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犯而不校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犯而不校

犯,冒犯。校,计较。意为别人冒犯了自己也不计较。语出 《论语·泰伯》:“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 有若无,实若虚; 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晋书·潘尼传》:“知争竞之遘灾也,故犯而不校。”唐权德舆《唐丞相岐国公杜公墓志铭序》:“理遗情恕,犯而不校。”

犯而不校、逆来顺受、忍气吞声、忍辱含垢[含垢忍辱、忍耻含垢、忍辱含羞、含羞忍辱、忍耻含羞]、唾面自干;忍无可忍、以眼还眼,以牙还牙、针锋相对

○犯而不校fàn ér bù jiào

别人触犯了自己,也不计较:性情宽厚,~|“~”是恕道,“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是直道。

○逆来顺受nì lái shùn shòu

对恶劣的环境和粗暴的待遇顺从忍受:~的女人|对于压迫,决不能~|安分守己,~。

○忍气吞声rěn qì tūn shēng

受了气,因有顾忌而不敢发泄,勉强忍住:从今后~,再不敢嚎咷痛哭|她一辈子都是~过来的|为了顾全大局,他~|为了不伤和气,他不得不~。

○忍辱含垢rěn rǔ hán gòu

忍受着耻辱:~,与世委蛇|~,不敢出头。又说〖含垢忍辱〗、〖忍耻含垢〗、〖忍辱含羞〗、〖含羞忍辱〗、〖忍耻含羞〗。

○唾面自干tuò miàn zì gān

别人往自己脸上吐的唾沫,也不去擦,让它自己干掉,指受了侮辱,极度容忍,毫无不满的表示:有~的度量|你要话出个样子来,不用逆来顺受,~。

●忍无可忍rěn wú kě rěn

忍受到没法再忍受的程度了,谓即以言行反抗:果然那些学生~,闹出全班散学的事来了 |人们对他的所作所为实在~|我们~,奋起自卫|流言蜚语,令她~。

●以眼还眼

,以牙还牙 yǐ yǎn huán yǎn,yǐ yá huán yá 比喻对方使用什么手段,我方就采取针锋相对的措施给予还击,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对待不友善的人,他向来都是~|对待敌人,我们要~,斗争到底|不要再演~的惨剧了。

●针锋相对zhēn fēng xiāng duì

针尖对针尖,比喻双方策略、论点等尖锐地对立:他句句话与你~|两个人的~就不曾停过|他们~地争论着。

能容人

能容人

谦虚而能容人:谦裕
放宽胸怀,能容人:开怀
气量大,能宽容人:大度宽容 大度包容大度含容 大度兼容 大度优容 大度容物 洪度兼容
 德才兼备,大度包容:大雅含宏 大雅含弘
度量大,能容人:容物 廓大 宽宏大度宽洪大度 宽宏大量 宽怀大度 宽洪海量 宽肠大肚 海量宽洪 硕量宽宏 度量宽宏 大量宽洪 宽洪大量 洪亮海纳 大肚能容 大肚宽肠 有容人之量
 对人宽容大度:犯而不校 犯之不校
 不记仇,宽宏大量:不计前嫌
宽宏开通,能容人:宏豁 豁达大度 大度豁达 廓达大度
宽厚仁慈,气量宏阔,能容人:宽仁大度

☚ 宽容   宽宏 ☛
犯而不校

犯而不校

意为被人冒犯而不加计较。语出《论语》。“校”,即较量、计较。

☚ 磨砻圭角   借境调心 ☛

犯而不校fàn ér bù jiào

be offended but not take it to heart; be wronged but not seek revenge
❍ 有若无,实若虚,~,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论语·泰伯》)…having,as though he had not; full,and yet counting himself as empty;offened against,and yet entering into no altercation; formerly I had a friend who pursued this style of conduct.
❍ 只有明明暗暗,吸血吃肉的凶手或其帮闲们,这才赠人以 “犯而勿校”或 “勿念旧恶”的格言,……(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女吊》132)Only those assassins and their stooges who secretly suck men’s blood and devour their flesh will give such advice as “Do not take revenge,” or “Forgive past injuries./“~”是恕道,“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是直道。(鲁迅《坟·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226) Passive resistance is merciful.“An eye for an eye and a tooth for a tooth”is just.

犯而不校fàn ér bù jiào

犯:触犯;校:计较。别人触犯了自己,也不去计较。be not attentive to offenses committed against oneself, be wronged but not to seek revenge

犯而不校fàn ér bù jiào

【解义】犯:触犯。校:计较。别人触犯了自己也不计较。
【例句】他遇到问题总是~,懂得如何避开别人的冷言冷语。
【近义】逆来顺受
【反义】针锋相对

犯而不校fàn ér bù xiào

别人触犯了,自己不计较。“犯”,触犯;“校”,计较。《论语·泰伯》:“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犯而不校fàn ér bù jiào

犯:侵犯,触犯。校:计较。别人触犯自己也不予计较。茅盾《清明前后》三:“我对于两种人,向来是~的:一种是糊涂虫,这是不必;又一种便是我所同情而又敬重的人,这是不忍。” 
〔出处〕《论语·泰伯》:“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变式〕犯而勿校 犯而不较
〔反义〕以牙还牙 睚眦必报 锱铢必较
〔辨析〕校,不能读xiào。

逆来顺受nì lái shùn shòu

犯而不校 唾面自干
fan er bu jiao tuo mian zi gan
【逆来顺受】 形容委屈地忍受别人给的恶劣的环境和待遇。
【犯而不校】 被人触犯却不加计较。源出《论语·泰伯》:“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唾面自干】 别人往自己脸上吐唾沫,不擦掉而让它自干。形容受了别人侮辱而不加反抗,极力忍受着。
﹝例﹞ 由这情形,推而广之以至于文坛,真令人有不如逆来顺受,唾面自干之感。(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七论“文人相轻”——两伤》)惠养民道:“犯而不校,何以罚为?”大家微笑,各自散归。(清·李绿园:《岐路灯》)
以眼还眼 以牙还牙
yi yan huan yan yi ya huan ya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以瞪眼回击瞪眼,用牙齿咬对付牙齿咬人。比喻用对方使用的手段对付对方。源出《旧约全书·申命记》:“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例﹞ “犯而不校”是恕道,“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是直道。中国最多的却是枉道:不打落水狗,反被狗咬了。(鲁迅:《坟·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

犯而不校fàn'érbùjiào

《论语·泰伯》:“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犯:侵犯,触犯。校:计较。指能采取恕道,别人触犯了自己也不计较,不进行报复。

犯而不校fàn ér bù jiào

别人冒犯了自己也不计较。儒家所倡导的恕道。形容为人宽厚。

犯而不校fàn ér bù jiào

【解义】 犯:触犯。校:计较。别人触犯了自己也不计较。
【例句】 他遇到问题总是~,懂得如何避开别人的冷言冷语。
【近义】 逆来顺受
【反义】 针锋相对

G11M【犯而不校】fàn ér bù jiào

受人侵犯或欺侮也不计较。犯:侵犯,触犯。校:计较。

犯而不校fànér'bùjiào

〔联合〕 被人触犯却不加计较。语出《论语·泰伯》:“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歧路灯》:“惠养民道:‘~,何以罚为?’大家微笑,各自散归。”
※ 校,不读作xiào。
△ 描写人心胸开阔,不与人计较。
【近义】逆来顺受 唾面自干
〖反义〗以眼还眼 以牙还牙 不平则鸣针锋相对。
也作“犯而勿校”、“犯之不校”。

犯而不校fàn ér bù jiào

犯:触犯。校:计较。即人触犯了自己也不要计较。《论语·泰伯》:“有若无,实若虚; 犯而不较。”也作“犯而勿较”。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2:5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