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笞刑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笞刑

古时以小荆条或竹片抽打人犯臂、腿或背的刑罚。隋代定为五刑之一,后沿袭到清末。《唐律疏议·笞刑》:“当劓者笞三百,此即笞杖之目,未有区分。”

古代名物 > 刑罰類 > 刑名部 > 笞杖 > 笞刑
笞刑  chīxíng

刑罰名。用荆條或竹板打人背、臀、腿部。與杖、徒、流、死合稱五刑。漢文帝接受御史大夫馮敬建議,以笞刑代替古來的劓刑及斬左趾之刑。《新唐書·刑法志》:“至隋始定爲: 笞刑五,自十至五十。”《明史·刑法志》:“笞刑五,自一十至五十;每十爲一等加减。”

各种的刑罚

各种的刑罚

百刑
刑罚的名称:刑名
刑罚的种类:刑种
军中的刑罚:军刑
按其罪行应判的刑罚:罪刑
对造谣惑众的人所处的刑罚:造言之刑
用鞭子或竹板拷打的刑罚:笞(笞刑) 扑罚
 笞刑和杖刑:笞杖
 鞭抽棒打的刑罚:鞭杠
用鞭杖的刑罚:鞭(鞭刑;鞭拊;鞭杖) 罚抶 棰楚
用棍棒等拷打罪犯的刑罚:杖(杖刑;杖棰;杖罚) 棰 棰 决罚
剥夺犯人自由的刑罚:徒(徒刑) 刑徒
剥夺罪犯生命的刑罚:死刑 极刑 重罪重辟 重诛 肆刑 极典 深辜
斩首的刑罚:殊死(殊死刑) 斧钺之诛
 接受死刑:归死
杀头或腰斩的刑罚:斩杀
用绳子勒死的刑罚:绞刑
死刑以外的刑罚:小辟
 死刑以外的一切刑罚:生刑
施于下体的刑罚:下服
施于上体的刑罚:上服 刺颊
古代剃去鬓须的刑罚:耐罪
在罪犯脸上刺字,以墨涂之:黵(黵面) 黥(灼黥) 墨面 墨辟 刀墨 刺字 刺面
于额上刺字:黥首
刺面额,涅以墨之刑:
以刀刺面、染黑为记:

☚ 刑罚   各种程度的刑罚 ☛
笞刑

笞刑

古代竹板击人体的刑罚。初为教刑,用小荆条或小竹板敲打臀、腿,以正其过。至秦代,笞已成为无文之重刑,汉景帝几更其笞令,去重从轻。隋代将其定为五刑之一,以后各代各国均沿用,并将其作为常刑。元代将笞刑定为6等: 7下、17下、27下、37下、47下、57下。笞不当罪则杖,杖罪重于笞罪。唐代定笞杖尺寸为,大头2分,小头1分半,长3尺5寸。(见:笞)

☚ 笞   笞杖 ☛
笞刑

笞刑

刑罚名。指用小竹板或荆条击打罪犯的刑罚。笞为笞打,又称“箠楚”。《尚书·舜典》:“扑作教刑。”表示笞原为教化用刑。秦时已广泛使用这种刑罚。汉文帝刑制改革,废肉刑,以笞三百代劓刑,笞五百代斩左趾。从此笞刑成为法定刑。景帝时,定《箠令》,规定:“笞者,箠长五尺,其本大一寸,其竹也,末薄半寸,皆平其节。当笞者笞臀。毋得更人,毕一罪乃更人。”(《汉书·刑法志》)使笞刑更为规范化。隋唐至明清笞刑为五刑中最轻的一种。《唐律疏议·名例律》:“笞者,击也。又训为耻。言人有小愆,法须惩戒,故加捶挞以耻之。”唐代规定笞刑分为笞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共五等。宋因唐制。元代笞刑自七至五十七,分六等。明又与唐同。清改折为板,以小竹板捶击。

☚ 居作   杖刑 ☛

笞刑chi xing

flogging as a punishment

笞刑

caning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5:2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