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功能调控regulation of physiologi-cal functions动物有机体不断调整并协调体内各组织器官、系统的功能活动及其相互关系,以适应体内外各种环境因素变化的生理活动过程。生理功能调控保证了机体内环境的相对恒定,有助于各种生理功能的正常进行。生理功能调控是一复杂的过程,借助三种调节机制实现调控。 神经性调节 以神经系统为结构基础,以反射活动为其基本调节方式。反射活动有两大类型: 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 采食时由于食物刺激口腔粘膜引起的唾液分泌,或伤害性刺激作用肢体引起的屈肌收缩等均属此类型。非条件反射具有种族性、先天性以及固定的活动模式等特点。条件反射属后天性的、个体性的反射,是建立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后天学习而获得的反射。这是动物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高度适应性的表现(见神经调节)。 体液性调节 体内某些细胞所产生的化学物质,经体液途径对生理功能进行调控的方式。体液调节对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生殖等功能有重要作用。在整体情况下,体液性调节通常是神经性调节的一个环节,作为反射活动传出的部分之一 (见体液调节)。 自身性调节 细胞、组织或器官在不依赖神经和体液性调节的情况下,对内外环境的刺激产生的适应性变化。这是一种较为原始的调节形式。例如心脏因舒张容积增加而加强其收缩力量(心定律)。 在上述三种调节机制中,神经性调节是机体的最主要的调节方式。三者密切配合,保证了有机体的自稳态。在这些调节机制中都存在反馈调节方式。反馈概念来自自动控制原理。根据自控原理,机体可看成一个自控系统,神经、体液和自身调节为控制结构,效应器或靶细胞为受控机构。控制与受控结构之间相互传递信息。由受控机构反输到控制结构的信息称反馈信息。反馈信息可调整控制结构的活动水平。凡是反馈信息削弱控制信息的方式称负反馈;反之称正反馈。在内分泌激素的调控过程中,负反馈。是最常见的调控方式。反馈性调节方式在生理功能调控过程中的阐明,改变了传统生理学将机体调节系统看成一个开环结构的概念。目前认为,机体的调节系统是一闭环结构。闭环式的调节方式显然有助于机体生理功能调节的稳定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