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瘅疟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瘅疟

病证名。疟疾之一。
❶以但热不寒为主症之病证。又称暑疟、温疟、阳明瘅热。《素问·疟论》: “其但热而不寒者,阴气先绝,阳气独发,则少气烦冤,手足热而欲呕,名曰瘅疟。”“瘅疟者,肺素有热,气盛于身,厥逆上冲,中气实而不外泄,因有所用力,腠理开,风寒舍于皮肤之内,分肉之间而发,发则阳气盛,阳气盛而不衰,则病矣。其气不及于阴,故但热而不寒,气内藏于心,而外舍于分肉之间,令人消烁脱肉,故名曰瘅疟。” 《景岳全书》卷十四: “瘅疟一证……治此之法有三,如热邪内蓄而表邪未解者,则当散以苦凉; 如热因邪致,表虽解而火独盛者,则当清以苦寒,此皆治其有余也;若邪火虽盛而气血已衰,真阴日耗者,急宜壮水固元,若但知泻火,则阴日以亡,必致不救。”参见有关各条。
❷指疟发于三阴者。《保命集·诸疟论》: “《内经》 曰,五脏皆有疟,其治各别……在阴经则不分三经,总谓之温疟。”参见疟疾条。

瘅疟

病名。疟疾的一种。
❶即温疟。
❷只发热无恶寒的疟疾。常伴有烦躁气粗,胸闷欲呕等症状。
❸即三阴疟。
❹即暑疟。

瘅疟癉瘧dàn nüè

病证名。指只发高烧而不打寒战的一种疟疾。《医醇义·痎疟》:“肺素有热,阳气盛而不衰,故但热而不寒,令人消烁脱肉,名曰瘅疟。”

瘅疟dànnüè

疟疾之一。出《素问·疟论》。
❶即温疟。《症因脉治》卷四: “ 《内经》名热伤阳明瘅疟之症, 仲景发明《内经》……更其名曰温疟是也。” 参见温疟条。瘅疟与温疟同类, 但程度不同。先热后寒,热重寒微的, 名温疟; 但热不寒的, 称瘅疟。
❷疟发于三阴经者。《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五脏皆有疟, 其治各别……在阴经则不分三经, 总谓之温疟。” 参见三阴疟条。
❸即暑疟(《普济方·诸疟门》)。参暑疟条。

瘅疟

瘅疟

瘅疟是指热邪炽盛,阴液耗伤所致的疟疾。临床特点为壮热不寒,或热重寒微,易致昏厥。
瘅疟出《素问》。《普济方》称“暑疟”。《症因脉治》谓“温疟”。
瘅疟的病因,多由素体阳盛,感受外邪,即从热化,灼液伤津,甚至邪势猖獗,热入心包。如《素问·疟论》:“肺素有热,气盛于身,厥逆上冲,中气实而不外泄,因有所用力,腠理开,风寒舍于皮肤之内,分肉之间而发,发则阳气盛,阳气盛而不衰,则病矣;其气不及于阴,故但热而不寒,气内藏于心,而外舍于分肉之间,令人消烁脱肉,故命曰瘅疟。”《圣济总录》谓:“名之曰瘅疟,以单阳无阴故也。”
症见壮热,但热不寒,骨节烦疼,汗多口渴,时呕,苔黄舌红,脉洪大而数。此内有伏邪,复感夏时暑热而发。治宜辛凉清热祛邪。方用白虎加桂枝汤。若温邪兼湿,宜加半夏、蔻仁、滑石等。
若症见壮热,但热不寒,或热重寒微,发作有时,口渴汗多,舌干苔黄,脉洪数。此阴气先伤,阳气独发,少阳阳明合病也。治宜清少阳阳明之热。方用柴胡白虎汤。方中柴胡、黄芩、竹叶泄少阳之热;石膏、知母清阳明之热;麦冬滋阴;甘草和中。若阴津伤,兼服五汁饮。
若症见壮热神昏,发狂谵语,烦渴,手足厥冷,舌红、脉数。瘅疟失治,殊为危重,此由热盛疟邪逆传心包。治宜清热解毒宣窍。方用银翘散加减主之,加服紫雪丹。本方以连翘、银花、竹叶直清营热;犀角解热毒;元参、麦冬养阴;加用紫雪丹,有加强开窍及清热解毒作用。
若症见产后壮热汗多,气急神昏,口渴欲饮,日晡发热,历治无效,更见唇焦齿燥,舌绛无津,脉细数。此由热盛阴津受损,邪热干肺以致气急,逆传心包,心营受累而致神昏。治用甘寒生津法,方用竹叶石膏汤,加紫雪丹。若神清,脉稍平,去紫雪丹,加鳖甲、青蒿等药。
本病总以清热透邪及救阴为主,但当区别情况。《景岳全书·论瘅疟》:“一者内热兼表邪,则当以辛凉;表邪已解,而蕴热独炽,则当清以苦寒或甘寒。一者邪火虽盛,而气血已衰,真阴已耗者,急宜壮水固源,切忌苦寒。”瘅疟邪入心包,出现神昏痉厥,治疗大法以清心宣窍,结合青蒿素肌注,效果良好。

☚ 寒疟   疫疟 ☛

瘅疟dān nüè

febrile malaria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5:3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