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入侵
对国家生态环境安全构成威胁或可能构成潜在威胁的外来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的传入。外来非生物因素是指来自国外的有害物质及含有害物质成分的各种生活垃圾、工业废料及旧服装、旧电路等,俗称 “洋垃圾”。大多数外来有害物质的入侵可能对人们身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直接的危害,有的还携带各种病菌和媒介生物,有的在处理过程中还会对空气和水资源造成污染。外来生物因素是指各种外来物种、有害生物、人和动植物传染病。外来生物入侵更具侵染性,外来有害生物和疾病的传入正在成为严重威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给人类社会经济和生态安全带来严重危害。
随着世界经济和贸易的全球化,外来生态入侵,问题表现得更加明显,突出表现在:
❶危害生态安全的外来有害生物更加复杂,有害非生物因素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生态污染源增多,生态入侵的危险及入侵后造成的危害进一步加大。
❷国际贸易增加,国际交往扩大,海陆空交通的日益发达,为生态入侵带来更多的便利条件。
❸一些发达国家有意将生态入侵作为控制他国的手段,通过转嫁污染、掠夺资源等方式,对发展中国家实施生态侵略和生态破坏转移,使生态入侵更具明显的政治目的。
❹出于自身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需要,引进种质资源、生物天敌及进口原料废物、有毒物质的活动更加频繁,很可能对生态安全造成无意的危害。
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国竞争加剧,生态入侵的方式将更加多样化,隐蔽性更强。如转基因生物的输出、输入增加了有害生物传播的潜在危险。
❻外来人员偷渡入境、动植物和有害废物的非法入境等使得非正常渠道的生态入侵的危险增加。
无论何种途径和形式的外来生态入侵,都将对国家生态安全构成越来越严重的威胁。提高对外来有害生物潜在危害及重要性的认识,对引进的动植物严格审批把关; 组织对外来有害生物的生物学、生态学、分布、危害、综合治理等方面的研究; 特别是对除治外来有害生物生态入侵学科的研究和应用给予特别的支持,是抵御外来生物生态入侵的根本保证。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一方面要加强自身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遏制生态环境破坏,减轻自然灾害的危害,促进自然资源的合理、科学利用,实现自然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另一方面,要严把国门,防范外来生态入侵,尤其是生物入侵。防范外来生态入侵,已经成为国家生态安全体系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