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瑞士法郎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瑞士法郎 瑞士法郎瑞士的本位货币单位。辅币为分。1瑞士法郎等于100分。流通中的纸币面额有5、10、20、50、100、1000瑞士法郎,硬币面额有1、2、5瑞士法郎和1、2、5、10、20、50分。1952年12月17日,瑞士公布新货币法。规定瑞士法郎含金量为0.2032258克,对美元的法定汇率为1美元等于4.37282瑞士法郎,并于1953年4月20日正式生效。1971年5月10日,瑞士法郎含金量改为0.2175926克,对美元的法定汇率改为1美元等于4.0841瑞士法郎。同年8月15日,瑞士国家银行宣布对美元的汇率实行受控制的浮动。同年12月28日,美元贬值后,调整为1美元等于3.84瑞士法郎,但其含金量不变。1973年1月23日,瑞士国家银行为阻止美元游资流入瑞士,实行全面浮动汇率。同年3月19日,西欧七种货币实行联合浮动,但瑞士继续单独浮动。由于瑞士国际收支持续顺差,黄金外汇储备不断增长,瑞士法郎汇价较为坚挺,是世界主要的“硬通货”之一。 ☚ 道·琼斯商品价格指数 瑞士航空公司 ☛ 瑞士法郎Swiss Franc,SWF瑞士本位货币单位。1瑞士法郎分为100分。瑞士不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国,不存在其货币与美元挂钩问题。1952年12月17日瑞士公布新币法,规定1瑞士法郎含金量为0.2032258克,对美元平价为1美元兑4.37282瑞士法郎。1971年5月1日瑞士法郎含金量改为0.2175926克,对美元平价亦改为1美元兑4.0841瑞士法郎。同年8月15日美元停止兑换黄金后,瑞士法郎宣布对美元浮动。同年12月28日美元法定贬值,改为1美元兑3.84瑞士法郎。1973年1月23日起瑞士法郎宣布全面浮动。继1973年2月美元再次法定贬值后,瑞士法郎的基础理论汇率在2月14日改定为1美元兑3.385瑞士法郎。根据瑞士法律,瑞士法郎银行券发行需有40%的黄金准备金。1973~1983年10年中,瑞士法郎货币流通量增加36%,其国内购买力下降38%,自由外汇市场价值上升48%。尽管基础理论汇率一直沿用至今,但其实际效率已发生巨大变化。 瑞士法郎瑞士联邦的货币单位。辅币为分,1瑞士法郎等于100分,钞票面额有5、10、20、50、100、1000法郎等面额。另有1、2、5法郎和1、2、5、10、20、50分铸币。瑞士法郎的名称起源于1850年。当年5月7日生效的瑞士铸币法规定,瑞士实行银本位制,货币名称叫法郎。法郎出现以前,瑞士境内流通着各种国内外铸币,最多时曾达860余种,以后逐渐减少。1860年前后,只有法国金币允许在境内流通。1865年12月23日,瑞士、法国、比利时和意大利4国组成拉丁货币同盟 (希腊于1969年加入)。同盟规定,在各成员国内部,金、银币可以自由流通,均具有无限法偿的性质,并且,各成员国货币之间还订有一个固定的官方汇率。因此,瑞士境内又有数种货币同时流通。1925年,拉丁货币同盟解散,瑞士政府决定禁止外国铸币在瑞士境内流通,从此瑞士法郎成为境内唯一的流通货币。瑞士法郎出现以后,瑞士的货币制度发生过多次变革。1860年,瑞士降低银币的含银量,并规定其对法国金币的法定汇率,从而由银本位制过渡到金银复本位制。拉丁货币联盟建立后,瑞士和其他成员国实行统一的复本位制。1873年银价下跌,银币泛滥,拉丁货币同盟不得不限制银币的铸造,并于1880年禁止私人自由铸造银币。银在瑞士失去了货币的作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瑞士政府授权瑞士国家银行(中央银行) 发行一些小面额的纸币,并承担将纸币兑换铸币的义务。1931年6月3日,瑞士实行新铸币法,规定新铸币脱离白银,改为黄金挂钩。1936年,在世界各国纷纷放弃金本位制的形势下,瑞士法郎被迫宣告贬值,并放弃金本位制。在瑞士货币史上,瑞士法郎几乎总是以 “硬” 货币的身份出现,仅1936年9月27日贬值一次 (贬值率30%),此后汇率长期保持稳定坚挺。1936年10月,瑞士国家银行确定瑞士法郎对美元的法定汇率为4.3728瑞士法郎兑1美元。1952年12月17日的铸币法规定,瑞士法郎含金量为0.203226克,并重新确认上述对美元的法定汇率。此后10余年,瑞士法郎对美元的汇率基本维持这个水平。进入70年代,美元危机日益严重,国际金融市场出现抢购联邦德国马克和瑞士法郎的风潮,瑞士法郎汇价频频上升。1971年5月9日,瑞士法郎升值7. 07%,含金量调高至0. 217592克,新的法定汇率为4. 0841瑞士法郎兑1美元,年底美元贬值后又升至3. 84瑞士法郎兑1美元。1973年1月23日瑞士国家银行决定瑞士法郎实行全面浮动。1974年11月又决定对外国居民的瑞士法郎存款实施倒收利息的制度,以缓和对瑞士法郎的冲击。1978年9月26日瑞士法郎对美元汇率曾创1. 45瑞士法郎兑1美元的历史最高纪录。瑞士法郎所以能长期坚挺,主要是因为瑞士一向保持中立,国内政治和经济局势稳定,极少受到战争的影响。此外,瑞士对外国人在境内存款采取严格保密措施,使瑞士成为国际游资的“庇护所”,有利于吸引大量外国资金,加强瑞士法郎的地位。由于瑞士法郎信誉日益提高,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地位逐渐加强,它已成为主要国际储备货币之一。 瑞士法郎 瑞士法郎Swiss franc瑞士联邦的法定货币。其发行机构为瑞士国家银行。货币面额有10、20、50、100、500、1000瑞士法郎纸币,另有1、2、5瑞士法郎和1、2、5、10、20、50生丁铸币。主辅币制为:1瑞士法郎=100生丁(1Franc=100Centimes)。其ISO货币符号为CHF。 ☚ 奥地利先令 比利时法郎 ☛ 瑞士法郎 瑞士法郎瑞士联邦的货币单位。辅币为分,1瑞士法郎等于100分,钞票面额有5、10、20、50、100、1000法郎等面额。另有1、2、5法郎和1、2、5、10、20、50分铸币。瑞士法郎的名称起源于1850年。当年5月7日生效的瑞士铸币法规定,瑞士实行银本位制,货币名称叫法郎。法郎出现以前,瑞士境内流通着各种国内外铸币,最多时曾达860余种,以后逐渐减少。1860年前后,只有法国金币允许在境内流通。1865年12月23日,瑞士、法国、比利时和意大利4国组成拉丁货币同盟(希腊于1869年加入)。同盟规定:在各成员国内部,金、银币可以自由流通,均具有无限法偿的性质,并且,各成员国货币之间还订有一个固定的官方汇率。因此,瑞士境内又有数种货币同时流通。1925年,拉丁货币同盟解散,瑞士政府决定禁止外国铸币在瑞士境内流通,从此瑞士法郎成为境内唯一的流通货币。 ☚ 法国法郎 卢布 ☛ 瑞士法郎 瑞士法郎瑞士的本位货币单位。1瑞士法郎=100分。流通中有5、10、20、50、100、1 000法郎面额的纸币,另有1、2、5法郎和1、2、5、10、20、50分铸币。1850年5月7日生效的瑞士铸币法规定,瑞士实行银本位制,1860年过渡到金银复本位制,1931年6月3日,瑞士实行新铸币法,规定新铸币脱离白银,改与黄金挂钩,正式实行金本位制。1936年,在世界各国纷纷放弃金本位制的形势下,瑞士法郎被迫贬值,放弃金本位制。由于瑞士长期在政治上保持中立,国内政治和经济局势稳定,极少受战争的影响,加上瑞士在存款方面的严格保密制度,瑞士法郎一直很坚挺。在瑞士货币史上,瑞士法郎仅1936年9月27日贬值一次 (贬值30%),此后汇价长期稳定。1952年12月17日的铸币法规定其含金量为0.2032258克,并确认瑞士法郎对美元的比率为4.37282:1。70年代后因美元危机,瑞士法郎多次升值,其信誉日益提高,在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也逐渐加强,现已成为世界各国外汇储备中心主要货币之一。 ☚ 法国法郎 劳动货币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