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白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古代名物 > 函籍類 > 簿契部 > 名籍 > 白籍
白籍  báijí

古時用白紙書寫的一種户籍册。見於東晉、南朝。東晉偏安東南,北方人口大量南遷,僑户皆登記於白籍,以區别於登記土著實户所用的黄籍。《晉書·成帝紀》:“實編户王公以下皆正土、斷白籍。”《資治通鑑·晉成帝咸康七年》引此條,元·胡三省注曰:“白籍者,户口版籍也。宋齊以下有黄籍。”


古代名物 > 朝制類 > 文告契據部 > 文據 > 白籍
白籍  báijí

版籍之一種。因以白紙書寫,故稱。始見於晉。東晉,過江之北方人謂僑户,其户籍登記用之,土著則仍用黄籍。《晉書·成帝紀》:“〔咸康七年〕實編户,王公已下皆正土斷白籍。”

簿册

簿册

册(册子;清~;底~;表~) 本本 本子 簿子
文书簿册:简记
供抄写用的簿本:钞本
用纸折叠或装订的册:折(折子;奏~;存~) 折(存~;手~)
登记户口的册:版(版籍;户版) 户账 户籍 人籍 口籍 板籍 白籍 齿籍 黄籍 黄册 丁册 籍账 名数 户口(户口册) 门户册
专做某种记录用的本子:手册
记事记账的簿册:簿 册籍
簿籍,册籍:录(语~;名人~)
登记、书写所用的册籍:籙 簿籍
记载人事的册:记籍 记载
古代计吏记报人事、户口、赋税等的账册:计账
记功的册:铭典 伐阅 功劳簿
记录史实的简册:策书
记载言行事物的册:录(言行~;备忘~)记事册 随手簿
记载脉法的簿籍:诊籍 诊借
官署中的文书籍册:簿书 计册 计书 计版
有关选任官吏事项的簿书:铨历
登记官吏缺额的簿册:阙簿
登记谪降者的册簿:谪籍 谪借
古代书写军令的册:尺籍
明代对官员考察后记载官员政绩的簿册:访册
记载学生出席、缺席和学习情况以备考核的簿册:课簿
按照事物类别或系统编成的表册:谱表

另见:纸片 装订 书写 记录1

☚ 簿册   名册 ☛

白籍bái jí

白纸书写的户籍。东晋时以登记侨居者的户口。《晋书·成帝纪》:“实编户王公以下皆正土断~~。”

白籍

白籍

东晋南朝时期的一种户口登记形式,专用于登记土断后寓居江南侨州郡县的北方侨人、用白纸书写的户籍册。《晋书·成帝纪》:咸康七年(341年),“实编户,王公以下庶人皆正土断白籍。”为使北来侨民既注户籍,取消优复,增加国家赋役收入和徭役兵役来源,又保留将来故土收复后可回原籍的希望,故为区别土著黄籍,另立白籍。这种白籍多为劳动人民,须负担赋税兵役。至东晋末,侨民已在南方定居数代,勿需保留与土著的差别,故义熙九年(413年)太尉刘裕进行土断,取消了白籍,侨州郡县户籍全部署入黄籍。或说白籍为“白丁”之籍、或居住地区不稳定、不税不役之户。这类人户数量众多,且在政治上、经济上享有优于南方土著居民的权利,故白籍与黄籍正册的对立,成为东晋及南朝初年一个较为重要的社会问题。政府屡行土断,即为改变户籍的混淆状况,使白籍之民亦成为国家赋役征课的对象。经过多次土断之后,白籍在南朝中后期虽仍存在,但人口已不多,再不成为社会的主要问题了。

☚ 黄籍   著籍 ☛
白籍

白籍

东晋南朝时期的一种户口登记形式。白籍是专用于登记土断后寓居江南侨州郡县的北方侨人、用白纸书写的户籍册。咸康七年(341)三月, 晋成帝诏令“实编户, 王公以下庶人皆正土断白籍”。因土著户籍为黄籍, 为使北来侨民既注户籍, 取消优复, 增加国家赋役收入和徭役兵役来源, 又保留将来故土收复后可回原籍的希望, 故为区别土著, 另立“白籍” 。至东晋末, 侨民已在南方定居数代, 勿须保留与土著的差别。义熙九年(413)太尉刘裕进行土断时, 取消了 “白籍”, 侨州郡县户籍全部署入“黄籍”。或说白籍为 “白丁”之籍、或居住地区不稳定、不税不役的户口。这类人户数量众多, 且在政治上、经济上享有优于南方土著居民的权利, 故白籍与黄籍正册的对立, 成为东晋及南朝初年一个较为重要的社会问题。政府屡行土断, 即为改变户籍的混淆状况, 使白籍之民亦成为国家赋役征课的对象。经过多次土断之后, 白籍在南朝中后期虽仍存在, 但人口已不多, 不成为当时主要的问题了。参见“黄籍”、“土断” 、“白丁” 。

☚ 黄籍   庚戌法 ☛

白籍

东晋南朝建都江南,凡过江的北方人口称为侨户,其户籍用白纸书写,以别于江南土著之用黄纸书写,称为白籍。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2:1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