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上) > 草部 > 根 > 牛膝 牛膝 niúxī 亦稱“百倍”、“土牛膝”、“懷牛膝”、“川牛膝”。其莖有節,似牛膝,故名。莧科植物牛膝的根。細長圓柱形,直或稍彎曲,表面呈土黄色或淡棕色,質硬脆,易折斷。生用主治淋病,尿血,經閉,跌打損傷;熟用主治腰膝骨痛,四肢拘孿,痿痹。始載於秦漢典籍。《神農本草經·上經·牛膝》:“主寒濕痿痹,四肢拘攣,膝痛不可屈伸,逐血氣,傷熱,火爛墮胎,一名百倍,生川谷。”宋·蘇頌《本草圖經·上品·牛膝》:“治瘧,用水煮牛膝根,未發前服,今福州人單用土牛膝根。”清·張秉誠《本草便讀·隰草類·牛膝》:“懷牛膝根細而長。川牛膝根粗而大,欲行瘀達。”
古代名物 > 花卉類 > 草部 > 多年生 > 牛膝 牛膝 niúxī 亦稱“牛莖”、“百倍”、“山莧菜”、“對節菜”。因其莖有節,似牛膝,故名。莧科,多年生草本。莖方形。葉對生,橢圓有柄,先端尖。夏日,頂着衯花,穗狀排列。果實具刺,藏於閉合之宿存萼中。其株可佈置園景,亦可藥用。《爾雅·釋草》:“牛莖,牛膝也。”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五·牛膝》:“〔釋名〕牛莖、百倍、山莧菜、對節菜。時珍曰: 本經又名百倍,隱語也,言其滋補之功,如牛之多力也。其葉似莧,其節對生,故俗有山莧、對節之稱。”《三才圖會·草木》:“牛膝生河内川谷及臨朐,今江淮、閩、粤、關中亦有之,然不及懷州者為真。”清·汪灝等《廣群芳譜》卷九十六:“牛膝,江、淮、閩、越、關中皆有,以懷慶為真,以人栽蒔者為良。春生苗、高二三尺,方莖粗節,葉皆對生。” 牛膝【同义】总目录 百倍牛膝通天拄杖牛膝radix achyranthis bidentatae活血祛瘀药。出《神农本草经》。见《司牧安骥集》。又名怀牛膝。为苋科植物牛膝Achyranthes bidentataBl.的干燥根。生用或酒炙用。主产河南。苦、酸, 平。入肝、肾经。功能活血, 散瘀, 消肿, 补肝肾, 强筋骨。《本草衍义补遗》:“能引诸药下行。”主治:❶肾虚,与肉苁蓉、肉桂、巴戟天、茴香、槟榔等配伍, 如筋骨伤方(《司牧安骥集》)。 ❷马蹙损肾经,后腰无力,卧地难起, 与乳香、没药、当归、麻黄、巴戟、红花、槟榔等配伍, 如乳香散(《元亨疗马集》)。 ❸牛尿血, 与木通、当归、红花、贝母、滑石、陈皮、赤茯苓等配伍,如牛膝木通饮(《牛经备要医方》)。 ❹马风湿痹痛,与大腹皮、薏米、木瓜、独活、防己、木通、肉桂配伍。 ❺胎衣不下, 与瞿麦、滑石、当归、通草、冬葵花配伍。牛、马15~45克; 猪、羊6~12克。为末或煎汤灌服。孕畜忌服。本品含三萜皂甙(水解后生成齐墩果酸),并含多量钾盐蜕皮甾酮、牛膝甾酮水解后生成齐墩果酸,并含多量钾盐蜕皮甾酮、牛膝甾酮(inoko-sterol)、β-谷甾醇、豆甾醇、β-香树脂醇、氨基酸、琥珀酸等。醇浸液对大鼠实验性关节炎有抑制作用。对扭体反应疼痛有缓解作用。流浸膏对多种动物子宫有兴奋作用,对狗、兔有短暂降压和轻度利尿作用,能抑制心脏、肠管的收缩。 牛膝药名。 出 《神农本草经》。 又名怀牛藤。为苋科植物牛膝Achyranthes bidentata Blume的根。 主产河南。 苦、 酸, 平。 入肝、 肾经。 生用活血, 行瘀, 消肿, 治经闭, 痛经,癓瘕, 产后瘀积腹痛, 淋痛, 尿血, 高血压, 喉痹, 痈肿。酒制补肝肾, 强筋骨, 治寒湿痿痹, 腰脊酸痛,足膝软弱。 煎服: 9~15g。 孕妇忌服。 牛膝茎叶: 煎服治寒湿痿痹, 腰膝疼痛, 久疟, 淋病。本品含三萜皂苷 (其中一个苷元是齐墩果酸)、多量钾盐、 蜕皮甾酮、 牛膝甾酮 (Inokosterol),又含β-谷甾醇、 豆甾醇、β-香树脂醇、 氨基酸、琥珀酸等。 本品总皂苷或苯提取物具有明显的抗生育作用。醇浸液对大鼠实验性关节炎有抑制作用。 对小鼠实验性疼痛 (扭体反应) 有一定缓解作用。 流浸膏对多种动物子宫有兴奋作用, 少数为抑制 (因动物种类不同)。 流浸膏对狗、 兔有短暂降压和轻度利尿作用, 并能抑制心脏和肠管的收缩。 牛膝twotooth achyranthesAchyranthes bidentataBl.,苋科,牛膝属。多年生草本。生于荒野地上,也有栽培。中国各地皆产;亚洲其他地区和欧洲也有。根土黄色,细长圆柱状。茎方形,节呈膝状膨大。叶椭圆形,对生,两面有柔毛。花小,两性,排成顶生和腋生的穗状花序;花被片绿色。胞果长圆形,含种子1粒。花果期夏秋季。根茎药用,活血引瘀,通利关节。植株含蜕皮激素,能使蚕提早吐丝作茧。 牛膝多年生草本,高30—90厘米。茎直立。叶对生,椭圆形。穗状花序腋生或顶生,花小,绿色。果长圆形。南北疆平原地区有栽培。具有补肾肝、强腰膝、破血行瘀、消肿止痛的功能。药用根。主治腰腿痛、高血压、痈肿疮毒等病症。 牛膝 牛膝有怀牛膝、川牛膝两种。怀牛膝为苋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牛膝的根;川牛膝包括苋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头序杯苋(麻牛膝)及川牛膝(甜牛膝)的根。怀牛膝主产于河南武陟、温杲、博爱、沁阳、辉杲,有悠久历史;麻牛膝、甜牛膝,主产于四川、云南、贵州。苦、酸,平。归肝、肾经。有活血祛瘀,补益肝肾,强筋壮骨,利尿通淋,引血下行之功:主治下列病证: ❶瘀血阻滞、月经不调,跌打损伤。本品是调经的常用之品,可配当归、桃仁、红花;产后瘀阻,恶露不行者,闭经可配当归、川芎、红花。跌打损伤,可配乳香、没药、血竭、续断等。 ❷肝肾不足,腰膝酸痛,下肢无力。常配熟地黄、杜仲、续断、虎骨等。老年人多患此疾,其为常用之品。 ❸风湿痹证,筋脉拘挛。可与羌活、独活、桑寄生、续断、杜仲等相配。 ❹湿热下注,小便不利,赤、涩、热、痛,可与滑石、木通、车前子、瞿麦等相配。 ❺吐血衄血,喉痹口疮,头痛眩晕。血热妄行的吐血、衄血,可与白茅根、小蓟、侧柏叶、山栀子同用;虚火上炎的喉痹口疮,牙痛头痛,可与石膏、知母、麦冬、生地黄同用;肝阳上亢,头晕目眩,耳鸣耳聋,常与代赭石、生龙骨、生牡蛎相配。活血祛瘀,通利血脉,利尿通淋,引血下行多用生牛膝;滋补肝肾多用制牛膝。怀牛膝偏于补肝肾,川牛膝偏于活血化瘀。牛膝活血下行,又可坠胎,孕妇及月经过多者忌用。 ☚ 鸡血藤 郁金 ☛ 牛膝niú xī《本草纲目》草部第16卷牛膝(139)。药名。 【基原】为苋科植物牛膝Achyranthes bidentata BL.的根。 【别名】百倍(《本经》),怀牛膝(《本草便读》),鸡胶骨(《闽东本草》)。 【性味】甘苦酸,平。 ❶《本经》:“味苦酸。” ❷《别录》:“酸,平,无毒。” ❸《本草正》:“味苦甘,气微凉。” 【归经】入肝、肾经。《本草汇言》:“入足三阴经。” 【功用主治】生用散瘀血,消痈肿。治淋病,尿血,经闭,癥瘕,难产,胞衣不下,产后瘀血腹痛,喉痹,痈肿,跌打损伤。熟用补肝肾,强筋骨。治腰膝骨痛,四肢拘挛,痿痹。 ❶《本经》:“主寒湿痿痹,四肢拘挛,膝痛不可屈,逐血气,伤热火烂,堕胎。” ❷《别录》:“疗伤中少气,男肾阴消,老人失溺,补中续绝,填骨髓,除脑中痛及腰脊痛,妇人月水不通,血结,利阴气,止发白。” ❸《药性论》:“治阴痿,补肾填精,逐恶血流结,助十二经脉。” ❹《日华子本草》:“治腰膝软怯冷弱,破癥结,排脓止痛,产后心腹痛并血运,落胎,壮阳。” ❺《本草衍义》:“与苁蓉浸酒服,益肾;竹木刺入肉,捣烂罨之,即出。” ❻张元素:“强筋。” ❼《本草衍义补遗》:“能引诸药下行。” ❽《滇南本草》:“止筋骨疼,强筋舒筋,止腰膝酸麻,破瘀坠胎,散结核,攻瘰疬,退痈疽。疥癞、血风、牛皮癣、脓窠。” ❾《本草正》:“主手足血热痿痹,血燥拘挛,通膀胱涩秘,大肠干结,补髓填精,益阴活血。” ❿《本草备要》:“酒蒸则益肝肾,强筋骨,治腰膝骨痛,足痿筋挛,阴痿失溺,久疟,下痢,伤中少气,生用则散恶血,破癥结,治心腹诸痛,淋痛尿血,经闭难产,喉痹齿痛,痈疽恶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三至五钱;浸酒、熬膏或入丸、散。外用:捣敷。 【成分】根含三萜皂苷,水解后生成齐墩果酸(Oleanolie acid),并含多量钾盐。种子中也含三萜皂苷,与根所含的相同。另含有蜕皮甾酮(Ecdysterone)和因闹考甾酮(Inokosterone)。 【药理】 ❶对子宫的作用:牛膝对子宫肌的作用因动物种类不同及是否怀孕而异。流浸膏或煎剂对体外家兔子宫不论已孕、未孕都能发生收缩。对于收缩无力的小鼠体外子宫则使收缩加强。对猫的未孕子宫呈弛缓作用,而对已孕子宫发生强有力的收缩。对已孕或未孕豚鼠子宫多呈弛缓作用,对狗的子宫则作用不定。亦有认为能使豚鼠子宫收缩,有效成分为皂苷。 ❷对肠管的作用:煎剂对小鼠体外肠管呈抑制作用。牛膝对豚鼠肠管有加强收缩作用。静脉注射对麻醉犬及正常或麻醉兔的胃运动,于短暂兴奋后转为抑制。 ❸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麻醉犬、猫、兔静脉注射煎剂或醇提取液均有短暂降压作用,血压下降时伴有呼吸兴奋,此外对心脏抑制、外周血管扩张也起一定作用。 ❹其他:用小鼠腹腔注射酒石酸锑钾或醋酸产生“扭转”的方法,证明煎剂腹腔注射时有一定的止痛作用。对麻醉兔及狗静脉注射煎剂或醇提取液均有轻度利尿作用。 牛膝niúxī中药名。出《神农本草经》。别名怀牛膝。为苋科植物牛膝Achyranthes bidentataBlume 的根。主产于河南。苦、酸,平。入肝、肾经。生用活血, 行瘀, 消肿。治经闭、癥瘕、产后瘀积腹痛、淋痛、尿血、喉痹、痈肿。酒制补肝肾, 强筋骨。治寒湿痿痹、腰脊酸痛、足膝软弱, 煎服:4. 5 ~9克。孕妇忌服。本品含三萜皂苷、多量钾盐、促脱皮甾酮、牛膝甾酮。醇浸液对大鼠实验性关节炎有抑制作用, 对小鼠实验性疼痛(扭体反应) 有一定缓解作用。流浸膏对多种动物子宫有兴奋作用。 牛膝 牛膝牛膝,又名怀牛膝。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为苋科植物牛膝Achyranthes bidentata Blume 的根。冬季茎叶枯萎时采挖,除去茎叶、须根和泥土,捆扎成小把,晒至外表皱缩后,用硫黄熏数次,然后将顶端切齐,晒干。 根呈细长圆柱形,稍弯曲,上端较粗,常连有坚硬的木质茎基,长20~60cm,直径0.2~1cm。表面土黄色或淡棕色,有浅细扭曲的纵皱纹和略突起的侧根痕,并具明显的细小横向皮孔。质较硬脆,易折断,断面平坦,淡棕色,微呈角质样而油润,中央有细小黄白色木心,周围有维管束小点断续排列成2~4圈。气微而特异,味微甜而稍苦涩。主产于河南省; 江苏、浙江、江西、河北、山东、山西、辽宁等省亦产。 本品味苦、酸,性平。归肝、肾经。功能活血通经,利关节,强腰膝,利尿通淋。生用偏于散瘀血,消痈肿; 熟用 (酒蒸) 偏于补肝肾,强筋骨。主治瘀血阻滞的月经不调、痛经、闭经、产后瘀滞腹痛、癥瘕等证。如配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等治瘀血痛经,闭经。配当归、地黄,朴硝疗胞衣不下; 《妇人良方》单用牛膝酒蒸服之以催产。《济生拔萃》以本品与干漆、生地为丸疗癥瘕等证。其利关节,强腰膝之功,专于治下半身腰膝酸软,关节疼痛。如属肝肾不足者,常配杜仲、川断;如属精血亏虚,两足痿弱,步履无力者,则配熟地、白芍、龟版、虎骨等,如《丹溪心法》补阴丸; 如属风湿痹痛者,配独活、五加皮、威灵仙等以祛风湿,强筋骨,湿热下注,足膝萎软,红肿疼痛者,多与苍术、黄柏配用,如《医学正传》三妙丸,以清湿热,强筋骨。其利尿通淋之功,则用于湿热下注的热淋、血淋、石淋,常配冬葵子、瞿麦、滑石等同用。前人云本品为通淋之要药。近年临床亦用治泌尿系结石。若配银花、元参、赤芍等,又可用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牛膝性善下行,有导热下泄之功,故能治疗上部的火热病证。如《医学衷中参西录》之镇肝息风汤,以本品配代赭石、龙骨、牡蛎、白芍等治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 《景岳全书·新方八阵》之玉女煎,以本品配石膏、知母、熟地、麦冬等,“治水亏火盛,烦热干渴,头痛牙痛,失血等证,”现亦用之治心、胃之火上炎,口舌生疮,齿龈肿痛; 若配白茅根、山栀、代赭石等,又可治气火上逆,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凡此诸证,皆因气血随火热上升所致,重用牛膝则可引其气血或浮越之火下行。此外,尚有用治咽喉肿痛、久疟、下痢、痈疽恶疮、阳萎等。煎服,9~15g。因其性专下行,凡中气下陷,脾虚泄泻,下元不固,梦遗失精,月经过多及孕妇均忌服。 实验研究: 根含三萜皂甙,水解后得齐墩果酸及葡萄糖醛酸。还含蜕皮甾酮、牛膝甾酮和红苋甾酮,又含生物碱,开花期含量最高,每100g干茎根可得0.971mg。 醇浸剂灌胃,对大鼠甲醛性关节炎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 提取的皂甙灌胃,对大鼠蛋清性关节炎,也有促进炎性肿胀消退的明显作用。对子宫肌的作用因动物种类不同及是否怀孕而异。流浸膏或煎剂皆能收缩家兔子宫。有效成分可能是皂甙。用小鼠“扭体”的方法,证明煎剂有轻度止痛作用。对麻醉动物静脉注射有轻度利尿作用,还有短暂的血压降低,可能与释放组胺有关。 ☚ 鸡血藤 川牛膝 ☛ 牛膝ox-knee (root);bidentate achyranthes(roo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