历史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37年到昆明云南大学任教授。1940年后先后任西南联合大学历史系副教授、教授,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系主任、文学院院长、校务委员会常务委员及主任委员等职。1949年后,历任北京市副市长、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学术委员、北京市政协副主席、民主同盟中央常委、副主席等职。在此期间改写出版了《朱元璋传》,创作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等。1961年和邓拓、廖沫沙为《前线》“三家村札记”专栏写杂文。1965年8月姚文元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把该剧诬为大毒草,后又陷入“三家村”文字狱,1969年10月11日被迫害致死。1978年得到平反昭雪。其代表作有:《海瑞的故事》、《灯下集》、《春天集》、《投枪集》、《学习集》、《吴晗杂文选》等。

吴晗

169 吴晗1909—1969

史学家。原名吴春晗,字辰伯,浙江义乌县人。1929年入中国公学,潜心于明史考证。193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史学系,留校任教。抗战以后,应邀在云南大学、西南联大任教授。成为当时大后方民主运动的积极参加者。北平解放时,担任清华大学历史系主任、文学院院长、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参加开国大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北京市副市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北京市历史学会会长等职。195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公认的明史专家。“文革”中,受迫害致死。主要著作有《朱元璋》、《读史札记》、《春天集》 等。

☚ 尹达   史籍要著 ☛

吴晗1909—1969

现代史学家。原名春晗,字辰伯,浙江义乌人。194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历任云南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教授、清华大学文学院院长等职。1943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北京市副市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被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及二、三届全国政协常委。195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任民盟中央副主席。一生研究中国古代史,尤精于明史。主编有《中国历史小丛书》,出版150种。著有《朱元璋传》、《史事与人物》、《历史的镜子》、《读史札记》及《投枪集》等。

吴晗

吴晗

吴晗(1909—1969),我国著名历史学家和教育家。浙江义乌人。先后担任过云南大学、西南联大、清华大学教授,对我国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1927年入杭州元江大学预科,1929年升入中国公学社会历史系,1930年到燕京大学图书馆作馆员。1931年入清华大学文学系,至1934年毕业,留校任助教。1937年到昆明云南大学文史系任文史教授,后到西南联大教书。曾被派往叙水分校讲通史课。1943年他加入民盟,1944年9月到重庆出席民盟全国代表会议,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从1943年以后他和闻一多等成为进步学生的亲密朋友和导师。1945年抗战胜利,他受共产党的委托,与闻一多一起出面,邀请张奚若、楚图南、尚钺,费孝通等,在云南大学开会,创办《时代评论》 周刊,推动民主运动。“一·二一”惨案发生后,他与闻一多等带动联大教授会首先罢教。支持学生进步活动。1946年7月李公仆、闻一多在昆明被暗杀,他悲痛欲绝、奋笔疾书 《哭公仆》、《哭一多》、《哭亡友闻一多》、《闻一多之死》 等悼文。同年8月中旬回到北平重返清华园,10月,任北平民盟主要负责人,在反饥饿、反内战以及反对美暴行的斗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948年反动军警包围清华大学,搜捕进步学生和民主人士,他是被追捕者之一。11月到达解放区,毛泽东、周恩来会见了他,毛泽东还认真地读了他的 《朱元璋》。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他和钱俊瑞等人受中央之托接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被任命为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文学院院长、历史系主任。1949年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副市长。1954年当选为全国政协常务委员。195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当选为民盟中央副主席。他为了使自己不脱离教育第一线,还直接在学校兼课和担任研究生导师。
1958年响应毛泽东建议开始研究海瑞,在 《人民日报》 发表 《海瑞骂皇帝》和 《论海瑞》,文章强调学习海瑞敢说真话的精神。1961年在 《前线》 开辟的《三家村札记》 专栏中和邓拓、廖沫沙一起撰写文章,京剧 《海瑞罢官》 发表。1965年11月,在江青指使下姚文元在上海 《文汇报》 发表 《评新编历史剧 〈海瑞罢官〉》,诬蔑吴晗 《海瑞罢官》 是为庐山会议被罢官的彭德怀翻案,是反党反社会主义大毒草,“文化大革命”一开始,他就被当作“三家村”的成员之一,遭到批斗。1968年3月,吴晗被“四人帮”逮捕入狱,1969年3月 18日被迫害致死,终年60岁。1979年7月中共中央批准,中共市委决定为所谓“三家村反党集团”冤案彻底平反。他一生治学严谨,教学认真,热爱祖国,热爱真理,深受进步青年和学生的爱戴。

☚ 王力   斯霞 ☛
吴晗

吴晗

吴晗 (1909—1969),我国著名历史学家和教育家,浙江义乌人。先后担任过云南大学、西南联大、清华大学教授,对我国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1927年入杭州元江大学预科,1929年升入中国公学社会历史系,1930年到燕京大学图书馆作馆员。1931年入清华大学文学系,至1934年毕业,留校任助教。1937年到昆明云南大学文史系任文史教授,后到西南联大教书。曾被派往叙水分校讲通史课。1943年他加入民盟,1944年9月到重庆出席民盟全国代表会议,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从1943年以后他和闻一多等成为进步学生的亲密朋友和导师。1945年抗战胜利,他受共产党的委托,与闻一多一起出面,邀请张奚若、楚图南、尚钺、费孝通等,在云南大学开会,创办《时代评论》周刊,推动民主运动。“一·二一”惨案发生后,他与闻一多等带动联大教授会首先罢教。支持学生进步活动。1946年7月李公朴、闻一多在昆明被暗杀,他悲痛欲绝、奋笔疾书《哭公补》、《哭一多》、《哭亡友闻一多》、《闻一多之死》等悼文。同年8月中旬回到北平重返清华园,10月,任北平民盟主要负责人,在反饥饿、反内战以及反对美暴行的斗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948年反动军警包围清华大学,搜捕进步学生和民主人士,他是被追捕者之一。11月到达解放区,毛泽东、周恩来会见了他,毛泽东还认真地读了他的《朱元璋》。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他和钱俊瑞等人受中央之托接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被任命为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文学院院长、历史系主任。1949年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副市长。1954年当选为全国政协常务委员。195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当选为民盟中央副主席。他为了使自己不脱离教育第一线,还直接在学校兼课和担任研究生导师。
1958年响应毛泽东建议开始研究海瑞,在 《人民日报》发表 《海瑞骂皇帝》和 《论海瑞》,文章强调学习海瑞敢说真话的精神。1961年在 《前线》开辟的 《三家村札记》专栏中和邓拓、廖沫沙一起撰写文章,京剧 《海瑞罢官》发表。1965年11月,在江青指使下,姚文元在上海《文汇报》发表 《评新编历史剧 〈海瑞罢官〉》,诬蔑吴晗 《海瑞罢官》是为庐山会议被罢官的彭德怀翻案,是反党反社会主义大毒草。“文化大革命”一开始,他就被当作 “三家村” 的成员之一,遭到批斗。1968年3月,吴晗被 “四人帮”逮捕入狱,1969年3月18日被迫害致死,终年60岁。1979年7月中共中央批准,中共市委决定为所谓 “三家村反党集团”冤案彻底平反。他一生治学严谨,教学认真,热爱祖国,热爱真理,深受进步青年和学生的爱戴。

☚ 王力   斯霞 ☛

吴晗1909~1969Wu Han

contemporary historian and proser.Works: Hairui Dismissed from Office,A Collection of Spring,etc.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4:3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