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秦镜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秦镜qín jìng形容官吏理事公正,明察奸恶;或形容铨选公平无私;也用以咏镜。晋·葛洪《西京杂记》卷三:“高祖初入咸阳宫,周行库府,金玉珍宝,不可称言。其尤惊异者……有方镜,广四尺,高五尺九寸,表里有明,人直来照之,影则倒见。以手扪心而来,则见肠胃五脏,历然无硋。人有疾病在内,则掩心而照之,则知病之所在。又女子有邪心,则胆张心动。秦始皇常以照宫人,胆张心动者则杀之。”杜牧《送牛相公出镇襄州》:德业悬秦镜,威声隐楚郊。刘长卿《温汤客舍》:且喜礼闱秦镜在,还将妍丑付春官。刘禹锡《历阳书事七十韵》:心托秦明镜,才非楚白珩。 秦镜 秦镜《艺文类聚》卷三十二引秦嘉《重报妻书》:“车还空反,甚所望,兼叙远别,恨恨之情,顾有恨然。闲得此镜,既明且好,形观文彩,世所稀有,意甚爱之,故以相与。”后以此典形容夫妻情意深重,互相思念体贴。周邦彦《风流子》:“问甚时说与,佳音密耗,寄将秦镜,偷换韩香。” ☚ 亲友中年 秦楼 ☛ 秦镜参见[照胆镜]。刘禹锡《奉和吏部杨尚书》:“铨材秉秦镜,典乐去齐竽。”杜甫《赠裴南部》:“梁狱书应上,秦台镜欲临。” 秦镜 秦镜qínjìnɡ━┃ 《西京杂记》卷三载:秦始皇有方镜,广四尺,高五尺九寸。表里有明。秦始皇常以照宫人,胆张心动者则杀之。后以“秦镜”称颂官吏明察是非,善于断狱。唐·刘禹锡《历阳书事七十韵》诗:“心托秦明镜,才非楚白珩。”唐·刘长聊《避地江东留别淮南使院诸公》诗:“何辞向物开秦镜,却使他人得楚弓。”又《温汤客舍》诗:“且喜礼闱秦镜在,还将妍丑付春官。” ☚ 食檗 桂蠹 ☛ 秦镜❶泛指古镜。唐李益《府试古镜》诗:“旧是秦时镜,今藏古匣中。” 秦镜民间传说。相传秦始皇有一方镜,宽四尺,高五尺九寸。一般人直照,影则倒见; 若扪心而照,则可照见五脏六腑,并且还能照出何处有病。见晋葛洪《西京杂记》三。唐刘长卿《刘随州集》九《温汤客舍》诗:“且喜礼闱秦镜在,还将丑妍付春官。”后人则以之颂称官吏清明,断狱公开为“秦镜高悬”。 秦镜秦宫内的宝镜。后用以称颂为官者能明辨是非,秉公执法。也作“秦镜高悬”。秦朝末年,汉王刘邦攻入都城咸阳后,在秦宫内发现了一面铜镜。相传这面镜子十分神奇,它不仅能照见人影,而且能照见人的五脏六腑。秦始皇常常用它来查验宫女、官员是否忠贞。(见晋·葛洪《西京杂记》卷三) 古代名物 > 香奩類 > 鏡部 > 諸稱 > 秦鏡 秦鏡 qínjìng 指寳鏡、古鏡。傳說秦宫中有方鏡,廣四尺,高五尺九寸,能照見人之五臟與心術邪正。事見《西京雜記》卷三。後遂以“秦鏡高懸”喻斷案清正。唐代以來又將寳鏡、古鏡稱爲“秦家鏡”、“秦時鏡”,省稱“秦鏡”。唐·喬知之《定情篇》:“妄有秦家鏡,寳匣裝珠璣。”唐·張祜《秦鏡》詩:“樓上秦時鏡,千秋獨有名。”清·王士禛《秦鏡詞爲袁松籬作》:“熒熒古鏡雙盤龍,流傳本出咸陽宫。” 秦镜【同义】总目录 秦镜秦铜 秦镜秦鏡qín jìng亦作“秦鉴”。相传为秦始皇的宝镜,能照见人的五脏六腑,知道人心之邪正。用以称颂官吏清正善断,明辨是非,而没有冤狱。也指医生善于诊治,而不致误治。《诊家正眼·凡例》:“未病而知其将病,已病而知其将瘥,斯真隔垣之视,秦镜之悬也。”《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扁鹊医如秦鉴烛物,妍媸不隐。” 秦镜《西京杂记》卷三记载: 相传秦始皇有一面镜子,不但能知道人心的邪正,还可以照见人的五脏六腑。旧时以此来称颂官吏清廉和善于断狱。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