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辐射监测及评价huanjing fushe jiance ji pingjiaenvironmental radiation 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
对操作放射性物质或辐射源的设施边界外公共环境的辐射监测和评价。
环境辐射主要包括天然本底辐射及核设施放射性流出物造成的辐射。其中天然本底辐射包括宇宙射线、自然界中的天然放射性核素及核爆炸产生的全球性沉降落下灰所引起的辐射。环境辐射监测和评价的目的是为了确定环境中辐射污染的水平,控制核设施流出物对环境的影响,确保环境的质量。核设施周围环境的监测分为运行前的本底调查、运行中的常规监测及事故应急监测。
核设施运行前的辐射本底调查的主要目的是:获得本地区环境辐射和放射性水平的本底资料,为制定常规监测计划提供依据和训练运行中的常规监测人员。本底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
❶空气、土壤、地面水和地下水、植物及有代表性的农牧产品中的放射性核素的成分、含量及其随季节的涨落等;
❷了解周围居民分布及生活、饮食习惯,调查造成居民个人内、外照射的关键核素、关键途径及关键居民组的材料和数据;
❸调查放射性核素在周围环境中的转移过程及有关的自然因素(如气候、地形、土壤、地质和水文等)和人为因素(如水利工程等)的影响。
运行中的常规监测的目的是了解周围环境的污染情况,估计周围附近居民或关键居民组的年剂量当量或剂量当量负担,确定核设施流出物对环境的影响,跟踪污染趋势,控制放射性物质的排放量,评价由于污染可能带来的危害及其长远影响。凡排放到环境中去的能对附近居民构成照射危害的核素都应该监测。为了有效地进行监测工作,重点应监测构成居民现实的和潜在的照射的那些核素和环境介质。例如,在反应堆前的核燃料循环设施中,222Rn、210Pb、226Ra和铀是主要的监测核素。在反应堆及后处理厂中,惰性气体、活化产物及239Pu、90Sr、137Cs、131I等可作为监测的主要核素。另外,确定取样点的布置、取样周期、取样方法、样品处理及灵敏的测量技术等也是进行常规监测的一个重要方面。
事故应急监测的主要目的是迅速取得对人的直接危害的大小和地点的有关资料,以便确定任何必要的应急措施和防范措施。事故应急监测包括迅速测定包括饮用水在内的食品污染,据此做为废弃还是继续使用的依据。同时要对公众实际接受的剂量做出评价。
通过对监测结果进行评价能够确定:
❶环境是否发生新的污染及污染的水平;
❷核设施附近关键居民组的年剂量和评价区内集体剂量当量,从而可以估计出核设施对附近居民带来的影响。
在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进行了大规模的辐射环境质量调查,并于1990年出版了《中国核工业三十年辐射环境质量评价》一书。通过该项环境辐射调查,确定中国居民所受天然本底辐射照射的年总有效剂量当量约为2.5~3mSv。中国核设施周围关键居民组所受的剂量均低于国家规定的限值(1mSv/a)。核设施周围绝大多数关键居民组所受年剂量小于天然辐射照射剂量的1/10。因此,中国核工业对环境的影响是很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