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登Dēng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太原、运城,新疆之塔城,河南之卢氏,湖北之武昌,福建之清流,广东之高要,云南之河口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姓氏考略》 据 《姓考》 注云:“‘汤御门登恒’,后有登氏。望出始平、南阳。”又: 《中国姓氏大全》 注云: “为登北氏所改。” 亦可参考,不知其所本。
后汉有左冯翊登道; 又有将作大匠登豹; 《蜀录》有登定,由关中入始平。

登dēng

❶升,上。王延壽《王孫賦》:“尋柯條以宛轉,或捉腐而登危。”邊讓《章華臺賦》:“徑肉林,登糟丘。”
❷至。馮衍《顯志賦》:“陵飛廉而太息兮,登平陽而懷傷。”
❸高。見“登閎”。

登dēng

❶升。《大雅·公刘》四章: “既登乃依,乃造其曹。”《三家诗》“造”作“告”。毛《传》: “宾已登席坐矣,乃依几矣,曹,群也。”郑《笺》:“群臣则相使为公刘设几筵,使之升坐,公刘既登堂,群臣乃适其牧群,搏豕于牢中。”曹,通褿,猪祖。《大雅·皇矣》五章: “无然歆羡,诞先登于岸。”毛《传》: “岸,高位也。”孔《疏》:“无是贪求以羡乐人之土地,以是之故,能大先天下,升于高位。” 一说: 登,成也。郑《笺》:“诞,大;登,成;岸,讼也。天语文王曰:女无如是贪羡者侵入土地也。欲广大德美者,当先平狱讼,正曲直也。”
❷完成,制定。《大雅·崧高》二章: “登是南邦,世执其功。”毛《传》:“登,成也。功,事也。”郑《笺》:“成法度于南邦,世世执其政事,传子孙也。”
❸通“登”,古代食器。参见《什器篇》[登]条。

☚ 媚   登登 ☛

登dēng


古代盛肉汁的瓦器。《尔雅·释器》: “木豆谓之豆;竹豆谓之笾;瓦豆谓之登。”豆是总名,陶制豆为登。《大雅·生民》八章:“卬盛于豆,于豆于登。”毛 《传》: “卬,我也。木曰豆; 瓦曰登;豆,荐葅醢也。登,大羹也。”郑《笺》: “我后稷盛葅醢之属当于豆者,于登者。祀天用瓦豆,陶器质也。”孔 《疏》: “ 《公食大夫礼》云:‘大羹湆不和,实于登。’ 是登为大羹湆者,肉汁,大古之羹也,不调以盐菜以质,故以瓦器盛之。”朱熹《集传》: “瓦曰登,以荐大羹也。”
☚ 游环   瑰 ☛

读音d·eng(-),为eng韵目,属ing—eng韵部。都滕切,平,登韵。
❶登高;泛指由低处到高处。
❷登记;登录;记载。
❸庄稼成熟。(成语)五谷丰登。
❹踩;踏。

上一条: 下一条:

读音d·e(ˊ),为e韵目,属e—ie—üe韵部。
❶通“得”,得到。何休注:“登,……得。”

上一条: 下一条:

déngr

副词。表示时态,相当于“当即”、“立刻”。例:他变脸像脱裤子,~的脸就(kuà)了下来。
❍ 你在这里等我一下,我~一吓(hā)就来了。
❍ 你咋~地又回来了?
《汉语大字典》:“登,副词。表示时态,相当于‘当即’、‘立刻’”。


登děng

❶成熟。例:麦子黄~~的了,该割了。
❍ 他~地长高了成熟了。
❷扑取。例:他在外头胡扑~,想挣钱养家糊口。
❍ 挣不下钱了胡扑~。
❸同“等”。掂量;登量(liáng)。例:掂到手里~一~,哪个轻哪个重,就掂出来了。
❍ 两个放在一起~~,就知长短了。
《增韵》:“登,熟也。”《汉语大字典》:“登,扑取。”《文明小史》二二:“邓门上一见(那两件礼物),登一登分两,有二十来两重。”

1蹬den1

(动)穿 (鞋):一个身材高大的汉子,虽然也打着包头,~着草鞋,可是气概非凡。(大二287)


2den1

(量)用于带方形的有一定厚度的物体。
❶栋:一~房子。
❷块儿:一~豆腐乳。一~肉。
❸摞:一~票子|一~书。


3den1

(副)位于某些动词之后,作补语,表示动作的程度达到顶点:我现在烟瘾发~了,再不过瘾,人就不行。(南续111)|你没见,桐子花都开~了。(山26)

1tən55den55

穿(鞋)。《西游记》第四十回: “褪了僧鞋,登上无忧履。”《封神演义》第三十一回: “头挽抓髻,腰束麻绦,脚登草履。”《儿女英雄传》第六回: “腰系双股鸾带,足登薄底快靴。”


2tən55den55

用于某些形容词或动词之后作补语,表示程度达到顶点。唐枢《蜀籁》卷一: “三月间的樱桃红登了。”倒霉透了谓“霉登了”、“霉登了项”。

〔deng〕njout: ~山。njoutgheul.
登程〔dengcheng〕njoutgoud.
登记〔dengji〕dendgib.

{}6367住;居住。徽语。安徽绩溪〖〗。我在那搭~了三日我在那儿住了三天。吴语。上海〖〗。《沪语指南》:「如若考着哉,我就要~拉京里当差,勿出门哉。」《海上新繁华梦》第五回:「韵珠道:『倽,今朝弗~来里。』」1984年10月16日《采风报》:「白头颈丫鹊树上~。」江苏苏州〖〗。评弹《玉蜻蜓・庵堂认母》:「啥你勿搭娘~在一起的?」独脚戏《七十二家房客》:「俉笃要~末,~;要勿~末,跑!」江苏江阴:你~勒家里,勿要出去。浙江杭州〖〗。停留。吴语。上海〖〗、上海崇明〖〗。《沪谚外编》:「(野画眉)~在南浜高杨树上唱高调。」江苏苏州〖〗。~辣搭做功课呆在那儿做作业。弹词《晴雯》第四回:「在你们家里,家规如同天罗地网一样,我是~勿下去的。」江苏无锡〖〗。~勒屋里。江苏启东吕四〖〗。你~来格那不要跑你呆在这儿别走。穿。西南官话。四川成都〖〗。脚~长统靴。李劼人《大波》第二部:「一个身材高大的汉子,虽然也打着包头,~着草鞋,可是气概非凡。」踢开;抛弃。北京官话。北京。田维贤《广播里的笑声》:「明儿我一高兴,就兴把她儿子~喽。」1982年第4期《当代》:「他原本已经订了婚,财大气粗之后~了。」决裂。中原官话。河南洛阳〖〗。我们俩一点也不对付不合,说不上两句话就~了。记(帐)。吴语。江苏苏州〖〗。《警世通言・宋小官团圆破毡笠》:「别船上交易,也多有央他去拿算盘,~帐簿,客人无不敬而爱之。」安置。吴语。上海〖〗。《沪语指南》:「我打算拨伊~拉伊爿店里管事。」跷;抬起。粤语。广东广州〖〗。~起手指公跷起大拇指‖~起只脚把脚抬起来。舀。赣语。江西宜春〖〗。~汤‖~水。跺;踹。吴语。浙江苍南金乡〖〗。~脚发脾气‖倒床里脚~起。盖(印子)。吴语。浙江苍南金乡〖〗。~图章。往下戳。吴语。浙江苍南金乡〖〗。铅笔~断了。极。西南官话。四川成都〖〗。瞌睡来~了‖今天霉~了‖桐子花都开~了。艾芜《南行记续篇》:「我现在烟瘾发~了,再不过瘾,人就不行。」沿着;顺着;傍着。江淮官话。湖北红安〖〗。~马路走‖~河走。栋;块;摞(用于带方形的有一定厚度的物体)。西南官话。四川成都〖〗。一~房子‖一~豆腐乳‖一~书。

登deng

(庄稼)成熟。成语:“五谷丰登”。《孟子·滕文公上》:“五谷不~,禽兽偪人。”(偪:逼。)

登dēng

❶由低处向高处行进
 △ ~山|一步~天。
❷刊载;记载
 △ ~报|~记。
❸姓。
【注意】上边是“癶”,不是“”。以“登”为偏旁的字有“澄、瞪、凳”等。

登dēng


❶由低处往高处;升:~临︱~攀︱~陆︱~山︱~车︱~门︱~程︱~台︱~基︱~极︱攀~︱~堂入室︱~峰造极︱粉墨~场︱袍笏(hu)~场︱~步~天︱捷足先~。
❷载:~记︱~载︱~录︱~报︱~科︱~第︱刊~。
❸谷物成熟:五谷丰~。
○~时(立即) ︱叨~((一)翻腾。(二)旧事重提)︱摩~(指合乎刚流行的式样;时髦)︱满~~(很满的样子)。

登dēng

❶ 升:登山│登高。
❷ 踩,踏:登上窗台
❸ 刊载,记载:登报│登记。
❹ 谷物成熟:五谷丰登。

登dēng

❶由低处向高处行走;脚用力踏踩。
【词汇】登山︱登攀︱登陆︱登高
【组词】登堂入室︱登峰造极︱登高远望︱登上月球
【例句】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上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 我们登上一只浅蓝色的海轮。
【近义】踏︱踩︱上
【反义】下
❷刊登,记载。
【组词】刊登︱登载
【例句】二车间小刘舍己救人的英雄事迹登上了报纸。
 ❍ 他的优秀事迹终于登出来了,更多的人都了解他了。
【近义】刊︱载

(13次) 升;登上。~阆风而緤马《离》 ~白薠兮骋望《歌·人》 ~九天兮抚彗星《歌·少》~昆仑兮四望《歌·河》 昔余梦~天兮 欲释阶而~天兮《章·诵》~昆仑兮食玉英《章·涉》 ~大坟以远望兮《章·哀》 ~石峦以远望兮《章·悲》~山临水兮《辩·一》 众鸟皆有所~棲兮《辩·五》 ~降堂只《大》 ~苍天而高举兮《惜》

登dēng

❶升;上。《周易·明夷》:“初登于天,后入于地。”《九叹·远逝》:“赴阳侯之潢洋兮,下石濑而登洲。”王逸注:“言己愿乘盛波,逐湘江之流,赴阳侯之大波,过石濑之湍,登水中之洲,身历危殆,不遑安处也。”《河伯》:“登昆仑兮四望。”
❷ 升迁;提拔。《七谏·谬谏》:“直士隐而避匿兮,谗谀登乎明堂。”王逸注:“言忠直之士隐身避世,谄谀之人反登明堂而为政也。”洪兴祖补注:“《左传》: 勇则害上,不登于明堂。”姜亮夫通故:“《楚辞》言进贤或进不肖亦曰登。”《九叹· 思古》:“蒯聩登于清府兮。”
❸停止;安定。《九辩》:“众鸟皆有所登栖兮,凤独遑遑而无所集。”姜亮夫通故:“登栖,言登而止栖之也。”

登dēng

❶穿鞋子时,鞋较紧脚后跟用力,把鞋跟儿提上。如:新鞋开始穿时都有点儿紧,用力一~就穿上了。
❷穿。如:慌手忙脚地~上裤子,下了库。

登deng

登岸 登报 登场 登程1 登第 登高 登基2 登极3 登记 登科4 登临 登陆 登录 登门 登攀 登山 登上 登市 登仕 登台 登月 登载 丰登 刊登 摩登 攀登 选登 摘登 照登登记表 登记簿 登记卡 登记证 登陆场 登陆艇 登山服 登月舱登峰造极 登高望远 登高自卑 登高作赋 登山涉水 登山越岭 登坛拜将 登坛拜母 登堂入室5 粉墨登场 满满登登 一步登天 捷足先登 五谷丰登 不登大雅之堂 无事不登三宝殿

登deng

(人)从低处走向高处:登山队员终于~上了顶峰|他~上飞机,回头向送行的人招手致意|船靠码头,旅客们都~岸去游览。

登dēng

❶从低处往高处走:刘姥姥听说,巴不得一声儿,便拉了板儿~梯上去。(四十·904)(元妃)~楼步阁,涉水缘山,百般眺览徘徊。(十七一十八·389)
❷进入(某一场所):黛玉听了,方洒泪拜别,随了奶娘及荣府几个老妇人~舟而去。(三·51)当日姬子有云,~利禄之场,处运筹之界者,窃尧舜之词,背孔孟之道。(五六·1310)
❸穿(鞋、屐):(宝玉)~着青缎粉底小朝靴。(三·66) (宝玉)束了腰,披了玉针簑,戴上金藤笠,~上沙棠屐,忙忙的往芦雪庵来。(四九·1143)


登dēng

登记:(凤姐)只得到王夫人那边找了玉钏彩云,才拿了一分(家伙)出来,急忙叫彩明~帐,发与众人收管。(一一十·1393)跟我的一个不许动,都给我站在这里候着,回来一齐瞧着~数。(一○五·1332)

登dēng

刊登。1873年丁韪良等《中西闻见录》第1号:“《中西闻见录》系仿照西国新闻纸而作,书中杂录各国新闻近事,并讲天文地理格物之学。每月出印一次,如中西士人有所见闻或自抒议论亦可写就送至米市施医院诸先生处,选择可登则登之,庶集思广益见闻日增焉。”

❶成也。《詩經·大雅·皇矣》: “無然歆羡,誕先登於岸。” 鄭玄箋: “登,成。” 《禮記·曲禮下》: “歲凶,年穀不登。”鄭玄注: “登,成也。” 《禮記·月令》: “蠶事既登,分繭稱絲效功。”鄭玄注:“登,成也。”《易稽覽圖》: “鷹登鳥,天地肅,瑴粟登。”厥玄注: “登,成也。”(《漢學堂叢書》) 《春秋傳服氏注一》:“不登於器。” 注: 登,成。” (《鄭氏佚書》)
❷成也,猶“定” 也。《周禮·地官·小司徒》: “乃頒比法於六鄉之大夫,使各登其鄉之衆寡。” 鄭玄注: “登,成也;成,猶定也。” 《周禮·地官·鄉大夫》: “以歲時登其夫家之衆寡,辨其可任者。” 鄭玄注: “登,成也,定也。” 《周禮·地官·族師》: “以邦比之法,帥四閭之吏,以時屬民,而校登其族之夫家衆寡。” 鄭玄注: “登,成也,定也。” 《周禮·地官·遂人》: “以歲時登其夫家之衆寡及其六畜車輦。” 鄭玄注: “登,成也,猶定也。”
❸升也。《周禮·夏官·羊人》:“祭祀,割羊牲,登其首。” 鄭玄注: “登,升也。” 《春秋傳服氏注一》: “不登於俎。”注: “登,升。” (《鄭氏佚書》)
❹上也。《周禮·秋官·縣士》: “司民掌登萬民之數。” 鄭玄注: “登,上也。”《周禮·冬官·輈人》: “勸登馬力。” 鄭玄注: “登,上也。”《禮記·曲禮下》: “告喪曰: 天王登假。” 鄭玄注: “登,上也。”
❺上阪也。《周禮·冬官·輈人》: “既克其登,其覆車也必易。” 鄭玄注: “登,上阪也。”
❻進也。《禮記·月令》: “農乃登麥。” 鄭玄注: “登,進也。” 《禮記·月令》: “農乃登黍。” 鄭玄注: “登,進也。”

扒、脱;登、穿

○扒bā

(动)脱掉;剥:把鞋袜一~,光着脚|~去衣服吊起来毒打。

○脱tuō

(动)除去穿戴的衣装鞋帽等:~衣服|~帽|~袜子|~皮鞋|把上衣给孩子~下来|天热了,把棉衣~掉吧。

●登dēng

(动)〈方〉穿(鞋、裤等):~上鞋|脚~长筒靴|急急忙忙~上毛裤。

●穿chuān

(动)把衣物等套在身上:~衣服|~着打扮。


登;脱

○登dēng

(动)〈方〉穿(鞋、裤等):~上鞋|脚~长筒靴|赶快把裤子~上。

●脱tuō

(动)取下;除去:~鞋|~帽|~衣服|~西装,穿军装。


登;下

○登dēng

(动)(人)由低处到高处:~山|~陆|~车|~台|~场|~飞机|~堂入室|无事不~三宝殿。

●下xià

(动)由高处到低处:~山|~楼|~车|~台|~场|~船|~飞机。

登dēng

〖动词〗
一、升,上,登上(35)。《臧僖伯谏观鱼》:鸟兽之肉不登于俎。——鸟兽的肉上不了宗庙的祭器。《伯夷列传》:余登箕山,其上盖有许由冢云。——我登上箕山,上面原来有许由的坟墓。《阅江楼记》:有登斯楼而阅斯江者。——有登上这座楼来观看这条江的。
二、成熟,收(2)。《景帝令二千石修职诏》:今岁或不登,民食颇寡。——今年有的地方庄稼没有成熟,百姓的食粮很少。《超然台记》:始至之日,岁比不登。——刚到的时候,庄稼连年不收。
三、读dé。用同“得”。取(1)。《里革断罟匡君》:取名鱼,登川禽。——捉大鱼,捕取鳖虾等水中动物。

登dēng

❶ 升,由低处到高处。《孟子·尽心上》:“孔子~东山而小鲁,~泰山而小天下。”《曹刿论战》:“下视其辙,~轼而望之。”
❷ 踏上,走上。杜甫《石壕吏》:“天明~前途,独与老翁别。”周容《芋老人传》:“~仕路。”
❸ 进用,选拔。韩愈《进学解》:“~明选公,杂进巧拙。”
❹ 完成。《吕氏春秋·季春》:“蚕事既~,分茧称丝效功。”
❺ 指庄稼成熟。《孟子·滕文公上》:“五谷不~,禽兽逼人。”《史记·封禅书》:“间者河溢,岁数不~。”(岁:年成。)

*deng

B5C7
❶自下而上,由低处升到高处(多指步行):~高望远/~上天安门。
❷记载;刊载:这篇报道准备~报发表/出入大门都要~记。
❸成熟:五谷丰~。
❹立即;马上:~时/~叫他哑口无言。
❺与“蹬”同。蹬踏:他~着窗台爬了上去/他每天~着自行车去上班。
❻穿(裤子、鞋):他~上裤子,下了床/他脚下~着一双高筒靴。
❼姓。

科举考试考中

科举考试考中

登(登榜;登庸) 发(发科;发甲;高发;发科发甲)
科举中式:第名
科场登录:题名
参加科考被录取:预选 登科(登科甲;登科第;登科录)
科举考试合格:中式 中试 中元 中第中选 中榜 朱衣点头 朱衣点额头点朱衣
科举考试中元:夺标
乡试考中:中举 乡书 领解 折挂 登贤书 领乡荐
 乡贡、乡试中式:乡举
 乡试中了经魁:发魁
考中秀才:掇芹
考中秀才入学做生员:采芹
科考中试得官:丽龟
秋试考中:秋捷
同榜考中:同科
科考中的甲科:鼎科
京试考中:登龙(登龙门) 获隽 龙榜 龙虎榜
考试或科举殿试被录取:金榜题名 金榜高悬 金榜挂名 名标金榜 名题金榜 挂名金榜 黄榜标名
科举制乡试或会试中以第一名被录取:魁荐
会试考中:探杏

☚ 考中   科考殿试考中 ☛

踩踏

踩踏

踩(踩践;~水;~草;~空;脚~) 踏(踏践;踏借;踏踢;踏蹴;踏蹙;蹂踏) 践(践踏;践蹅;践作;践借;践跖;践蹈;践跚;践履;蹸践;蹂践;乘践) 蹈(蹈践;蹈蹂;蹈履;蹈借;蹈籍;躇蹈;重~) 躅(~其足) 踹(踹踏;~入泥里) 蹬 跖(~地) 跚(~成了趼) 跋(跋躐) 跐(跐践;跐蹈;跐蹬) 跧 跈 踔 蹅(蹅踏;蹅践) 蹀(蹂蹀)跻 躏(躏践;躏蹂;躏借) 蹄 蹚 躧 跆(跆借) 蹋 蹑 蹍 踶 蹶 蹴(蹴踏;蹴践;蹴履;蹴触;蹴蹈;蹴蹑) 躐 步 登(~水车) 屦 履(如~薄冰) 蹙 趟 速独
踏上:蹈(~火)
提起脚踏:腾踏
 脚踏马镫:认镫
反复踩踏:践盘
用力踩踏:跺打
踩踏坏:踏损 踏烂
踩空:蹬空
踩踏的样子:躇(躇步)
(脚踩,踏:踩踏)

另见:脚动 用力 踢 足迹

☚ 踩踏   践踏1 ☛

超过

超过

超(超出;超越;超逾;超迈;超绝;超躐) 过(过于;~半;过逾;~头) 压(压倒;压过) 济远(远过) 越(越过;~限;~度;~界;越轶;逾越;蹈越;蓦越;跨越;度越) 逸(逸出;逸逾) 愈(愈于) 逾(~分;~半;~常;~期;逾跨;逾溢;远逾) 隃 胜(胜似;略~一筹)绝 赛(赛过;起赛) 拔 轹(~古) 出(出乎;~格;~轨;高出;~人头地;喜~万外) 进甚(日~一日) 羡(功~五帝) 加(~人一等) 尚(无以~之) 强(强过;强如;强似;强于) 殊(年~七十) 愆 溢(骈溢) 盈 蹑(跨蹑) 赢 愆 轥(~轹) 迈(迈绝;迈越;登迈;逾迈) 过(过绝;突过) 高(~出) 轶(~轨;轶越;轶超;轶迈;超轶;驾轶;韬轶;跨轶) 跇世 (跇世 逾;逾跇世) 凌(~冬;凌驾;凌跨;凌迈;凌趠;凌躐;凌越;凌猎) 陵(陵尚;陵突;陵架;陵轶;陵迈;陵驾;陵轹)跻 罩 撂 躐(~等;~级;~进) 卓 逴(逴远) 踔(踔越)邈(邈逾) 殊 迣 登 追亘 含跨 突驾 笼盖 迥出 打破(~记录) 掩夺 掩踔 跨跞 跨厉 须强如
重要性超过:压倒
积累超过:积逾
超越不过:不可逾越
大小皆不超越:细大不逾
无人能超过他:无出其右 无从其上
后辈超过前人:撞破烟楼 撞透烟楼
赶不上前面的,却超过了后面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在两者之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季孟之间
稍稍超过:多(二十~) 开外 以外 出头(三十~) 冒尖(一升~)
迅速超过:聿越
大大超过:有加无已
远远超过:冠绝 贯绝 超绝 标冠 远迈 悬超 迥超 迥绝 踊绝 高蹑
绝对超过:绝胜
卓绝,超越:腾越 高骧
(高出……之上:超过)

另见:突出 胜过 超出 不俗 ︱不足

☚ 超过   突破 ☛

高(~大;~空;~地) 飞 乔(~木) 亢(高~) 穹 阜 尧 侨迥 延(~楼) 登 卬 昂 襄 崟 崒 峻(~岭) 崝 崇 骞 危(~楼;~冠) 浩 翘 赊 隆嶷 嶛 迸云 翳云 鑱云 重仞累仞 数仞 维嵩 彻天(火光~)排云
高、长:百尺
高而干燥:高垲
高而陡:跻 峭拔
高而险:危峻
高而峻险:
高低的程度:高(高度;高低;高矮) 遐促
高度和深度:高深
高度和宽度:高广
人体的高度:身量
以平均海水面做标准的高度:海拔 拔海
两者高度相等:齐肩
高而直:高耸
高而长:隆长
高而广大:高袤
高而开阔:高旷
高而狭窄:陗束
高的样子:峣(峣峣) 睪(睪如) 停停岧岧 锷锷 酋酋 崇崇 颜颜 额额 岌峨 峨然 嶷岌 高嶷 穹崇 魁堆 茗邈
高耸的样子:崔嵬
高危的样子:岌峨

另见:高大 高峻 水平 程度 ︱低

☚ 高、低   高远1 ☛

人死

人死

卒(病~) 丧(丧亡;丧仆;丧没;彤丧;凋丧;命丧黄泉) 陨(陨谢;陨亡;陨世;陨没;陨缺;陨踬;陨蹶;陨毙;陨身;陨丧;陨逝;凋陨;颠陨;陨身碎首) 殂(殂化;殂背;殂逝;殂丧;殂谢;殂落;殂没;殂殁;殂歾;殂殒;殂灭;殂仆;殂蹶;殂踬;殂越;告殂;星殂) 殒(殒灭;殒没;殒殁;殒坠;殒越;殒落;殒谢;殒毙;殒背;殒逝;殒隧;殒身;殒零;殒踣;殒世;殒队;殒颠;灰殒;颠殒;凋殒) 殊(不~) 歼(歼夺) 殁(谢殁) 殪(殪没) 折(折落;折摇) 徂(徂谢;徂殒;徂没;徂迁;徂落;徂丧;徂殁;徂背;徂逝;徂颠;迁徂;凋徂) 落(落气;落眼;凋落;殂落;眼光落地) 零(零落;零坠) 尽(溘~) 撂 终(命终;长终) 故(故去;物故) 倾(倾世;倾没) 槁(槁榇;槁磔) 没(没去;没世;没命;没亡;没化;没下;没齿;没寿;没气;泯没)殁(殁世;殁化;殁丧;殁背;殁谢) 就 登(登陟) 往(往化;长往) 泯 萎(萎折;萎谢;萎绝) 命过 失身 亡身 亡故 身亡 除亡 降魄 寂灭 阒寂 黄茅 鹏谶 颠越 颠狈 颠踣 奄忽 奄然 奄弃 丧钟 谢生 不幸 命过 瞑目 合眼 闭眼 眼翻 老了 谢世 谢事 谢时 奄谢 沦谢 零谢 凋谢 凋零 凋丧 凋枯 凋逝 凋落 凋替 凋歼 大归 凶归 归去 归真 归尽 归山 归西 归泉 归阴 归神 气尽 永蛰 长乖 回家 回去 还真 进土 下世 不起 了帐 了账 神迁 迁化 幽沦 沉沦 就木 就命 捐命 冥寞 冥漠 冥默 冥茫 冥冥 目瞑 瞑目 宿莽 梦奠 影削 送心 隐化 放臂 枕块 灰骨 薪尽(薪尽火灭) 薪火 散场 合眼 大幻 珠碎 绝气 气绝 断绝 身死 无身 死终 沉眠 上天 遐升 大夜 长递 长寐 报销 幽没 做鬼 好歹 长眠 咽气 撒手(撒手人寰;撒手而去;撒手长逝;撒手闭眼;撒手尘寰) 返真元 回老家 归道山 见上帝 寘壑谷 见闫王 见马克思 见闫罗王 寝潜泉下 身归泉世 命赴黄泉 命染黄沙 三长两短 归之尘世 神灭形消 神灭形销 羽化成仙 羽化登仙 羽化升天 羽化飞天 不讳之变 一瞑不视 展脚伸腰 命染黄泉 山高水低 凤靡鸾化 伏尸流血 灰飞烟灭 灰飞烟冷 灰沉烟烬 灰消烟灭 黄金入柜 吹灯拔蜡 衔口垫背
佛教、伊斯兰教指人死:归真
死亡(含诙谐或讥讽意味):呜呼哀哉 于乎哀哉
人死去(含讽刺或幽默味):寿终正寝
人死的谐语:伏维尚飨 伏维尚享 伏惟尚飨
如果有一天死亡:一旦无常
停止呼吸:断气
人死时停止呼吸:纩息不属
人死时断气:咽气 咽气
丧命,死亡:断根绝命
永别,死去:淹诀
殒寿,死亡:霣祚
沦落丧亡:凋沦
自寻死路:找死 作死(装脸~)
人已死:吹灯 音徽寂寥 音徽已沫 音容悄然

另见:阴间 坟墓

☚ 人死   人死的婉称 ☛

丰收

丰收

有(有秋;有成;大有) 丰(丰登;丰熟;丰裕;丰盛;丰稔;丰穰;丰成;丰获) 熟(熟荣;熟衍;善熟;和熟) 登(登丰;登衍) 善收(蚕麦~) 稔收(年谷~) 得辛
形容丰收:京坻
丰收和歉收:丰歉 丰虚 丰败 登下
丰年,丰收:得岁
冬天大雪是来年丰收的预兆:雪兆丰年 瑞雪丰年 瑞雪兆丰年
农业丰收:岁稔年丰 岁丰年稔
农作物丰收:穰(农穰)
年成丰熟:年熟 岁熟 岁稔 年丰
 谷熟年丰:登平
庄稼成熟而得丰收:蕃熟
人民欢乐、庄稼丰收:民乐年丰 民和年丰 民和年稔
丰收大有希望:仓箱可期
连年丰收:连稔
大丰收:大稔 大穰 大熟
 庄稼大丰收:盈车嘉穗
 年成好,庄稼大丰收:年丰时稔
丰熟的样子:穰穰
喜获丰收的景象:粒米狼戾
(收成好:丰收)

☚ 丰、歉   粮食丰收 ☛

选拔

选拔

论(选论) 抡(选抡) 甄 登(登拔;遴登) 拔选 拔简 简拔 遴拔 柬拔 推拔 采拔 采擢 柬擢 铨品 简择 察选 察举 明扬 吝选 遴选
选拔与淘汰:铨汰
当时的选拔:时选
选取,选拔:拔取
推荐选拔:荐拔 检举 荐擢 举选
 推举,选拔:扬举
赏识选拔:鉴拔
表彰选拔:旌甄 旌简
考核选拔:铨考 铨衡
 经考核选拔:遴考
考试选拔:试选
 通过考试选拔:铨试
集中选拔:选集
公开选拔:明举
 公开选拔,公众荐举:公选
征召选拔:征选 征拔 聘选
 同一年受朝廷征选:齐年
 朝廷多次征召选拔:三征七辟
酌量选拔:量简
甄别选拔:甄拔
淘汰选拔:革选
寻求选拔:搜拔
标明条件选拔:摽采
根据德行才学选拔:实选
从工作的需要出发设立机构,挑选人才,不因人设事:为官择人
评量选拔:铨简
慎重选拔:谨选 慎举
 审慎选拔:详选
用高标准选拔官吏:高选
选拔严格:百里挑一
破格的选拔:殊选
(挑选人才:选拔)

另见:挑选 选择 优秀 人 人才

☚ 选人   选才 ☛

登记

登记

登(登录;~统) 上(~表) 注(~册) 挂(~名;~号) 籍(~吏民) 簿
登记户口:括户
 登记户籍:落户 落籍
房地产等更换物主姓名的登记:过户
记入簿籍:注册 记籍
 登记入册:簿列
 记名于名册:注名
记入账簿:记账 登账 登簿 入账 上账 落账 落帐 挂账
 记账和算账:记算
 把支出款项登上账簿:出账
记名在册,以备录用或治罪:记录
登记并没收:籍没
 籍没和充军:籍配
偷偷地登记入册:阴籍
(把有关事项写在特备的表册上:登记)

另见:书写 账本 账目

☚ 登记、开列   开列 ☛

庄稼成熟

庄稼成熟

稔 得辛(陇麦~) 田熟
谷物成熟:登(登熟;登成;五谷丰~)秋 年成
秋作物成熟:秋熟 秋孰 秋成
秋谷物成熟:秋登
谷物成熟时变硬、变黄:黄(~谷;黄熟)
春作物成熟:春熟
春种秋熟:东作西成
麦子成熟:麦老
灌浆成熟:登实
庄稼早熟:枢榆
秋作物成熟的样子:酋酋

☚ 熟   茂盛 ☛

录取

录取

选择录取:选录
 奖励选录:褒录
考试或殿试被录取:金榜题名 金榜挂名金榜高悬 名题金榜 名标金榜 挂名金榜 黄榜标名
科举考试被录取:中(中举) 登
选拔录用优秀的人才:甄奇录异
正式录取:正取
选择优秀的加以录取和任用:择优录用
(选中合格人员:录取)

另见:考中 选取 选用 用人 任用 起用

☚ 选用   录用 ☛

完成

完成

完 成(成毕;讫成;获成;果成)襄(共~义举) 蒇 竣 就(果就) 登 毕(毕手) 遂 竟(未~之业) 备究
动作的完成:下(打~基础) 落
表示完成:着(点~;睡~) 掉(烧~;扔~) 好(办~;计划~) 得(菜~了) 出来(救~)
 表示就绪、完成:就(点~)
 表示接近完成:垂成
 表示已经完成:了(吃~;用~) 过(去~) 喽(吃过~) 矣(舟已行~) 业以
 表示动作、变化完成或达到某种程度:已(已经;~以;业已)
 早就已经完成:早就 早先 早经 早已(早已经)
具成,完成:该成
自己完成:自了
最后完成:卒底于成
完成很容易:覆杯
匆促完成:急就
进展快,有把握按时完成:计日程功
立即完成:立成
 尽快完成:极卒
 在短期内迅速完成:速成 速就
 在短时期内迅速地完成某项工作:闪击
很快就可以完成:计日而成
很好地完成帝王赋予的使命:振扬休命
一口气完成:一呵而就
继续完成:续成 继成
(按照预期的目的的结束:完成)

另见:事情 工作 结束

☚ 完成   事情完成 ☛

进献

进献

进(进上;进送;进呈;献进) 奏奉(奉献;进奉;献奉) 登(登荐) 贡献 陈献 献上 蒸畀 诞将
进献意见:献说 献言
进呈言辞:上言
 尽力上言:极陈
 献忠言供采纳:献纳
进献计策:进策 进计 献计 献策 献谋
 出谋献策:纳访
进献忠心:贡忠
投献诚心:投诚
进献音乐:进乐
 进献歌舞:进伎
向朝廷进献:御贡
进献了却心愿:进酬
(进呈;呈献:进献)

☚ 进献   进献物品 ☛

立即

立即

立(立刻;立时;立便;立然;立时三刻;立时巴刻) 登(登时;登即) 猝 应(应时;~声而落) 旋(旋即) 辄(~便) 顿(顿时;顿下;顿然) 遽(遽亟;遽即) 一忽 瞬时 急速 眼看 眼见 马快 马上 言下 当下 迅即 赓即 随即 当即 及时 即时 即刻 当时
表示立即:就(~是;~来;一学~会) 便(说走~走) 这(~就是;~就走) 遂(~行)
表示紧接某种情况或行动之后:随即
随后,旋即:已(~又杀之)
事情急迫,必须立即做:事不容缓
(即刻,立时:立即)

☚ 匆忙   敏捷1 ☛

达到

达到

到(到达) 至(至于;至乎;~到;企至) 达(进达) 臻 几 底(终~于成) 顶 登 践 跞逮(逮至;逮及) 萃 蔇 稽 涉 放 造 由 于 之 氐 徂 彻 戾 及(及至;迨及) 极 集 詹
能达到:克臻
距离近,达得到:望其项背 望其肩背 望其肩项
达到规定的标准:及格 极格 够格 过关
达到目的:上遂 得逞 得手着手 逞志实现
借助外物以达到某种目的:利用
行动快的人先达到目的:捷足先登 捷足先占 捷足先得 疾走先得 疾足先得 疾足先登
能力低下的人只要勤奋做事,同样能达到目的:驽马十驾 驽马十舍
达到限额:满(~员;~座)
达到某种职位:致位
升登,达到:跻 阶
出乎意料地达到:竟至
几乎达到:几几 几及 几乎
逐渐达到:驯至 驯致
一次就达到预定的目标:一步到位 一次到位
一下子就到位:一蹴而至 一蹴而造 一蹴即至
远远达到:遐被 远达 远暨
没有地方不能达到:无所不及 穷天穷地
哪里能达到这种地步呢:曷可臻此
(到了某一阶段:达到)

另见:目的 目标 程度 境界 水平位置 达不到

☚ 达到   达到某种程度 ☛

记载2

记载2

言 录(著录;叙录) 注(注记)注 识 铭 志(日~;杂~) 登
有关考证的记载:识考
出于怨恨的记载:怼笔
明白清楚的文字记载:露书
不可更改、永不磨灭的文字记载:不刊之辞
文字记载清清楚楚,可以查考:班班可考班班可稽 班班可征 灼然可征 历历可征 历历可考 历历可稽 历历可按 了然可考 昭昭可考 昭然可考 彰彰可考
记载私家的事的文字:家乘
明确的文字记载:明文(~规定)
(记载事情的文字:记载)

☚ 记录2   传记 ☛

增加

增加

增(增长;增强;增益;增殖;增重;添增) 加(~剧;~快;~强;~大;~多;~速) 长(~上;暗~) 涨(~价;上~) 上(~货;~菜) 陪 登 益(~寿;闰益;弘益;开益;资益;黈益) 裨(裨增) 滋 盈 附(附益) 贰 孳
助益,增益:修润
增加和减少:增减 增损 益损 损益 盈耗 洪杀 登损 登降 登耗 登顿 登下 上下 进减
不增不减,有多少是多少:有一得一
增加并促进:增进
增进食欲:开胃
增加高度:增高
增加,加多:增多 饶润 闰益
增加新设施:建设
增强力量:盛力
逐渐增强其向善之心:隆积
增加深度:加深
增加速度:增速
增加情趣光彩:增色
增加生产:增产(努力~)
增加收入:增收
增加盈余:增盈
增加财富:生财(~有道;和气~)
增殖财产:殖产
增殖资财:殖赀
增加拨款:增拨
增加赋税:益赋
按原数增加:翻(~番;~两~;加~) 倍(倍增;倍加)
(在原来的基础上加多:增加)

另见:加上 添加 补充 上升1 ︱减少1

☚ 增加   增加的程度 ☛

上去

上去

上(~楼;~山;~床) 登(~山)
上去和下来:上下 登下 登降 登顿
上坡:陡上
上树:登木
上到岸上:上岸 起坡 起陆
 渡海上岸:登岸 上陆
上到车上:登车
 抱病登车:舆疾 舆病
轻步而上:
踩踏石级而上:蹑蹬(~踏云)
(由低处向高处去:上去)

另见:爬行 越过 ︱下去

☚ 上去、下去   登上 ☛

祭器

祭器

礼器 吉器 宝器 玉帛 仪物 豆笾
祭祀用的玉:鬯圭
古代祭天的玉壁:瑄(瑄玉) 珑
祭祀时盛祭肉的礼器:阼俎
古代祭器名:
古代祭祀和宴会时盛果脯的竹器:
装酒肉的祭器:
古代祭祀时盛肉的器物:俎(樽俎)
古代祭祀盛肉的竹器:
宗庙的祭器:庙器 宗器
祭祀时置放祭品的草垫:垫子
供奉神主的几筵:灵床
新丧即葬,供神主的几筵:灵坐 灵座
摆供品的桌子:供桌

☚ 礼器   鼎器 ☛

登载

登载

登载或记载:
在报纸、杂志上登载:载(~文;刊载;揭载;连~) 刊登 刊发 登录
刊登在报纸上:上报
在报纸上刊登出来:见报
在报刊或互联网上登载文章、绘画等:发表
 将事实或意见(包括诗文等)在报纸上发表:登报
 刊登发表:刊出
 坏作品的发表:出笼
在报刊上登载,在电视、广播里播出:刊播
(新闻、文章等在报刊上印出:登载)

另见:文章 报刊 印刷

☚ 登载、出版   出版 ☛

穿衣

穿衣

衣(衣服;著衣;乘马~裘) 着(穿着;穿红~绿) 著(著体) 身 被(被著;被服;被着;~青衣) 服(好人~之) 曳 擐(躬~甲胄)
穿衣与饮食:衣食
穿衣、鞋等:穿(穿上) 裹 蹬(~靴)
穿衣带帽:贯(~戴) 袭 披 衣冠 穿戴 穿带 穿衣戴冠
 穿戴衣帽等:着装
穿鞋、裤等:
试着新妆:试妆
穿在里面:
 穿在外衣里面:衬(衣~;被~)
罩在外面:套(~上)
把衣披在肩背上:被衣 披衣
 覆盖或搭衣于肩:披 搭 扈 被
 披衣不结带:
穿上裘衣:
衣上加衣:
 裘上加裼衣:
换衣服:更衣

☚ 穿衣、穿鞋   穿某种衣服 ☛

选拔任用

选拔任用

登(登用;登造;登进;登庸;登用;登御) 起 举用 收拔 进用 铨用 擢用 擢进 简擢 拜擢 选除 拔用 拔授 抽拔 甄进 辟任 推援
进用与贬黜:陟黜
举用人才:举实
进用有才能的人:登能
举用有德才的人:登贤 调烛
举用贤能:登善 登明 登良 陟明
举用贤能人士,使其发挥所长:称贤使能
进用贤能之士:进良
选拔任用贤能的人:选贤任能 选贤用能选贤与能 选贤举能 选贤进能 简贤任能 简贤授能
进用官吏:登臣
进用于朝廷:登朝
根据门第高低选任官员:门选
依类选任:类选
选拔进用:论进
分等级进用:叙用
援引叙用:牵叙
升迁和叙用:登叙
赏识并举用:识举
褒奖进用:褒进
显达进用:显进
诱导进用:诱进
举用使显耀:登显
妄事举用:谬举

☚ 量才任用   提拔任用 ☛

197.登(p2149.1)

共收八个义项:1.祭器名.也作“𢍪”、“豋”。2.升,自下而上。3.进。4.高。5.成熟。6.登记。7.取。8.立时,即刻。
按:义项一,释义可商。考登字,从、豆, 会意, 象登高之形。甲骨文象两脚上豆之形,作:前者见于郭若愚《殷契拾掇》一·三八五,后者见容庚《殷契补遗》六六四。豆, 《说文》: “豆,古食肉器也。从口,象形。”类乎后世高脚盘。因此,登之本义当是登高,即升。应列第一义项,以下递进引伸之义的排列可大致如《辞源》之序。而排除“食器、祭器”之义,归之于“豆部”之“豋”。豋,《说文·豆部》:“,礼器也。从廾、持肉在豆上,读若镫同。”甲骨文作:前者见罗振玉《殷墟书契前编》五·二·二,后者见于王国维《戬寿堂所藏殷墟文字》三七·五,皆象双手持豆上举之形,至小篆乃加肉形于上。近人邵瑛《群经正字》云: “此字近代字书作‘豋’,盖起於《集韵》,今经传作‘登’。”愚以为: 豋、登有别,不可通,经传作登,盖皆历代传写刊刻之误也。罗振玉《增订殷墟书契考释》云: “此殆即《尔雅》 ‘瓦豆谓之登’之登字。卜辞从两手奉豆形,不从肉。由其文观之,乃用为烝祀字。”罗氏所释即祭祀之礼器也,甚当,可从。

☚ 癯   发洪 ☛

登dēng

都滕切,平登。
❶升,登上。《荀子·劝学》:“不~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谿,不知地之厚也。”
❷选拔,推举。《后汉书·黄琼传》:“急~贤之举,虚降己之礼。”
❸登记,记载。《周礼·秋官·司民》:“~万民之数,自生齿以上。”
❹丰收,成熟。《孟子·滕文公》:“五谷不~,禽兽偪人。”

〖登〗 粵 dang1〔燈〕普 dēnɡ

❶ 登車,上車。許慎《說文解字》:「〜,上車也。」左丘明《左傳.莊公十年》:「〜軾而望之。」(軾【粵 sik1〔式〕普 shì】:古代車子前用作扶手的橫木。)
❷ 從低處走到高處。杜甫《登樓》:「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臨。」
❸ 提拔。《管子.小匡》:「退而察問其鄉里,以觀其所能,而無大過,〜以為上卿之佐。」
❹ 登記,記載。《周禮.地官司徒》:「以歲時〜其夫家之眾寡及其六畜、車輦。」(輦【粵 lin5〔李勉切〕普 niǎn】:以手拉動的車子。)
❺ 科舉考試合格被錄取。鄭谷《贈劉神童》:「還家雖解喜,〜第未知榮。」
❻ 農作物成熟,成語有「五穀豐〜」。孟軻《孟子.滕文公上》:「五穀不〜,禽獸偪人。」(偪:通「逼」,侵害。)

登dēng

❶由低处向高处步行。如:登山,登陆。
❷刊登或记载。如:登报,登记。
❸登场。如:五谷丰登。
❹用力踩踏。如:登水车,登三轮。
❺站。如:他登在桌子上擦电灯。
❻穿。如:他登上鞋就走了。
❼上台,开始。录取。如:登程,登科,登基。

登dēnɡ

Ⅰ  ❶ (由低处到高处) ascend;mount;scale (a height):~ 岸 go ashore;~ 上讲台 mount the platform;
我们 ~ 上了泰山。 We ascended Mt. Taishan
❷ (记载;刊登) publish;record;enter:~ 帐 enter an item in an account book;
消息已在报上 ~ 出来了。 The news has been published in the newspaper.
❸ (谷物登场) be gathered and taken to the threshing ground:五谷丰 ~ reap a bumper grain harvest
❹ (腿和脚向脚底的方向用力) press down with the foot;pedal;treadle:~ 三轮车 pedal a pedicab
❺(踩,踏) step on;tread:~ 在窗台上擦玻璃 step onto the sill to clean the window;
脚~在凳子上 rest one's foot on a stool
❻[方] (穿) put on (shoes or trousers):~ 上鞋 put one's shoes on;
脚 ~高跟鞋 wearing high-heeled shoes 他脚 ~ 长筒靴。 He is in long boots. Ⅱ (姓氏) a surname:~ 恒 Deng Heng
◆登报 publish in the newspaper;
登场 be gathered and taken to the threshing ground;
登场 come on stage;
登程 start (off) [set out] on a journey;
登船 go on board;board;embarkation;
登第 [旧] pass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登峰造极 reach the peak of perfection;come to a climax;have a very high level (of scholastic attainment or technical skill);reach great heights;reach the limit;
登高 ascend a height;
登革热 {医} dengue;breakbone fever;dandy fever;chapenonada;
登广告 advertise;
登基[极] (帝王即位) ascend [accede to;come to;mount;take] the throne;be enthroned;
登机牌 a boarding card;
登记 register;check in;enter one's name;
登科 [旧] pass civil examinations;receive government degrees;
登临 (登山临水) climb a hill,a tall building,etc. which commands a broad view;(游览山水名胜) visit famous mountains,places of interest,etc.;
登龙门 enter the dragon gate — become famous,successful;win sudden success;
登陆 land;landing;disembark;ashore;go to debarkation;
登门 call at sb.'s house;
登门拜访 come [go] on a visit to sb.'s house;call at sb.'s house;call on sb. in person;pay sb. a visit;
登攀 climb;scale;
登山 {体} mountain-climbing;mountaineering;
登时 immediately;at once;then and there;
登台 mount a platform;go up on the stage;
登[升]堂入室 pass through the hall into the inner chamber;gain [get;obtain] the mastery of ...;reach the hall and enter the chamber;reach a higher level in one's studies or become more proficient in one's profession;
登徒子 playboy;
登月 moonfall;
登载 publish (in newspapers or magazines);carry

登?—12

王莽所立匈奴单于。挛鞮氏。※乌累若鞮单于咸之子。时王莽奉行民族歧视政策,欲分匈奴地为15国,谋立15单于分治,以去匈奴之势,于新莽始建国三年(公元11年),与其父兄同为蔺苞等招诱入塞,与兄助被送至长安(今陕西西安)。助病死后,承王莽命代助为顺单于。致使匈奴数犯边,杀掠甚众。四年,匈奴俘虏言犯过者皆其兄弟角所为,遂被王莽斩于长安市。

登dēng

车揽辔|峰造极|锋履刃|锋陷阵|高望远|高一呼|木求鱼|山踄岭|山临水|山涉水|台拜将|坛拜将|堂拜母|堂入室

❷不大雅

❸步步高|粉墨场|傅粉场|袍笏场|涉水山|一步

❹捷足先|五谷丰

登,甲骨文作,金文作,《説文》籀文作,小篆作
今考甲骨文基本字形,“登” 字从豆从廾,當是表示捧豆進獻。 或增 “”(即 “癶”)以表登義。“豆”上或增意符 “米”,其義尤顯。“豆”或作 “皿”,“豆” “皿” 皆食器,表意相同。或增意符 “示”,“示” 即神主。字形或作一人雙手捧器進獻之狀,更加形象。古籍 “以蒸以嘗”,“蒸”或作 “烝”,卜辭和銘文作 “登”,正用本義。音韵學有 “古無舌上音” 説,古讀 “蒸” 如 “登”,皆登獻之義。引申之,“登” 有升遷、提拔、成熟、增加、完成等義。卜辭或用作氏族名。卜辭、銘文或用如 “蒸” “烝”,進獻之義。銘文或用乘、升等義,亦用升遷義。又或用作方國名,文獻作 “鄧”。又或用作人名。 文獻或通 “得”。提示: 甲骨文有字,从廾从鬯,裘錫圭説,當是表示 “登鬯” 的專用字,“鬯”即鬯酒,一種用黑黍釀成的酒。“登鬯” 就是以鬯酒進獻給祖先神靈。
楚簡帛文作,各有所承。秦簡牘文作,古隸典型。

登dēng

(甲) (篆)
会意字,甲骨文由脚(“癶”,bo)、手、豆组成。豆为食器,意为捧着食物,一步一步走上台阶,故登有上升义,如“登峰造极”。作声符生成字有:
deng
阴平:蹬(蹬腿)
燈(简化为“灯”,灯塔)
簦(笠)
噔(象声词)
镫(同“灯”)
去声:鄧(简化为“邓”,姓氏)
凳(板凳)
澄(澄清)
瞪(目瞪口呆)
镫(马鞍两旁的铁制脚踏)
磴(石阶)
嶝(山上可以攀登的路)
tēng
鼟(象声词,击鼓声)
chéng
橙(橙黄桔绿时)
澄(澄清事实)
zhèng
證(简化为“证”,证明)

甲骨文;金文;篆dēng

[癶(向前的雙脚,意符)+豆(聲符)→登(《説文》:“登,上車也。從癶(bō)豆。象登車形。”登:上,升〈登山、登場、登高〉;脚向下用力〈登踏、踢登〉;記載〈登記、登報、登載〉。)]
《詩經·大雅·皇矣》:“無然歆羨,誕先登於岸。”(莫要羡慕他人,全靠自己登攀。)
《孟子·滕文公上》:“五穀不登。”(穀物不能成熟登場。)
[西漢] 司馬遷《史記·秦始皇本紀》:“登茲泰山,周覽東極。”(登上泰山,遍覽東方之無盡。)

登dēng

(12画)

【提示】癶, 不要错写成。

*登dēng

12画 癶部 
(1) 由低处到高处;踏上: ~高|~山|~车|~陆|~程|无事不~三宝殿。
(2) 庄稼成熟,收获: 五谷丰~。
(3) 科举时代考试中选: ~第|~科。
(4) 载入册中;刊出: ~记|~载|~报|刊~。
(5) 当即;立刻: ~时。
(6) 踩;踏: 两脚~地|~着凳子才够得着。
(7) 穿(鞋): ~上鞋|脚~长筒靴。
(8) 通“蹬”。腿、脚向脚底的方向用力: ~自行车|~缝纫机|两腿直~。

登()


甲骨文合集8564,殷
貞…………[]𢀛……

甲骨文合集5822,殷
……□登旅……受……

甲骨文合集6180,殷
登人乎伐。

甲骨文合集22925,殷
貞其登鬯其在祖乙。

甲骨文合集7315,殷
貞勿登人五千。

甲骨文合集205,殷
貞……𤼷隻羌。

登串父丁觶,殷周金文集成6443,殷
登串父丁。

登屰罍,殷周金文集成9771,殷
登屰。

御父簋,殷周金文集成3464,西周早期
(御)父乍(作)車(登)。

登仲犧尊,殷周金文集成5852,西周早期
(登)中(仲)乍(作)寶(尊)彝。

班簋,殷周金文集成4341,西周中期
(登)于大服。

五年師簋, 殷周金文集成4216,西周晚期
儕女(汝)十五昜登。

散氏盤,殷周金文集成10176,西周晚期
𤼷(登)(𣐼)。

鄭鄧伯盨,文物2009年01期,西周晚期
奠(鄭)登白(伯)乍(作)寶須(盨)。

鐘, 殷周金文集成194, 春秋
……其𤼷(登)于……

鐘, 殷周金文集成195, 春秋
……其𤼷(登)于……

古璽彙編1929,戰國
登(鄧)□。

古璽彙編4090,戰國
窒中登。

古陶文彙編3.1125,戰國
登。

包山楚簡·文書57,戰國
九月癸丑之日,俈暖之司敗周惑受期, 辛酉之日不登(鄧)厞以廷,阩門又敗。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三·彭祖4,戰國
夫子之悳登矣,可(何)丌宗(崇)。

秦印文字彙編
審登。

秦印文字彙編
沈登傳送。

馬王堆漢墓帛書·老子甲本,西漢
衆人巸(熙)巸(熙), 若鄉(饗)於大牢,而春登臺。

居延新簡EPT40.32,西漢
十一月戊申卒高登取。

漢印文字徵
翟登。

漢印文字徵
李登。

白石神君碑,東漢
爾乃陟景山,登崢巆,采玄石,勒功名。

郃陽令曹全碑陽,東漢
是後,舊姓及修身之士,官位不登。

西嶽華山廟碑陽,東漢
孝武皇帝脩封禪之禮,恩登假之道,巡省五嶽,禋祀豐備。

石門頌,東漢
未秋截霜,稼苗夭殘。終年不登,匱餧之患。

太尉楊震碑,東漢
除二子郎中,長子牧富波侯相,次讓趙常山相,次秉寔能纘脩,復登上司,陪陵京師。

吴光墓誌,北魏
如何不弔,奄登泉路。

元湛墓誌,北魏
三台冀登,慶雲不覆。

隴東王感孝頌,北齊
遂若羊公登峴,還同處墨; 飲泉慨賢,勝之多弊。

段濟墓誌,隋
以父任封真定縣開國男,齊主登庸爲上臺侍。

姬威墓誌,隋
論道槐庭,經邦絕域,亟揔元戎,方登袞職,來朝平樂。

盧文機墓誌,隋
方欲學優入仕,登庸莅事,而奄遭荼毒,臞瘠將盡。

李修己墓誌,唐
君早登行陣,亟經夷險,霜靄凋顔,風波耗體,竭其心力,継以晨昏。

沈中黄墓誌,唐
聲光震耀,卿士拭目,郷薦神州,名在殊等,貢於有司,苐登甲科。

唐嘉會墓誌,唐
彚茅就列,芃棫登朝。

吴君妻曹氏墓誌,唐
歷踐華省,継登崇顯。
《説文》: “登, 上車也。 从癶、 豆。 象登車形。 , 籀文登从。 ”
甲金文 “登”字異體繁多, 但均有 “豆” (古食器), 基本有(雙足, 楷書作“癶”), 或增(雙手, 後多寫作“廾”)。 會意字, 會雙手捧豆升階享祀神祇之意; “豆” 同時有表音功能。甲金文均有該義相關用例,傳世典籍作 “烝”或“蒸”。《詩經·周頌·豐年》 : “爲酒爲醴,烝畀祖妣。”
本義爲捧物祭神。“登”的另一義項 “由低升高”,與古文字字形亦有密切關聯。 字从, 即在 “捧物祭神”過程中, 包含了登升的意義元素。 散氏盤: “𤼷(登)(𣐼)。”《孟子·盡心下》: “孔子登東山而小魯, 登泰山而小天下。”
許云“登”字 “象登車形”,殆不可從。

☚ 癶部   癹 ☛

登dēng

甲骨文、金文、小篆上面都从向左和向右两“止(趾)”字。下从豆,是古代盛肉或其他食品的器具。下面还常多加收(拱)字。象两捧豆、两足上升进行祭礼。从左右两足,所以引申是上、升义。如:登山|登高。引申为踩、践踏,也作“蹬”。如:登在凳子上。又引申为脚向下用力。如:登水车|登三轮车。转义为刊载,记载。如:登报。组词如:登记。又引申为(谷物)成熟。如:五谷丰登。又转义组词如:登时(即时,立刻义)。

登★常◎常


dēnɡ表意,甲骨文从癶、豆,金文增廾,癶为两足,有行进义,豆为食器,廾象双手,本义表示捧着豆走上台阶以敬神。引申为从低处往高处走、到达、升迁、刊载、谷物成熟等。
【辨析】
❶以“登”作音符构成的形声字一般韵母为enɡ,但声调和声母不同。dēnɡ:噔、蹬、簦∣dènɡ:凳、瞪、澄、镫∣chénɡ:澄、橙。
❷登/蹬 见74页“蹬”。
❸登/乘/升/腾 见405页“腾”。

(dēng)

上車也。从癶,豆象登車形。

*登təng

[甲骨]
[金文]

[小篆]《說文》: ,上車也。 从、豆。 象登車形。 , 籀文登,从廾。(二篇上)
雙手扶住乘石一類腳踏物,讓他人之腳登上車。或省略雙手。
乘石為大貴族用具,用以譬喻天子。

☚ 曾   求 ☛
00000163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1 21:3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