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玉铲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玉铲礼器。1982年出土于黑龙江省延寿县青川乡永祥村梁家屯西北约500米的火烧嘴子山新石器时代遗址,现藏延寿县文物管理所。碧玉质,浅绿色,有黑色、灰白色浸润斑。直刃,顶部为半圆形;表面仅一半面积磨光,其余为坯料原面;长13.7厘米,宽9.3厘米,厚0.6—1.5厘米; 为目前黑龙江省最大的玉铲。 玉铲 玉铲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长19厘米,厚0.7厘米。1959年山东省泰安县大汶口遗址10号墓出土。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藏。玉色墨绿,上有深色斑点,形制上窄下宽,类似梯形。铲刃为两面磨成,颇为锋利。铲背下方有一两面透穿的圆孔,形制规矩,孔内螺旋痕清晰可辨。通体光泽莹润,制作工整,反映出当时的制玉技术已达相当高的水平。有专家认为,它已从实用玉器中分化出来,在原始宗教和礼仪中崭露头角,对探讨新石器中晚期的社会形态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大汶口文化是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因首次在山东省泰安县大汶口发掘遗址而得名。分布范围以山东境内为主。年代早至公元前4300年,为龙山文化的前身。其经济以原始农业为主,陶器制作多为夹砂红陶和泥质红陶,出现仿动物造型的实用陶器。制玉业较发达,能够制作精致的玉装饰品和玉铲。 ☚ 玉器 玉戈 ☛ 玉铲 玉铲玉器。1977 年武山县马力镇傅家门遗址中出土,长 22 厘米,宽 5.5 厘米,完好无损。质地为蛇纹岩石料,玉铲坚硬致密。从钻孔到铲端,色调由墨绿逐渐过渡为浅绿色,玉石表面光滑无纹,其内部的自然裂纹却很清晰。铲首有一钻孔,安插木柄的孔截面为蜂腰形,系双面钻凿而成,孔和刃部磨制细致,圆滑而锋刃突出,无一丝雕磨痕迹。虽然制作简单,但工艺极为精巧,结构合理的内孔安装上木柄牢固耐用,且经久不脱,玉质温润而有光泽,古朴典雅。现藏于武山县博物馆。 ☚ 大唐舍利塔之碑 不期簋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