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秦长城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秦长城

 中国古代伟大的工程之一。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互相防御或抵抗北方游牧部落的掠夺,在险要处修筑长城。秦统一后,保留了战国时秦、赵、燕三国北方长城,加以修缮和连接,建成西起陇西郡临洮(今甘肃岷县),北傍阴山,东至辽东郡的长城,长5000多千米(5千多公里),俗称“万里长城”。秦长城遗迹,至今仍有残存,如山西大同北的“紫塞”、甘肃岷县城西、开城县北均有秦长城遗址。这些遗迹有的是用土掺碎石子夯筑,有的用石块砌成。
秦长城

秦长城Qinchangcheng

长城是由列城和烽火台等单位建筑发展而成的防御工程。春秋战国时期,楚、齐、燕、魏、韩、赵、秦国, 为了互相防御纷纷在各自的边境修筑长城, 此为我国修筑长城之始。公元前四世纪左右, 燕、赵、秦三国为了防御我国北部的游牧民族东胡、匈奴的南下扰掠, 他们在与之毗邻的北方修筑了长城, 三条长城不相接。当时的秦长城, 西起临洮,东至黄河。燕长城西起造阳(今河北独石山),东至辽东。赵长城西起高阙 (今内蒙临河县), 东至代(今河北蔚县),这是以后秦始皇修筑万里长城的基础。秦灭六国后, 派太子扶苏和大将蒙恬, 在北击匈奴的同时,将燕、赵、秦国的北方长城进行增筑和扩充,形成西起临洮,东至辽东,蜿蜒5000多公里的长城。秦长城的若干地段, 在后来的明长城以北千余里, 现在的甘肃、宁夏、陕西等省均有长城遗迹, 当时修筑长城的材料主要是土、石和木料。

秦长城图

☚ 半两钱   阿房宫 ☛
秦长城

秦长城

在今陕西省大荔县境。《三秦记》:“秦筑长城即是堑洛也。”《太平寰宇记》:“秦孝公九年筑长城,简公二年堑洛,今沙苑长城是也。”按今大荔县铁镰山长城遗址断续宛在, 但城壕在城墙东,与东防魏的战争形势不合,待考。

☚ 魏长城   长城戍 ☛

秦长城

也叫万里长城。早在春秋时期(前770—前476),楚国便修筑了方城,以御外侮。接着齐、魏、赵、秦、燕及中山国在自己的边境上也筑起了长城。为了防止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靠近匈奴的秦、赵、燕三国都在自己的领土北边筑起了长城,派兵驻守,以安边境。秦国的长城从今甘肃岷县到陕西东北部的黄河西岸,长3 000余里,约筑于秦昭王(前306—前251)时期。赵国的长城从今河北蔚县到黄河河套西北狼山附近,长1 000多里。燕国的长城从今河北怀来县到辽阳附近,长约1 000多里。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帝灭了六国。为了防止匈奴的侵袭,秦始皇帝派蒙恬率军30万北击匈奴,收复河南地(黄河以南,今河套地区)。接着大规模地修筑长城,把原来秦、赵、燕三国的长城连接起来,造成古代世界上的伟大建筑工程之一,号称万里长城。万里长城西起陇西郡的临洮(今甘肃岷县),东到辽东,长一万余里。其基本走向为西起岷县,东行至狄道、固原、隆德,过六盘山而北,经环县而入陕西,东过绥德、靖边、榆林过黄河,历山西、河北,至山海关,又东北至辽西。又有说法,认为东直达朝鲜平壤南。秦以后,西汉、东汉、北魏、北齐、隋、唐、宋、元、明、清都对长城进行过修缮和增筑,西延伸到酒泉、敦煌,全长12 000多里。其走向有的与秦长城相合,有的不相重。现在在甘肃、陕西北部榆林地区的绥德、靖边、横山、榆林、神木等县,以及内蒙古、山西、辽宁等省、区,都发现过秦长城遗址。而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固阳县境内有90余公里的一段秦长城,保存最为完好。有些地段的长城封顶至今完好无损,城高4至5米。在长城沿线建有烽燧及障城。秦筑长城,对安定国家,保护人民,保证生产起了积极作用。而且,它也反映了中华民族艰苦卓绝的奋斗精神,迄今仍是中华民族勤劳、勇敢和智慧的象征。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23:3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