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生铁的冶炼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生铁的冶炼

生铁的冶炼shengtie de yelian

将铁矿石炼成生铁的过程,也称炼铁,包括选矿、造块、冶炼等过程。
高炉是炼铁的主要设备,高炉的质量、产量和技术


炼铁高炉结构示意
1 小钟漏斗 2小钟 3大钟漏斗 4大钟5炉喉 6炉身 7炉腰 8炉腹 9炉缸
10风口 11 渣口 12铁口

水平直接标志着钢铁工业的生产水平。高炉呈直立的圆筒形,外壳用钢板制成,内衬耐火砖。高炉的大小按有效容积计算,我国设计的中小型高炉有8m3,13m3,直到255m3,620m3不等,大型高炉有1033m3,1386m3,2000m3等,高炉发展趋势是大型化,我国宝钢一号高炉为4 000m3。高炉的构造见图。可分为炉基、炉缸、炉腹、炉腰、炉身、炉喉和炉顶等。其结
构特点主要是为适应高炉内炉料下降、煤气上升及其中进行的化学反应的需要而设计的。炉顶有小钟漏斗和小钟、大钟漏斗和大钟,装料时先打开小钟,关闭大钟,使小钟漏斗内的炉料进入大钟漏斗,而后关闭小钟,打开大钟,将炉料加入高炉后大钟关闭,这样可避免装料时高炉煤气泄出炉外; 炉喉为圆柱形,作用是正确布料,获得最好的煤气分布; 炉身上小下大是因为炉料下降时受热膨胀,体积要增大; 炉腰是由扩大到收缩的过渡段; 炉腹为 一向下的锥体; 炉缸用于储存铁水和液态炉渣。因相对密度不同,炉渣位于铁水之上,在渣层和铁水层分别开有出渣口和出铁口; 出渣口、出铁口、风口都有特殊的冷却器冷却。
炼铁用的矿石有赤铁矿Fe2O3,磁铁矿Fe3O4,褐铁矿2Fe2O3·3H2O及菱铁矿FeCO3等,我国以赤铁矿和磁铁矿为主。选矿过程能除去矿石中的其他矿物(如脉石)及其他有害杂质,使铁矿的含铁量(品位)提高到60%左右。经破碎、研磨等过程得到的精矿粉直径小于0.074mm,必须将其造块才能入炉; 造块是经过焙烧或球团使之成块,一般称之为熟料。造块可提高高炉产量,降低焦比 (每炼1t生铁所需要焦炭的公斤数),约能源。
炼铁时除主要原料矿石外,还需有焦炭(或煤粉、煤气、重油)做燃料,石灰石做造渣用的熔剂,用空气(或纯氧)做助燃剂。以上原料在高炉中冶炼要完成3个基本过程。
❶还原过程 去除氧化铁中的氧,制得单质铁,其主要反应为


该反应在风口前的燃烧区进行,放出大量热用以提高炉温。由风口送入的氧燃尽后,CO2继续与C作用:

CO2+C=2CO↑-Q


生成的CO是还原铁的主要还原剂,铁的氧化物与CO在570℃以上依次发生下列还原反应:


3Fe2O3+CO=2Fe2O4+CO2↑+Q
Fe3O4+CO=3FeO+CO2↑-Q
FeO+CO=Fe+CO2↑+Q

总反应式为


Fe2O3+3CO=2Fe+3CO2+Q



❷ 造渣过程 目的是将铁与杂质分开。矿石中脉石的主要成分是SiO2和Al2O3,它们熔点高(SiO2熔点为1713℃,Al2O3熔点为2025℃,二者的共熔温度为,1545℃),在高炉条件下难以熔化,因此必须加入熔剂降低其熔点,常用的熔剂是石灰石。造渣过程的反应为

CaCO2CaO+CO2
CaO+SiO2=CaSiO3(炉渣)

炉渣一般在炉身下部开始形成(温度约 1 000℃以上) 。

❸ 渗碳过程 铁矿在炉内由上而下逐渐被还原,起初还原出来的为海绵状铁,质纯,熔点高。海绵状铁吸收焦炭中的碳素则变成熔点低而含碳高的铁:

3Fe(1)+C=Fe3C


这个过程称渗碳过程。海绵状铁经渗碳并溶解少量在高炉下部还原出来的硅、锰、硫、磷等杂质便形成生铁,当铁渣达一定量时分别排出炉外。这种生铁一部分用于铸件,大部分用做炼钢原料。
高炉炼铁的生产过程大体是将各种原料按计算量配好,用卷扬机送到高炉炉顶,经进料装置加入炉中。反应后生成的炉渣和生铁定时排出,通常2~4h出铁一次,排出的铁水和炉渣分别进入铁水罐和渣罐,用火车运走。大型高炉一昼夜可生产生铁1500t以上。炉渣可用来制造水泥、绝缘砖或绝缘材料等。
炼铁的历史悠久,早在3000多年前我国就已开始使用铁制工具,在商代铜钺刀口上已镶有陨铁,至迟在公元前6世纪就已掌握了炼铁技术。那时炼出的海绵铁,需锻打成块。公元前7世纪春秋时代使用了炉子和鼓风设备,提高炉温后才炼出可供铸造用的生铁。战国时的炼铁炉都很小,用人力皮囊鼓风; 东汉时出现把风预热的技术后,炼铁炉的形式也增加了。汉代高炉多为椭圆形,有效容积约50m3,元代改为上小下大,用风箱鼓风始于宋代。我国第一座近代炼铁厂于1890年在汉阳建立,有两座日产100t生铁的高炉。
☚ 湿法冶炼   钢的冶炼 ☛
00006468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6:3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