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医疗单位统计内容之一。按病因、病理改变性质、病变部位、起病情况、病程等对疾病进行分类,有利于统一某些混乱的内容、提高诊断治疗水平,便于经验交流等。我国已逐渐对各种疾病名称、诊断标准、分型等进行了统一规定,这对全国性交流经验、撰写文章、科学研究有重要意义。国际卫生组织亦对某些疾病进行了统一分类,更有利于世界医疗水平的提高与发展。
把数千种病、伤按一定标准分成若干大类(母类),大类再分成小类(子类),使所有病、伤都各自分在一分类内,不应有无类可归或可归入数类的现象。用于对不同来源的死亡率和发病率的标准化和比较。每种疾病可使用数字标记进行统一编码。如对疾病、损伤和死因的国际分类。
疾病分类
疾病分类是把数千种病伤按一定标准分成若干大类(母类),大类再分成小类(子类),所有病伤都各自分在一个类内,不应有无类可归和可归入数类的现象。
分类标准因实践目的不同而异,解剖学者按病伤部位,临床学家把重点放在疾病过程的临床表现,公共卫生工作者则重视疾病发生的原因,对病伤作统计研究的疾病分类则以描述并分析病伤在人群中发生发展的规律为目的。
疾病分类原则:在分类时应当用同一个分类标准,分类后的各个小类应包括所有要分的病伤,分类后的各个小类不能互相重叠。限于人类今天对疾病的认识水平,尚不可能用一个标准来概括所有病伤和死因,还要选用两个或以上的分类标准。因之,必须用规定和说明来避免各小类的互相重叠。
疾病名称即疾病术语,亦称分类的疾病名称,是按一定体系(多按解剖系统)分类排列的标准名称一览表。表中每种病伤状态都有一个准确的名称,以避免同一名称表示多种病伤状态。疾病名称是以准确反映个别病伤事例为目的,属统计研究搜集资料阶段的内容;疾病分类则是对病伤现象做定量研究的重要步骤,属统计研究整理分析阶段。
中国在防治疾病的实践中,祖国医学与现代医学并用,祖国医学以“证”为病名,根据证候特征和脏腑系统以区别各种疾病,现代医学以病理解剖原则为基础,根据致病原因和患病部位的病理改变命名疾病,两者的理论体系迥然不同。因之,直至目前尚未能产生统一的疾病名称。现代医学的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进展迅速,国际交流频繁,中国疾病名称多系在近一个世纪转译自世界各国,同病异名,同名异病的现象不可避免。因之,制定中国统一的疾病名称是非常必要的。
编制疾病分类表首先要考虑防治疾病任务的需要,同时参考当时的医学发展水平和防治机构的业务水平,并尽可能保持与过去、未来,国内、国外的疾病分类的可比性。辅以必要的规则和说明以保证分类准确。定期修订以适应医学发展和疾病防治任务的需要。
国际疾病及死因分类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是世界上多数国家共同研究和制定的。各个国家都应参照使用,以利交流。
新中国建立以来,为适应不同历史时期防治疾病任务的需要,卫生部编制并修订了中国的病伤死因分类表与相应的死因归类规则,以及供医院统计用的住院疾病分类表。
国际疾病分类。1853年国际统计学会着手编制统一的疾病名称和死因分类,并在欧洲一些国家内使用。经四次修订,到1893年始产生只包括死因的国际疾病和死因分类,同时规定每隔十年修订一次。1948年第六次修订,才建立疾病分类,编成名符其实的国际疾病和死因分类表。1975年第九次修订的分类益臻完善。国际疾病和死因分类的全称是《国际疾病、损伤和死亡原因统计分类》,于1977年出版,从1979年1月起使用十年。
第九次修订的分类共分17大类和两个补充分类。17大类名称是:传染病与寄生虫病;肿瘤;内分泌、营养与代谢及免疫性疾病;血液与造血器官疾病;精神病;神经系与感觉器官疾病;循环系疾病;呼吸系疾病;消化系疾病;泌尿生殖系疾病;妊娠、分娩及产后并发症;皮肤及皮下组织疾病;肌肉骨胳系统及结缔组织疾病;先天异常;围产期发生的主要病态;症状、体征与诊断不明确的病态;损伤与中毒。
在大类和补充分类下面还按病因、解剖部位等分为若干小类,小类下面再分为三位数字的基本分类项目,组成“三位数字基本分类表。”在三位数字分类下面还有四位数字的详细分类和对各种分类所包括内容的详细说明,很多小分类还有五位数字分类。这个详细分类表称为“四位数字分类和统计项目内容表”。
以第一大类为例说明如下:
传染病与寄生虫病 〔大类〕
包括: 公认是传染或传播的疾病以及少数原因未明但可能传染的疾病
不包括: 急性呼吸道感染(460~466)(487)带菌及可疑带菌者(V02)
注: 传染病及寄生虫病后遗症在137~139项内。
肠道传染病(001~009) 〔小类〕
不包括: 蠕虫病(120~129)
001 001.0 001.1 001.9 002 002.0 | 霍乱 霍乱弧菌致病者 Eltor弧菌致病者 未说明菌型者 伤寒及副伤寒 伤寒 | 〔三位数字项目〕 〔四位数字项目〕 |
伤寒热、传染性伤寒 | 〔同病异名〕 |
002.1 002.2 002.3 002.9 | 副伤寒甲 副伤寒乙 副伤寒丙 副伤寒未加说明者 | |
“损伤与中毒外因”补充分类是作为按损伤与中毒性质分类的第17大类的补充,其三位数字项目和第17大类相同。只是在数字前冠以“E”。
“影响健康因素和联系保健机构”的补充分类包含两方面内容:虽未患病,但保健机构对其进行医学观察者,如器官或组织的供给者,孕产妇等。另一内容是存在某些威胁个人健康的因素,如传染病的暴露人群,有恶性肿瘤家族史者,虽未发病亦需进行医学观察。分类用二位数字表示,数字前冠以“V”,由V01~V82。
除上述分类外,为世界各国开展死因和疾病统计推荐了三个简易分类表。
(1) 基础统计分类表: 分56小类,307个项目。此表既可作为疾病或死因统计用的分类表,也可供各国制订分类时从此表选取分类项目,以保证相互比较。此表各项都附有三位数字分类号,具体指明各项所包括的内容。
(2) 50种死因的死亡统计分类表。
(3) 50种病的疾病统计分类表。
以上两表都附有与基础统计分类和三位数字分类相对应的号数,以具体说明各项目所包括的内容。
“国际疾病分类手册”还规定了正确分类的一些方法。死亡统计是按死亡人数计算的。当死者患有多种疾病和损伤时,必须从中选出一种最重要的致死原因作为死者的死因,称主死因,以主死因归纳分类。因此,选择主死因和按归类原则进行分类是正确分类的基本条件。
按统一规定格式书写诊断书是正确选择主死因的必备条件。“国际疾病分类手册”推荐的死亡诊断书,在死因栏内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填写直接致死原因和导致致死原因的病伤,第二部分填写与致死原因无直接关系,但给死亡带来不利影响的疾病或健康状况。主死因一般是直接死因的前因。如直接死因为支气管肺炎,导致支气管肺炎的原因为慢性支气管炎,属第一部分填写内容;死者还患有慢性心肌炎,属第二部分填写内容。此例的主死因为慢性支气管炎。
选择主死因的原则
❶传染病与寄生虫病,除丹毒、破伤风、败血症、脓毒血症,气性坏疽需判定其是原发或继发,按具体情况选择外,其余的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和其他疾病共同存在时,一概选为主死因。
❷恶性肿瘤和其他疾病共同存在时,选恶性肿瘤为主死因。
❸先天畸形和其他疾病共同存在时,选先天畸形为主死因。
❹其他复合死因中如同时有原发病和继发病,选原发病为主死因。
❺老衰、诊断不明确的疾病和其他疾病在一起时,选其他疾病为主死因。
❻损伤与中毒和其他疾病在一起时,选损伤或中毒为主死因。
疾病分类
疾病的分类有按病因分类、按人体分类和按属性分类3种。
按病因分类 人体疾病根据内部发病病因分为隆病、赤巴病、培根病3种。隆、赤巴和培根这3种人体固有的基本物质在外因的影响下发生偏盛偏衰,失却原来的平衡,则变成致病的因素被称为三邪,三邪在反常时令、饮食、行为起居及鬼祟(不明原因)等干扰下产生隆病、赤巴病和培根病。三邪存在于胚胎中,也存在于人体生长的整个过程,所以隆病、赤巴病和培根病是人体先天疾病也是后天产生的疾病。这三种疾病是人体内部病变的三邪所引起的疾病。此外,还有外部因素导致的疾病,如合成毒等各种毒类的中毒症,箭石刀枪等各种机械创伤和鬼邪作祟(不明原因、突然发生)等引起的疾病3种。外因导致的疾病首先机体受侵害引起疼痛,而后干扰隆、赤巴、培根三邪紊乱而发病的,所以各种外部因素引起的疾病最终还是通过内部三邪起作用。
按人体分类 有男科病、妇科病、儿科病、老年病等4类疾病和一个综合科疾病共5大类疾病。
男科病 精液耗损病,遗精、疝气(包括隆疝气、赤巴疝气、培根疝气、脂肪疝气、尿疝气、小肠疝气等6种)、睾丸肿大、阴茎疾病(包括疹粒症、似结症、尿道粘连、麦芒症等4种)、强中(包括隆强中、赤巴强中、培根强中、血强中、聚合强中等5种)共计15种。
妇科病 女阴病(包括隆所致、赤巴所致、培根所致、血所致、聚合所致等5种)、子宫瘤(包括水泡形瘤、坚硬性瘤、宫颈麻木瘤、子宫淋巴结瘤、子宫结垢瘤、子宫黑血瘤、子宫脉瘤和“刹扣”病即死胎在宫内腐烂流出及少腹肠鸣病等9种),阴道虫病(包括虫激病、虫怒病2种)、脉道疾病有妇血病、妇隆病共16种(其中妇血病包括肺妇血病、心妇血病、肝妇血病、脾妇血病、胆妇血病、肾妇血病、小肠妇血病、乳妇血病、乳房妇血病、凝酪样妇血病等10种;妇隆病包括头妇隆病、骨妇隆病、心妇隆病、肾妇隆病、胃妇隆病、小肠妇隆病等6种),合计有32种妇科主病。另外,产科疾病有阴道疾病、胎儿不下、倒生、胎衣不下、子宫脱垂、恶漏不止、产后病、中毒样症等8种,共计40种。
儿科疾病 头肿大、喉阻、脾病、胆病、胃病、大肠病、嗜土、腐乳病等8种小疾病;小儿胸病、小儿肺病、小儿肝病、腹泻、呕吐、瘟病、脐部疾病、小儿结石等8种大疾病;眼病、耳病、口腔病、淋巴结炎、命脉病、虫病、小儿臀车轮状疮、肌肉病等8种零星杂病,共计24种。
老年疾病 五元形成的人体逐渐衰弱,身体各种功能减衰,对身、语、意之作用,有心有余而力不足者称为老年疾病。老年疾病只有精华衰竭一种。
综合科疾病 所谓综合科疾病就是男、女、小儿、老人共患的疾病。综合科疾病分为三邪疾病、以三邪成分多寡划分的疾病、以发病部位划分的疾病、以疾病性质划分的疾病等4部分。
(1) 三邪疾病:又分为隆病、赤巴病、培根病3大类。
隆病:又分为通病和具体疾病。通病,按病种和发病部位分为2部分。按病种划分为:“阿哇达”症、后仰症、前俯症、腮瘫症、结舌症、侧弓症、脉痉挛症、半身干枯症、全身干枯症、木僵症、臂瘫症、“布夏宰”症、跛行症、腿僵症、狼头膝风、踝刺痛症、身体拘挛症、“卡力”症、足麻症、足热症等20种。按发病部位分为散布于皮肤的皮肤病、扩于肌肉的肌肉病、窜于脉道的脉病、渗于骨骼的骨病、降于脏的五脏隆病、落于腑的六腑隆病等,存在于病邪侵入的六途径中的6种疾病,再加隆侵于头、眼、耳、鼻、舌等五官的显花症共7种。具体隆病:维命隆病、上行隆病、遍行隆病、伴火隆病、下泄隆病等按隆的五分支所分的5种单一型隆病。这5种单一型隆病又各自并发培根病和赤巴病共10种,上述合计42种隆病。
赤巴病:赤巴病的通病,按病种分为:固有赤巴过剩病、火热赤巴侵入他位病、胆溢病,赤巴窜入脉道的脉病、渗于骨骼的骨病,降于脏的五脏赤巴病及落于腑的六腑赤巴病等存在于疾病侵入的六途径的6种疾病,再加赤巴侵入头、眼、耳、鼻、舌五官的显花症共7种。具体赤巴病有能消赤巴病、变色赤巴病、能作赤巴病、能视赤巴病、明色赤巴病等按赤巴的五分支分类的5种单一型赤巴病和这5种单一型赤巴病又各自并发隆病和培根病,共10种,合计26种。
培根病:按其所属性质分类,可分本系培根病和与血、赤巴有关联的他系培根病2种。本系又分为培根通病和具体病。通病有按病种分类和按发病部位分类2种。按病种分类的培根病有:剑突病、铁垢病、火衰病、喉阻病、白痹证、干消病等6种。按发病部位分类的有,散布于皮肤的培根皮肤病、扩大肌肉的培根肌肉病、窜于脉道的培根脉病、渗于骨骼的培根骨病、降于脏的五脏培根病、落于腑的六腑培根病等。存在于病邪侵入的六途径中的6种疾病,再加头、眼、耳、鼻、舌五官的显花症共7种。具体培根病有能依培根病、能碎培根病、能味培根病、能足培根病、能合培根病等按培根分支分类的5种单一型培根病和这5种单一型培根病又各自并发隆病和赤巴病,共10种,合计15种。他系培根病分为:培根与赤巴混合的黄培根病,又称为胆汁外溢病;培根与血病混合的培根木布病(紫培根病)。培根木布病又分为散布于他位的培根木布病、增盛于本位的培根木布病,上下溃烂性培根病和掩盖病势变为陈旧性或痞瘤性培根病4种,合计为33种培根病。以上隆、赤巴、培根三邪疾病共计101种。
(2) 按隆、赤巴、培根三邪成分多寡划分的病种:有本系疾病和他系疾病2类。
本系疾病:指单一型隆、赤巴、培根疾病,即疾病症状与隆、赤巴、培根各自的性质相一致的疾病。但三种单一型疾病又根据其增、损情况分为:隆增病、隆甚增病、隆特增病、隆损病、隆甚损病、隆特损病6种和赤巴增损6种及培根增损6种共18种。他系疾病指隆、赤巴、培根三邪两两相兼的二合病和三邪聚合的三合病及一种疾病上面又加其他疾病的并发病3类。二合病分隆赤增病、培赤增病、培隆增病、隆赤甚增病、培赤甚增病、培隆甚增病、隆赤特增病、培赤特增病、培隆特增病等9种二合增病和隆赤损病、培赤损病、培隆损病、隆赤甚损病、培赤甚损病、培隆甚损病、隆赤特损病、培赤特损病、培隆特损病等9种二合损病,共18种。聚合病分隆、赤、培根三者均衡增盛病1种,称为同增聚合病;隆甚增赤巴中增培根小增;赤巴甚增培根中增隆小增;培根甚增隆中增赤巴小增;隆甚增培根中增赤巴小增;赤巴甚增隆中增培根小增;培根甚增赤巴中增隆小增等6种甚、中、小增盛病。另外还有隆增盛培赤两者更增;赤巴增盛培隆两者更增;培根增盛赤隆两者更增;隆赤两者增盛培根更增;培赤两者增盛隆更增;培隆两者增盛赤巴更增等“二增一更增病”6种,计13种增盛病。同样,耗损病分为隆、赤巴、培根三者均衡耗损病1种,称为同损聚合病;隆小损赤巴中损培根甚损;赤巴小损培根中损隆甚损;培根小损隆中损赤巴甚损;培根小损赤巴中损隆甚损;赤巴小损隆中损培根甚损;隆小损培根中损赤巴甚损等甚、中、小损病6种。另外,隆损培赤两者更损;赤巴损培隆两者更损;培根损赤巴隆两者更增;隆赤两者损培根更损;培赤两者损隆更损;培根两者损赤巴更损等“二损一更损病”6种,计13种耗损病,上述增损病共26种。此外隆、赤巴、培根聚合病混合增损病,其中一邪平衡一邪增一邪损病有6种,如隆平衡赤巴增而培根损病;赤巴平衡培根增而隆损病;培根平衡隆增而赤巴损病;培根平衡赤巴增而隆损病;赤巴平衡隆增而培根损病;隆平衡培根增而赤巴损病等。还有隆损培赤两者增病;赤巴损隆培两者增病;培根损隆赤两者增病等一损二增病和隆赤二损培根增病;培赤二损隆增病;培隆二损赤巴增病等二损一增病共6种,以上三聚合增损病合计为12种。总之,上述单一型增损病共计18种,二合型增损病18种,聚合型增损病26种,聚合混合增损病12种,合计74种增损病。
他系疾病并发症:所谓并发症就是原有疾病之上又增加新的疾病。其内部又分为侵占、逆转、并发三类。
❶侵占并发病:有赤巴侵占隆的位置;培根侵占隆的位置;隆、赤巴、培根三者侵占隆的位置;隆侵占赤巴的位置;培根侵占赤巴位置;隆、赤巴、培根三者侵占赤巴位置;隆侵占培根的位置;赤巴侵占培根的位置;隆、赤巴、培根三者侵占培根的位置,共9种侵占并发病。
❷逆转并发病:有隆病未平息而逆转为赤巴病;或逆转为培根病;或逆转为赤巴、培根二合病;赤巴病未平息而逆转为隆病,或逆转为培根病;或逆转为隆、赤巴二合病;培根病的逆转并发病3种,共9种逆转并发病。
❸并发病:隆依据本位与培、赤两者并发;隆夺取赤巴位置与培根并发;隆夺取培根位置与赤巴并发;赤巴依据本位与培、隆两者并发;赤巴夺取隆位与培根并发;赤巴夺取培根位与隆并发;培根依据本位与隆、赤巴两者并发;培根夺取隆位与赤巴并发;培根夺取赤巴位与隆病并发,共9种并发病,并发病合计27种。以上增、损病74种,再加27种并发病,这样以三邪成分多寡分类的疾病共计101种。
(3) 按发病部位划分的疾病:有存在于肉体的疾病和存在于心理上的疾病2类。其中存在于心理上的疾病有狂和痫2种。存在于肉体上的疾病又分为上体疾病、下体疾病、外组织疾病、内脏腑疾病和内外共患的疾病5类。
上体疾病:上体疾病即存在于头、五官部位的疾病,如头部疾病、眼睛疾病、耳病、鼻病、唇病、牙齿疾病、舌病、上腭疾病、瘿赘病等9种,再加咽喉部疾病如咽喉病、乳蛾、喉阻、音哑等4种;锁骨以上疾病如渴症、呃逆症、哮喘、食欲不振、感冒等5种,共计18种。
下体疾病:痔疮、会阴瘘管、便秘、尿闭、尿频5种。
外组织疾病:皮肤疾病、肌肉疾病、脉道疾病、骨骼疾病4类。其中皮肤疾病有肉斑、牛舔癣、癣(银屑病)、牛皮癣、陷蚀癣、疱疹、梅毒、疣、雀斑及其他皮肤病共10种。肌肉疾病有瘿病、肉核病和由其他病引起的肌肉疮疡3种。脉道疾病有白脉(神经)病、黑脉(血管)病和由其他病引起的脉病3种。骨骼疾病有痛风、“刚巴”病和由其他病引起的骨病3种,还有肌肉、骨、脉、皮肤共患的痹证(风湿性关节炎)等合计20种。
脏腑疾病:有心病、肺病、肝病、脾病、肾病等5脏器疾病;胃病、胆囊病、小肠病、大肠病、膀胱病、“三木塞”(精府)病六腑府疾病,共计11种。脏腑的通病有消化不良、腹绞痛(“郎太”)、痞瘤、“索亚”疮、热泻、痢疾6种。腑府的通病有泄泻和呕吐病2种,合计19种。
身体上下、内外共患疾病:赤巴病、培根木布病、水肿、下坠浮肿、灰色浮肿、消瘦痼疾和未成熟热、增盛热、虚热、隐热、陈旧热、浊热、扩散伤热、紊乱热、瘟热、麻疹、炭疽、接触毒、风毒、日光毒、湿气毒、肉毒、食物中毒、乌头中毒、狂犬毒、虫毒、蛇毒、癫证、中风、麻风、疖痈、丹毒、虫病、头部创伤、躯干创伤、四肢创伤、颈部创伤等,共37种,以上合计101种疾病。
(4) 按疾病性质划分的疾病:为内科疾病、疮伤、热病、零星杂症等4大类。
内科疾病:有消化不良和消化不良引起的痼疾2类。消化不良分为饮食引起的消化不良、性质引起的消化不良、伴随消化不良、时间消化不良4种。消化不良结果引起的痼疾分为新痼疾和旧痼疾2种。其中新痼疾有灰培根痼疾、紫培根痼疾、赤巴痼疾、中毒痼疾等4种。灰培根痼疾又分为剑突培根病、铁垢病、火衰病、喉阻、白痹证、消瘦症6种;紫培根痼疾又分为散布性紫培根病、增盛性紫培根病、上溃性紫培根病、下泄性紫培根病、陈旧性紫培根病、结成痞瘤性紫培根病、隐伏性紫培根病、兼杂性紫培根病、转下落水肿性紫培根病、转寒性紫培根病等10种。消化不良引起的赤巴痼疾分为胆溢病、窜入脉道病、变位病3种。中毒痼疾分为热合毒症(矿物毒)和寒合毒症(肉毒、植物毒等)2种。旧痼疾有痞瘤痼疾、水肿痼疾、下坠浮肿、灰色浮肿等4种,再加消瘦性大痼疾计5种。其中痞瘤痼疾又分为血瘤和胆瘤、剑突瘤、结石痞瘤、隆痞瘤、虫痞瘤、脉道痞瘤、水痞瘤等8种;水肿痼疾又分为散布水肿、渗漏水肿、聚积水肿、穿溃性水肿4种;下坠浮肿痼疾又分为热性下坠浮肿和寒性下坠浮肿2种;灰色浮肿痼疾又分为肺灰色浮肿、心灰色浮肿、肝灰色浮肿、脾灰色浮肿、黄水灰色浮肿等5种;消瘦性大痼疾又分为隆所致、赤巴所致、培根所致的消瘦性大痼疾及消瘦性大痼疾的并发病等4种。上述内科疾病共48种。
疮伤类:疮伤类分身体自生的疮疡和外界机械突然所致的创伤两类。疮疡有核痈、肉核(淋巴结炎)溃烂、“索日亚”病、丹毒、痔疮、“刚巴”病、会阴瘘管等7种;创伤按部位分有头部创伤、颈部创伤、躯干创伤、四肢创伤等4部分。按伤情种类分为皮肤撕裂、肌肉断裂、肉骨完全断裂、撕落性骨折、脱落性骨折、错位、骨头劈裂、粉碎性骨折等8种,共计15种。
热病类:按病种分有未成熟热、增盛热、虚热、隐热、陈热、浊热等6种和外部因素引起的伤热扩散、紊乱热、瘟热和中毒热4种。其中伤热扩散又分外伤热和内伤热;紊乱热又分为增紊乱热、虚紊乱热、绵紊乱热3种;瘟热又分天女瘟、痢疾、天花、白喉、流行性感冒等5种;中毒热又分为合成毒热、转化毒热、自然毒热3种,共计19种。
零星杂症:零星杂症有音哑症、呃逆症、食欲不振、渴症、哮喘、腹绞痛(“郎太”)、虫痛、泄泻、呕吐、便秘、尿闭、尿频、热泻、痛风、痹证、黄水病、白脉病、皮肤病、零星小病等19种。以上按疾病性质分类的疾病共101种。上述按三邪、三邪成分多寡、发病部位及疾病性质所分的4大部分疾病共有404种。此外,还有绝症(藏医称因前世宿孽造成的无可救药的疾病)、不明病因(藏医称鬼魔作祟,用法事可以禳解)的疾病、今世三邪引起的经医生治疗可以得活,不治则会死亡的疾病及与以上三者情况不相同,无须用药械和法事治疗而自然痊愈的疾病4类各有101种,共计404种。以上404种疾病中的每种疾病又有4种并发病,这样总计共1616种疾病。
按疾病的属性分类 按疾病属性分类则有无数种疾病。比如,作害三邪隆、赤巴、培根各有5个分支,共15种,所害物质如七精华、三秽物共10种,两项共25种。这25种各自按单一型、合并型、聚合型及并发型等又分为难以命名的若干种疾病。但是上述疾病无论种类怎样多它们的产生根源超不出隆、赤巴、培根三邪,发病的部位也超不出所害七精华、三秽物等10个部位。因此所有不同种类的疾病都无不概括在作害和所害两个范畴之中,犹如鸟类自由地到处飞翔,但总是离不开天空这一唯一飞翔范围那样。人体所有疾病中由培根和隆邪所致的疾病属寒证;由血、赤巴邪所致的疾病属热证,总之上述所有疾病最终无不属于寒、热两大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