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申涵光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申涵光 申涵光1619—1677字和孟,又字符孟、凫孟、孚孟,号符盟,又号聪山。直隶永年(今河北广平西北)人。明亡,隐居不仕。康熙七年,诏征山林隐逸之士,大学士魏裔介将荐于朝,坚辞乃止,以布衣终老。工诗文。其文不多,以疏宕朗逸见长。所作诗多反映当时人民苦难,颇沉痛、深刻。与殷岳、张盖合称“畿南三才子”。有《聪山集》、《荆园小语》等。 ☚ 尤侗 王夫之 ☛ 申涵光 申涵光1619—1677字和孟,一字孚孟、符孟,号凫盟、凫明,一号聪山,自号卧樗老人,直隶永年(今河北永年)人。明诸生,入清不仕。顺治十七年(1670)力辞郡县举荐,隐逸以终。与同里张盖、鸡泽(今属河北)殷岳往来唱和,时人号为“广平三君”。有《聪山诗集》八卷。其诗以少陵为宗,出入高、岑、王、孟诸家。王士禛称为“开河朔诗派”。现存词五首。《清史稿》有传。 ☚ 王夫之 张丹 ☛ 申涵光 申涵光1619—1677字和孟,或字凫孟、孚孟、符孟,号凫盟、聪山。直隶永年(今属河北)人。明贡生。父佳允殉国难,入清遂绝意仕进,杜门奉母,足不入城市。清圣祖康熙七年(1668),曾为大学士魏裔介所荐,坚辞不就。工诗善文,与鸡泽殷岳、永年张盖并称“畿南三才子”,开河朔诗派。涵光生活的家乡是受清野蛮政策祸害最烈之处,其诗对于百姓的苦难有深刻的反映,如:《哀流民和魏都谏》写清初圈地政策造成农民流亡和沦为满洲贵族奴隶的情景;《春雪歌》写清统治者视民命如儿戏;《燕京即事》写清贵族生活时也揭露了他们对人民的奴役。涵光还有许多描写自己安于贫困和隐居生活的诗篇。他提倡,“诗必唐,唐必盛,盛必杜”。诗风浑厚质朴,长于古体,多用白描,不用词藻。其七绝有特殊成就,善于用平易的诗句写出美丽的景色。杨际昌曾例举其七绝多首,如:《游黄花谷》“竹杖寻源入上方,满山槲叶晚苍苍。乱碑零落游人少,一道飞泉下夕阳”;《溪上》“微霜昨夜下庭槐,水畔闲登万里台。两岸芦花飞白雪,午桥烟里一舟来”。有《聪山集》、《荆园小语》等。《清史稿》四八四、《清史列传》卷七○有传。 ☚ 尤侗 柴静仪 ☛ 聪山集/聪山文录 ☚ 寒松堂集 聪山集 ☛ 申涵光清初诗人。字采孟,号凫盟。永年(今属河北)人。顺治中恩贡生。少以诗名,与殷岳、张盖称“畿南三才子”。平生不为官。晚年诗名更著。其诗以杜甫为宗,兼学王维、孟浩然之长。著有《聪山集》、《荆园小语》等。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