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的排列
牙生长在牙槽窝内,彼此紧密邻接和互相支持而排列,称为牙列。因其排列近似抛物线的弓形,故又称牙弓。上颌者称为上牙弓或上牙列,下颌者称为下牙弓或下牙列。牙弓的形态和作用 正常牙弓不但牙列完整,牙位正常,牙弓两侧对称,而且外形美观并与相关组织协调,可以保证牙颌有正常的生理功能。 牙弓的基本形态有椭圆形、尖圆形和方圆形三种。面形宽大者,其牙弓多为方圆形;面形狭窄者,其牙弓多为尖圆形。一般人的面形和牙弓常为椭圆形。牙弓外形和颌面外形相似的现象,不是绝对的。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因受内、外环境条件的影响常有所改变。牙在牙弓中因所在部位和形状不同,故功能作用各异。位于牙弓前部者为楔形的切牙,有利于切割食物; 位于口角处者为粗壮的尖牙,有利于撕裂食物;位于牙弓中部者为双尖牙,有利于捣碎食物; 位于牙弓后部者为多尖多根的磨牙,有利于研磨和粉碎食物。牙轴的倾斜度 通过牙体中心的弧形假想线,称为牙轴。 牙轴的方向与颌力传送的方向是一致的。 无论从牙列的前面观和侧面观,都形成一定的弧形曲度,故各牙的牙轴在唇舌向、颊舌向和远近中向,都有不同程度的倾斜度。从牙弓的侧面观,牙有远近中向和唇舌向倾斜;从牙弓的前面观,牙有颊舌向倾斜。
❶牙轴的远近中倾斜:在上颌牙列中,上切牙与正中矢状平面成5°~15°的锐角,牙冠向近中倾斜,颈部和牙根向远中倾斜,其中以上侧切牙的倾斜度最大,上尖牙次之,上中切牙最小; 上第一双尖牙略向近中倾斜; 上第二双尖牙和上第一磨牙与中线平行; 上第二、三磨牙则依次向远中倾斜。在下颌牙列中,下前牙牙轴与中线所成倾斜度不如上颌者明显;下双尖牙和下第一磨牙与中线平行;下第二、三磨牙则依次向近中倾斜。
❷牙轴的唇舌向和颊舌向倾斜: 在上颌牙列中,上切牙的牙轴向唇侧倾斜程度较大,与颌平面所成的舌向角为锐角;上尖牙、上双尖牙及上第一磨牙向唇侧倾斜的程度很小,与颌平面相交近似直角;上第二、三磨牙向颊侧倾斜,与颌平面所成交角大于90°。在下颌牙列中,下切牙向唇侧倾斜,但不如上颌者明显;下尖牙、下双尖牙和下第一磨牙与颌平面相交近似直角;下第二、三磨牙则略向舌侧倾斜,与颌平面所成交角略小于90°。
❸牙齿的上下位置关系:在上颌牙列中,上中切牙的切缘与颌平面接触;上侧切牙切缘略高于颌平面约1mm;上尖牙和双尖牙均与颌平面接触;上第一磨牙近中颊尖、舌尖与颌平面接触;上第二、三磨牙的颊尖高于颌平面, 且其距离依次向后逐渐增加。
颌曲线 上下牙弓的颌面顺应下颌功能运动而形成弧形线,称为颌曲线。 颌曲线有纵颌曲线和横颌曲线之分。
❶纵颌曲线:有两条,一条是经过下颌双尖牙的颊尖、磨牙的颊尖及髁突颈的前缘,依次从前向后相连而成向上凹的曲线,称为Spee曲线。此曲线的前段不明显,后段较为显著。另一条曲线是经过上切牙的切缘,尖牙的牙尖,双尖牙的颊尖和磨牙的颊尖,从前向后依次连成向下凸的曲线,称为补偿曲线(图1)。上述两条纵颌曲线都是顺应下颌的功能运动而形成的。 因有纵颌曲线, 可以使前后牙在咀嚼功能中都有接触, 颌力得以均匀分布和保持颞下颌关节的稳定。
❷横颌曲线:牙在牙弓中的排列是:上后牙向颊侧倾斜,下后牙向舌侧倾斜,故磨牙的颊尖和舌尖不在同一平面内。从上颌一侧后牙的颊尖、舌尖到对侧同名牙的舌尖、颊尖连成向下凸的弧形线;从下颌一侧后牙的颊尖、舌尖到对侧同名牙的舌尖、颊尖连成向上凹的弧形线, 两条弧形线都称横颌曲线(图2)。 它也是顺应下颌功能运动而产生的,使下颌侧向咀嚼食物时两侧后牙都有接触,不但有利于咀嚼和均匀分布颌力,同时也可以保持颞下颌关节的稳定。 横颌曲线虽有多条, 但以通过第一磨牙者为显著。

图1 Spee曲线及补偿曲线

图2 模颌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