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彼特的创新理论
所谓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就是熊彼特的经济发展理论。这个理论有如下几个主要论点:
(1) 循环流转。熊彼特首先假定在经济生活中存在一种所谓 “循环流转” 的“无衡” 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不存在企业家,没有创新,没有变动,没有发展,企业总收入等于其总支出,生产管理者所得到的只是 “管理工资”,因而不产生利润,也不存在资本和利息。生产过程循环往返,周而复始。这实际上是一种简单再生产过程。
(2) 创新与企业家。在假定了 “循环流转” 之后,熊彼特分析了 “企业家” 和“创新” 的作用。他认为,创新是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其目的是获取潜在的利润。经济中存在着潜在利润,但并非人人都能看到,更不是人人都能得到。只有通过创新即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才能获得。企业家的职能就是实现创新,引入新组合。资本则是企业家为了实现新组合,用以把生产指往新方向、把各项生产要素和资源引向新用途的一种杠杆和控制手段,它是企业家和商品世界之间的桥梁,其职能在于为企业家进行创新提供必要的条件。反过来看,也只有在实现了创新的发展情况下,才存在企业家,才产生利润,才有资本和利息。因此,在熊彼特看来,创新者就是企业家,企业家就是创新家,而不是泛指资本家而言。
(3) 创新和破坏。创新是一种创造性的破坏,这是熊彼特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思想。熊彼特把资本主义理解为是一种从不静止的经济变动的形式或方法。他借用生物学上的术语,把不断从内部创新经济结构,即不断地破坏旧的,不断地创造新的结构的过程,称之为 “产业突变”,也称之为 “创造性的破坏过程”。创新是创造,人们易于理解,但又是 “破坏”,则似乎令人费解。其实破坏是指对旧资本的破坏,指一批企业在创新浪潮中被淘汰。没有这种淘汰,经济就无法再发展。一批企业被淘汰,对整个经济而言,并不重要,因为生产要素可以重新组合,新的有活力的企业会诞生和发展。不断创造,不断破坏,经济正是这样发展起来的。
(4) 创新和经济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由于创新而得以发展,创新是内在的因素,对经济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是熊彼特创新理论的核心思想。创新一经出现,除了创新企业通过获得利润而得到发展外,也必将在社会上引起模仿,因为未能获取潜在利润的企业也想得到它。模仿活动引起创新浪潮,更多的企业得到发展,于是经济走向高潮。当较多的企业实现模仿之后,创新浪潮消逝,经济也就停滞了。这时经济要再发展,就必须有新的创新。只有接连不断地出现创新,才能保证经济持续不断地发展。在熊彼特看来,创新和新组合是资本主义一定时期内最根本的特征,没有创新,就没有资本主义的发展,创新功能一旦削弱,资本主义也就越来越 “活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