玎珰七事
古时妇女佩于腰带或衣襟上的杂佩。由蹀躞七事演变而来。隋唐妇女流行蹀躞七事,于腰带间饰挂若干条状杂佩,或挑牙、挖耳、刀砺之属,是受胡服影响。明代“七事”则是一种将若干饰物串在一起、行动时能发声的响佩。明顾起元《客座赘语》: “以金、珠、玉杂治为百物形,上有山云题若花,题下长索贯诸器物,系而垂之,或在胸,曰‘坠领’,或系于裾之要(腰),曰‘七事’。”第九十一回孟玉楼爱嫁李拱璧,“戴着金梁冠儿,插着满头珠翠胡珠子,身穿大红通袖袍儿,系金镶玛瑙带、玎珰七事,下着柳黄百花裙。”
佩带在腰间的金玉饰物。或径称“玎珰”。明沈榜《宛署杂记》:“万历二十年,取状元梁冠一顶,黑角束带一条、玎珰一付,进士巾七十五顶。”顾起元《客座赘语》:“以金、珠、玉杂治为百物形,上有山云题若花题,下长索贯诸器物,系而垂之。或在胸曰坠领,或系于裾之要曰七事。”
《金》九一: 玉楼带着金梁冠儿,插着满头珠翠、胡珠子,身穿大红通袖袍儿,系金镶玛瑙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