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疮带试验
应用直接免疫荧光技术,测定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和盘状红斑狼疮(DLE)患者的皮损,90%以上的患者在真皮和表皮交界处可测得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成分呈颗粒状沉积。此项检查由Burnham (1963)最早发现,称为狼疮带试验(LBT)。阳性LBT应符合以下三个标准:
❶在表皮基膜区显示有IgG或IgM,单独或与其它免疫球蛋白联合存在。补体成分则可有可无;
❷带型规则均匀,呈颗粒状或线条状;
❸免疫荧光必须明亮。
如在正常皮肤处作LBT,则DLE患者极少呈阳性反应,但SLE则不同,在正常非暴露部位皮肤作LBT,其阳性率为50~60%,而暴露部位则高达60~70%。狼疮带并非红斑狼疮的特有表现,如在移植物抗宿主反应的皮损,酒渣鼻以及各种血管炎,包括特大隆起性红斑,固定性药物反应和麻风皮损皆可见到表皮基膜区有免疫球蛋白沉积,唯其狼疮带明亮度较SLE差且呈不规则状。疱疹样皮炎患者其皮损周围及正常皮肤的表皮基膜区亦可有免疫球蛋白沉着,但主要为IgA(97%),而SLE则主要为IgG。国内报道的系列研究表明,前臂手腕背侧正常皮肤的LBT阳性率,SLE为54~55.7%,正常人和其它结缔组织病和非结缔组织性内科疾病为阴性或阳性率极低。因此认为LBT,尤其是LBT IgG对SLE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LBT的免疫球蛋白可由IgG或IgM单独一种或几种免疫球蛋白同时存在,同时还发现补体成分的沉积,其中以免疫球蛋白IgG沉积最为多见,IgE及IgD的沉积极少见。
多数学者认为LBT阳性率与SLE的活动性有关。在疾病缓解或接受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后LBT可以转阴或荧光反应变弱。至于LBT与SLE肾累及之间的关系,尚无肯定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