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物 > 地物類 > 石部 > 藥石 > 浮石 > 理石 理石 lǐshí 亦稱“肌石”、“立制石”。石名。生山谷水側。色微青。爲石膏中順理而細,微硬有肌者,故稱。俗亦稱白肌石、洞石。入藥。明·李時珍《本草綱目·金石三·理石》[釋名]:“肌石、立制石。”又,[集解]:“理石即石膏中之長文細直如絲而明潔色帶微青者。”參閱《神農本草經》卷二。
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下) > 金石部 > 石 > 理石 理石 lǐshí 亦稱“長理石”。硫酸鹽類礦物石膏中的纖維石膏。以其有肌理而微硬,故名。色白,呈纖維狀或針狀,具絹絲光澤,微透明。主治身熱,煩燥,積聚。始載於秦漢典籍。明·李時珍《本草綱目·金石三·理石》引南朝梁·陶弘景曰:“仙經時呼爲長理石。”參閲《神農本草經·中經·理石》。 理石【同义】总目录 理石肌石理石lǐ shí《本草纲目》石部第9卷理石(41)。药名。 【别名】立制石(《本经》),肌石(《别录》)。 【基原】为硫酸盐类矿物石膏中的纤维石膏。 【性味】辛甘,寒。 ❶《本经》:“味辛,寒。” ❷《别录》:“甘,大寒,无毒。” 【功用主治】清热,除烦,止渴。 ❶《本经》:“主身热,利胃解烦,益精明目,破积聚,去三虫。” ❷《别录》:“除营卫中去来大热、结热,解烦毒,止消渴,及中风痿痹。” ❸《唐本草》:“酒渍服之,疗癖,令人肥悦。” 【宜忌】《本草经集注》:“滑石为之使,恶麻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