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
德州市位于黄河下游北岸,山东省的西北部,东经115°45′-117°36′,北纬36°24′-38°0′之间。北以漳卫新河为界,与河北省沧州市为邻;西以卫运河为线,与河北省衡水市毗连;西南与聊城市接壤;南隔黄河与济南市相望;东靠惠民地区。东西宽200公里,南北长175公里,总面积10.341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7.53%。津浦、德石铁路在此交汇,京杭大运河贯通南北,为华东、华北重要交通枢纽,故有“九达天衢”、“神京门户”之称。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德城区是本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军事地位也很重要。
德州市辖1区,2市,8县,48镇,145乡,5个街道办事处,9291个行政村。所辖县(市、区)为:德城区、乐陵市、禹城市、陵县、平原县、武城县、夏津县、齐河县、临邑县、宁津县、庆类。一是高地类,由河流、河床沉积而成,占土地总面积的34.3%;二是坡地类,由黄泛漫流沉积而成,占总土地面积的52.1%;三是洼地类,占13.6%。
全市处于华北地区的中部,境内以齐河—广饶断裂为界,分为南北两个二级构造单元,其南为鲁西台背斜,北为辽冀台向斜。自南而北,有齐河—广饶断裂、陵县—渤海农场断裂、边临镇—羊二庄断裂及沧东断裂等台条主要断裂带。地层除埕宁隆起区以外,基本以凹陷区为主,凹陷内堆积了巨厚的新生代沉积。据石油钻井探明,地层主要为第四系上第三系及下第三系的巨厚新生界沉积,一般为500米左右,沉降中心达3500米以上。
全市跨省大河主要有黄河、卫运河、漳卫新河。跨市的骨干排涝河道有徒骇河、德惠新河和马颊河。以上河流除黄河外,均系海河流域南系。除跨省、市大河外,市内有大于1000平方公里流域面积的较大支流两条。一是新赵牛河,位于禹城南部,齐河西部,属徒骇河流域;二是六五河,位于陈公堤两侧,属漳卫新河流域;流域面积300-1000平方公里的支流有12条,其中徒骇河流域有苇河、四新河、管氏河、老赵牛河和邓金河,全部位于徒骇河之南;马颊河流域有笃马河、宋家河、宁津河、跃进河;德惠新河流域有禹临河、临商河、跃进河。除以上主要支流外,还有流域面积100-300平方公里的支流53条,30-100平方公里的114条,基本形成了干支相通,流域相连,能排能调的河流水利系统。境内河流均属雨源型河流,其水量与上游地区及本市降水量分布极不均匀的气候特点密切相关。雨季雨量剧增,水位上涨,出现洪峰,甚至漫溢成灾,但到枯水期,多数河道先后断流、干枯。
全市气候特点受季风影响显著,四季分明,冷热干湿界限明显,春季干旱多风回暖快,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多晴天,冬季寒冷少雪多干燥,具有显著的大陆性气候特征,光照资源丰富,日照时数长,光照强度大,且多集中在作物生长发育的前中期,有利于作物光合作用的进行,全市年平均日照时数2660小时,日照率为61%,太阳总辐射量为124.8千卡/平方厘米,均处全国、全省的较高值区。年平均气温13.1℃,极端高气温在40℃以上,最低气温在-27℃以下。全市平均无霜期197天,一般为4月7日至10月22日,各县之间相差较大,武城县最长225天,东相差近月余。年平均降水量为585毫米,东部多于西部,南部多于北部。降水量的时间分配以7月最多,降水190毫米左右,1月最少只有3-4毫米。按季节分,春季占12.8%,夏季高达67.7%,秋季占16.9%,冬季占2.6%,且有明显的“春季雨少多干旱,秋季雨少多晴天,夏季雨多常有涝,冬季少雪多干燥”的季节分配特点。
德州市生物资源野生植物、动物种类繁多。植物主要芳草、小蓟、蛤螟秧、麦蒿等一百多种。药材有枣、桑椹、蜂蜜、菊花、枸杞、蝉蜕等。兽类有獾、狸、狐、兔、黄鼠狼等。禽类有鹰、乌鸦、喜鹊、麻雀、啄木鸟、猫头鹰、燕子、鹌鹑、布谷鸟等多种。鱼类有黑鱼、鲫鱼、鲤鱼、泥鳅、草鱼、鳝鱼等。甲壳类有蚌、虾、蟹、鳖等,适宜大面积发展淡水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