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消费社会环境
生态消费活动范围内的社会物质、精神条件的总和。
合理消费的观念。建设良好的生态消费的社会环境,要突破传统的节俭观,树立新的 “节俭观”,即适度消费观。不是在 “节俭” 和 “奢侈” 中找平衡,也不是有些消费伦理学家所说的 “节俭=合理”,适度消费是一种积极的消费伦理观,经济学家把生态消费支出概括为三层含义: 第一,等于或接近于社会平均消费水平; 第二,与个人收入、财力相适应; 第三,在资源的社会供给量为既定的条件下不过多地占用或消耗该种资源。节俭是略低于社会平均消费水平的消费支出,是略低于个人收入水平或财力状况的消费支出,是较少地占用或消耗该种资源的消费支出。而略高于社会平均消费水平的消费支出,略高于个人收入水平或财力状况的消费支出,不过多地占用或消耗该种资源的消费支出都可以称为合理的消费支出。适度消费具有承前启后的效应,为生产创造需求,为生产提供市场,能更好地推动经济的发展。
人与自然和谐的消费观。传统的消费观把人作为消费主体,只承认人的利益和价值,不承认消费对象——自然物具有的价值,在消费活动中,注重人的伦理需求,完全忽视自然界的正当权益,造成环境的恶化和资源的匮乏,生态消费要求对破坏生态环境的消费进行批判,倡导环保意识,尊重自然,和谐相处。但是,大部分消费者缺乏这种消费意识,没有自觉的行动。
消费道德教育。消费是一种满足人自身需要的行为,消费行为折射出人的内心世界,与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紧密相连。实现适度消费的前提之一是树立适度消费观,而消费观念的树立依赖于教育。
❶要树立劳动消费的观点。把消费建立在劳动的基础上,建立在个人自身的消费能力的基础上,加强理财和投资引导。
❷教育青少年树立爱心消费的观点。青少年正处于特殊的生理和心理发展阶段,同时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憧憬美好的生活,渴望更多的满足他们发展需要的消费。
❸要进行地球知识教育,灌输环境保护思想,树立人与自然平等的意识。
有高度责任感的消费主体。
❶造就有责任感的企业消费主体。把资源循环利用和环境保护纳入企业总体的创新、开发和经营战略中,在生产经营和各个环节上采取相应的技术和管理措施,引导有利于保护环境的生产消费行为。建立绿色技术体系和绿色营销体系,绿色技术体系包括用于消除污染物的环境工程技术,用以进行废弃物再利用的资源化技术,以及无废少废、清洁生产技术。
❷造就有责任感的个人消费主体。个人拥有生存和发展的权利,也负有维护和促进他人生存和发展的义务。维护地球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行,符合增加全社会和每个人的利益总量这一评价一切行为善恶的终极标准,是一种 “善” 的行为,具有很强的道德意义。个人应科学、文明、健康地进行消费,自觉成为有责任感的消费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