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病原携带者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病原携带者carrier

简称携带者。机体内有病原体繁殖且能排出病原体,但无临床症状的人和动物。是传染源的一种。按其所带的病原体种类,可分为带菌者,带病毒者,带虫者等;按携带状态出现的时间,可分为潜伏期携带者,恢复期携带者和健康携带者;按携带时间长短可分为暂时携带者,长期携带者(又称慢性携带者)和终身携带者。携带状态与潜伏感染是从不同角度对传染过程的描述。携带者常存在间歇排出病原体现象,只有反复多次检查才能证实。由于它们无明显症状,不易被发现,有时可成为十分重要的传染来源,甚至可引起传染病的暴发和流行。在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中,应考虑病原携带者的处理措施。

病原携带者

简称“携带者”。传染源的一种。无症状而体内有病原体繁殖并能排出的人或动物。按所带病原体种类可分为带菌者、带毒者和带虫者。按携带状态出现时期可分为健康、潜伏期和病后携带者。按携带时间长短分为暂时(3个月以内)、长期(3个月以上)和终身携带者。

病原携带者

病原携带者

病原携带者简称携带者,是指无症状而能排出病原体的人(或动物)。过去称带菌者。因为病原体除细菌外,还有病毒、原虫、立克次体等,所以现在称为病原携带者。病原携带状态是传染病感染过程的一种结果,是指病原体侵入机体与机体相互拮抗过程中处于暂时平衡的状态,即机体不能消除病原体,而病原体也不能进一步致病的状态。
携带者可分健康、潜伏期和病后携带者三种。健康携带者是指无该病临床症状、无既往史 (指过去未患过该病) 而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只能用实验室方法检出病原体。这类携带者多呈间歇排菌状态,并非随时都可检出病原体。有的携带病原体时间很短,但由于他们在人群中的数量多,且可自由行动,故其传染源作用不容忽视。潜伏期携带者是指病原体侵入机体后至开始出现症状前,即潜伏期末就能排出病原体的人。经过一定时间后即可出现症状成为患者。有潜伏期携带者的传染病有白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和乙型肝炎等。
病后携带者是指症状消失、机体逐渐恢复或恢复后仍继续排出病原体者。可分恢复期携带者和慢性携带者两类。恢复期携带者是指临床症状消失后3个月内排出病原体的人。慢性携带者一般是指症状消失3个月以后仍排出病原体者,如伤寒、乙型肝炎等。少数病例携带病原体可达1年、数年、数十年,甚至成为终生的慢性携带者,如伤寒。
病原携带者的形成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❶有些疾病如血吸虫病、阿米巴痢疾、结核病等呈有菌免疫状态,即病原体长期存在机体内,病程呈慢性经过,可长期排出病原体,这与该类病原体产生免疫能力较低有关。
❷某些传染病患者同时合并其他病,这样往往为病原体繁殖创造了良好条件,增加病原体携带的可能性,如伤寒病人的胆道、胆囊和肾脏有炎症时,常易成为慢性携带者。此外,细菌性痢疾合并寄生虫病,白喉病人合并慢性鼻窦炎等也常易成为各病原体的携带者。
❸对传染病患者治疗不及时、不彻底,也易形成病原携带状态。此外,与年龄、性别也有关系,如伤寒带菌者以年过40岁的妇女较多见。
携带者作为传染源的重要性,不仅与排出病原体的数量、期限及频度(次数)有关,还与他们的职业、个人卫生习惯有着密切关系,携带者如在饮食服务行业、托幼机构和接触牛奶、自来水的单位工作,由于服务性职业接触入群较多,产品供应范围较大,因而其危害性也就更大。这些携带者所从事的职业,有人称为 “危险性职业”。
对从事某些职业的人群、某些传染病的接触者、传染病恢复期患者及某些地方性传染病如疟疾等疫区的人群,要进行定期或不定期实验室检查,分离出病原体或检测出特异性抗原,以便早期发现携带者,及时进行管理。管理方法主要是加强卫生教育,使携带者注意个人卫生,并进行药物或免疫治疗,必要时可调换他们的工种,以减少对周围人群的威胁。

☚ 附加传染源   动物传染源 ☛
00014491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1:5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