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爾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爾爾(尔)Ěr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天津之武清、河北之围场、山西之长治、甘肃之酒泉、新疆之塔城等地均有分布。《续通志·氏族略》收载。《姓氏考略》注云:“尔朱氏之后,去朱为尔氏,望出代郡。”尔朱,北魏姓。 爾ěr❶你,你們。《漢書》班固《幽通賦》:“既誶爾以吉象兮,又申之以炯戒。”趙壹《刺世疾邪賦》:“且各守爾分,勿復空馳驅。” 当前位置:主页 > 汉字大全 > 通假字 > 爾 1.通“薾”,花繁盛貌。 按:参看清 高翔麟《说文字通》卷三。 《诗经·小雅·采薇》:“彼爾维何?维常之华。”宋朱熹注:“爾,华(花)盛貌。”按:《说文·艸部》引作“薾”,清 段玉裁注:“‘薾’与‘爾’音义同。”高亨注:“爾,借为‘薾’,花盛貌。”《尔雅·释草》:“藄,月爾。” 2.通“邇”,近;浅近;近来;接近。按:《篇海类编·蓍卜类·爻部》:“爾,近也,又同‘邇’。” 《周礼·地官·肆长》:“名相近者相远也,实相近者相爾也。”注:“爾,近也。”清 孙让诒正义:“‘爾’即‘邇’之借字。”《穀梁传》庄公十八年:“不使戎爾於我也。”《诗经·大雅·行苇》:“戚戚兄弟,莫远具(俱)爾。”汉 郑玄笺:“爾谓近之也。”宋 朱熹注:“‘爾’与‘邇’同。”高亨注:“爾,通‘邇’,近也。”《孟子·离娄(上)》:“孟子曰:道在爾求诸远,事在易求之难。”《汉书·儒林传》:“文章爾雅。”唐 颜师古注:“爾,近。雅,正也。”又《韦玄成传》:“四方遐爾,观国之煇。”汉 杨统碑:“民假(遐)爾,莫不陨涕。”唐 杜牧《郡斋独酌》诗:“叔舅欲饮我,社甕爾来当。”宋 苏轼《和杂诗十一首》:“爾来宁复见,鸟道度大白。”宋 王安石《收盐》诗:“爾来贼盗往往有,劫杀贾客沉其艘。”清 梁绍壬《两般秋雨盦随笔·赵秋谷》:“爾来论诗,惟位尊年高者,斯称巨手耳。” 3.通“而”(连词)。 《诗经·豳风·七月》:“昼爾于茅,宵爾索陶。”(于,取。)《孟子·告子》:“非天之降爾殊也。”《贾子·阶级》:“故化成俗定,则为人臣者,主爾忘身,国爾忘家,公爾忘私。”《文子·自然》:“藐爾不应,感而不动。”按:“爾”与“而”互文见义。宋 王阮《读浯溪碑》序:“以余考之,二公(指王之望、范成大)评文爾未正(元)结之失也。” 4.通“耳”,语尾助词。 《公羊传》庄公四年:“其国亡矣,徒葬於齐爾。”《诗经·周颂·噫嘻》:“既昭假爾。”汉 郑玄笺:“能成周王之功,其德已著至矣。”《庄子·德充符》:“不见已焉爾,不得类焉爾。”《史记·高祖本纪》:“高祖曰:‘沛吾所生者,极不忘爾。’”(按:《汉书》“爾”作“耳”。)
爾“尔”的繁体字。 上一条: 尔 下一条: 尒 爾匿nǐ也作“尔、沵”。满;众。例:舀了满~~一碗饭。 ![]() ![]() ![]() ![]() ![]() ![]() ![]() ![]() ![]() ![]() ![]() ![]() ![]() 爾尔(2次) 代词。你。~何怀乎故宇《离》嗟~幼志《章·桔》 爾❶女也。《詩經·邶風·雄雉》: “百爾君子,不知德行。” 鄭玄箋: “爾,女也。” 《詩經·鄘風·載馳》: “視爾不臧,我思不遠。” 鄭玄箋: “爾,女。” 《詩經·鄘風·載馳》: “百爾所思,不如我所之。”鄭玄箋: “爾,女。” 《詩經·衛風·氓》:“爾卜爾筮,體無咎言。” 鄭玄箋: “爾,女也。” 《詩經·檜風·羔裘》: “豈不爾思,勞心忉忉。” 鄭玄箋: “爾,女也。”《詩經·豳風·七月》: “晝爾於茅,宵爾索绹。” 鄭玄箋: “爾,女也。” 《詩經·小雅·天保》: “天保定爾,亦孔之固。” 鄭玄箋: “爾,女也。”《詩經·小雅·無羊》: “誰謂爾無羊,三百維群。” 鄭玄箋:“爾, 女也。” 《詩經·小雅·車𤛉》: “式燕且譽,好爾無射。” 鄭玄箋: “爾,女。”《詩經·小雅·角弓》:“爾之遠矣,民胥然矣。” 鄭玄箋: “爾,女。” 《詩經·大雅·既醉》: “既醉以酒,爾殽既將。” 鄭玄箋: “爾,女也。” 《儀禮·士冠禮》:“棄爾幼志,順爾成德。” 鄭玄注: “爾,女也。” 《儀禮·士虞禮》: “適爾皇祖某甫。” 鄭玄注: “爾,女也。” 《禮記·檀弓上》: “夫子誨之髽曰: “爾毋從從爾。” 鄭玄注: “爾,女也。” 《禮記·坊記》:“ 《詩》 云: 爾卜爾筮,履無咎言。” 鄭玄注: “爾,女也。” 《禮記·表記》: “ 《小雅》曰:靖共爾位,正直是與,神之聽之,式穀以女。” 鄭玄注: “爾,女也。” 《尚書中候》 卷上: “帝曰: 出爾命,圖示乃天。” 鄭玄注: “爾,女也。” (《玉函山房輯佚書》) 爾erA096 爾ěrE031 〖爾〗 粵 ji5〔耳〕普 ěr ❶ 人稱代詞,你(的),你們(的)。俞長城《全鏡文》:「予非欺~也,予實助~。」❷ 指示代詞,這,那。諸葛亮《出師表》:「〜來二十有一年矣。」(從那時【指諸葛亮受命於劉備之時】到現在,已經有二十一年了。) ❸ 助詞,用於動詞、形容詞或副詞的詞尾,無實義。孟軻《孟子.告子上》:「嘑〜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 ❹通「耳」,語氣助詞,相當於「而已」、「罷了」等。歐陽修《賣油翁》:「我亦無他,惟手熟〜。」 ❺ 語氣助詞,表示肯定,相當於「了」。柳宗元《捕蛇者說》:「今其室十無四五焉,非死即徙〜。」(徙:遷徙,搬遷。) 39.趣談“爾”字爾尔,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