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头烂额 本谓救火时烧焦头、灼伤额。《汉书·霍光传》:“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无)恩泽,燋头烂额为上客耶?”后用“焦(燋)头烂额”比喻处境十分狼狈窘迫。《鲁迅书信集·致孟十还》:“编丛书的事情,做过四五回,先前比现在还要‘年富力强’,真是拼命的做,然而结果不但不好,还弄得焦头烂额。”也作“烂额焦头”。唐·卢肇《海潮赋后序》:“而不烂额焦头,方思马褐;捉襟见肘,久困牛衣。” 焦头烂额❶形容被火烧伤得非常严重。康有为《大同书》甲部第二章: “其有焦头烂额,逃水而凫者,而吞烟中窍,盖亦无能幸生焉。” ❷借指事到临危才加以挽救。清李渔《蜃中楼·辞婚》: “难当焦头烂额,羞居座上,另有个曲突移薪人未赏。”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病入膏肓,虽和缓扁鹊不能救; 火烧眉睫,虽焦头烂额不为功,天运至此,何可挽回。” ❸形容处境十分窘迫难堪。鲁迅《致孟十还》: “编丛书的事情,做过四五回,先前比现在还要 ‘年富力强’ ,真是拼命的做,然而结果不但不好,还弄得焦头烂额。”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二六章: “自天启末年以来,各地百姓造反,势如狂澜,致使目今朝廷焦头烂额,国步十分艰难。” ○ 曲突徙薪 焦头烂额jiāotóu-làn’é本谓头脸被火烧焦。语出《汉书·霍光传》:“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无)恩泽,燋(同焦)头烂额为上客耶?” 西汉汉宣帝刘询在位期间,霍光是他最亲近的大臣。为此霍光的夫人和他的子孙依仗权势,骄横奢侈,违法乱纪。当时有个叫徐福的人一连几次上书给宣帝,劝皇上出手约束他们,对其加以制止,不要叫他们继续闹下去,以免后患无穷,但是徐福的意见始终没被宣帝采纳。霍光去世后,他的子孙果然想阴谋造反,推翻汉宣帝的政权。宣帝事先得到密报,立即派卫士诛杀了霍光的家族。然后论功行赏将所有告发立功的人都提拔做了高官,但唯独徐福未得到恩赐。有的大臣便上书给宣帝,讲了一个故事,替徐福说话。这个故事是: 有一位客人去拜访一位朋友,到了朋友家看见厨房里的烟囱是直的,而且灶门口还堆有柴草,就劝他应该把烟囱修得弯曲一些,把柴草挪远一点,以避免发生火灾。但这家主人没有听信。不久,这家果然失火,幸亏邻居们动作快,火被扑灭了。事后,主人杀牛摆酒,酬谢邻居,但忘记了请那位劝他改烟囱和挪柴草的人。有人就对这家主人说:“那个曾劝你要注意防火的人没有受到款待,相反这些帮你扑火的头发烧焦、额部灼伤的人倒成了座上宾,这事做得合适吗?”主人听后,恍然大悟,立刻去请那位客人。这位大臣通过这个故事向宣帝指出:“徐福曾事先劝您对霍家的违法乱纪加以抑制,防止发生动乱,但您那时并没在意,等到事情发生了,您对告发的人都赐官封爵,却忘了事先劝谏的徐福也是有功之臣,这不正和失火的故事相似吗?”汉宣帝看完这个奏书,认为他说得很有道理。就立刻赏给徐福绸缎十匹,并提拔他做了官。 现“焦头烂额”用以形容人非常狼狈窘迫的样子。 焦头烂额jiāotóu-làn'é形容处境十分狼狈窘迫。 【同】头破血流 焦头烂额jiāo tóu làn é〈成〉比喻处境十分狼狈:这一阵工作十分忙乱,弄得我焦头烂额。 焦头烂额比喻身陷困境,十分窘迫。《汉书·协光传》载客人劝主人把直烟囱改变为曲的,把柴薪移到远处去,以防失火,主人不听,后果然失火,邻里亲救火,有的被烧得焦头烂额,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于上行,余各以功次坐,而不录言曲突者。“人谓主人曰:‘乡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无火患。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徒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 焦头烂额焦(燋)jiāo tóu làn é本谓救火时烧焦头、灼伤额。《汉书·霍光传》:“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无)恩泽,燋头烂额为上客耶?”后用“焦(燋)头烂额”比喻处境十分狼狈窘迫。《鲁迅书信集·致孟十还》:“编丛书的事情,做过四五回,先前比现在还要‘年富力强’,真是拼命的做,然而结果不但不好,还弄得焦头烂额。”也作“烂额焦头”。唐·卢肇《海潮赋后序》:“而不烂额焦头,方思马褐;捉襟见肘,久困牛衣。” 焦头烂额 焦头烂额头部烧焦,额头烧烂。比喻处境十分狼狈窘迫。 ☚ 寄人篱下 进退两难 ☛ 窘迫 窘迫迫(迫窄;迫窘;逼迫) 蹙(穷蹙;困蹙;逼蹙;殚蹙) 穷促 穷戚 穷戚 穷踧 途穷 陵窘 趢趗 境况窘迫:诘蹶 竭蹶 缺少钱,境况窘迫:拮据 境遇窘迫:朝不保暮 局促窘迫:拘窘 害羞窘迫:羞窘(~数日) 忧愁窘迫:愁促 忧虑窘迫:悯急 惊惶窘迫:惊孱 惊骇窘迫:惊窘 惶恐窘迫:惶窘 惶恐窘迫,不知所措:惶窘失图 处境窘迫:郭履 局促 处境窘迫困顿:颠沛 贫瘠迫窄:贫狭 悲伤窘迫,不知所措:哀迫失图 窘迫无路:局天蹐地 局天促地 局地蹐天 局高蹐厚 蹐地局天 蹐天局地 十分狼狈窘迫:头焦额烂 焦头烂额 烂额焦头 额烂头焦 非常窘迫:窘若囚拘 窘迫的样子:窘然 蹴踖 非常窘迫的样子:猥衰 狼狈不堪 (非常穷困:窘迫)
另见:穷困 贫困 为难2 紧迫 ☚ 窘迫 困迫 ☛
很忙 很忙大忙(~人) 百忙 忙上忙下 脚打后脑勺 事多应付不过来:应接不暇 忙得不知如何是好:焦头烂额 忙得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不遑暇食 忙得饿了都来不及用餐:饥不及餐 没有一点空闲的时候:日无暇晷 没有安定和闲暇的时候:不遑宁处 不遑宁息 不遑宁止 不遑启处 不遑启居 非遑宁居 非遑启处 启处不遑 启处不宁 岂逞宁处 宁遑启处 莫遑宁处 很忙,多坐一会儿的时间都没有:席不暇暖 席不及暖 席不暇温 孔席不暖 孔席墨突 墨突不黔 墨灶未黔 灶突未墨 不暇暖席 处处小心谨慎,为避免过错的发生而忙碌无暇:救过不暇 救过不遑 救过不赡 救过不给 不暇救过 全神贯注地忙于事务:饥不暇食 饥不遑食 饥不泽食 顾不上穿鞋:忙不及履 做事的时间长:夙兴夜寝 早出晚归 起早贪黑 起早摸黑 起早落黑 日夜不停地做某事:夜以继日 夜以接日夜以续日 夜以续昼 夜以继昼 以夜继日 以夜继昼 日以继夜 以日继夜 又要管家里的事,又要对付外面的事:打里打外 忙里忙外 公事私事纷集于一身:公私蝟集 忙得分不开身:忙不开 非常忙:不克分身 不暇安迹 ☚ 繁忙 奔忙 ☛ 焦头烂额焦頭爛額jiāo tóu làn é喻处境狼狈或十分窘迫。《叶氏增批温病条辨·叶霖序》:“初病先解上焦之表,不可用中焦里药,以致焦头烂额而不可救。” 焦头烂额jiāo tóu làn ébe badly (/severely)battered; beat sb’s head off; be badly beaten (/trounced); in a sorry plight; in a terrible fix; utterly exhausted from overwork (/anxiety) ❍ 因为有了那场‘防御战’,在敌人阵营里并没有损得分毫,把自己却弄得一个~,在自己的本阵营里也崩溃了一角。(郭沫若《革命春秋·创造十年》) Due to the‘battle of defence’,the enemy suffered no losses in its camp,whereas we ourselves were utterly exhausted,and,as a result,part of our camp collapsed. ❍ 那时问题成堆,弄得他~。At that time,he was in a sorry plight,weighed down by numerous troublesome problems. 焦头烂额badly battered;in a sorry plight;in a terrible fix 焦头烂额jiāo tóu làn é原指救火时被烧伤头部的情形。比喻境遇恶劣,无暇应付。in a terrible fix, in a sorry plight, be bruised and battered 焦头烂额jiāo tóu làn é【解义】形容非常狼狈窘迫。也形容忙得不知如何是好,带有夸张的意思。 【典故】从前,有人看见一户人家的厨房很可能失火,就建议把烟囱改弯,把柴草搬远一点。但这家的主人没有听取建议。不久,果然失火了。邻居们都赶来救火,不少人被烧得焦头烂额。火扑灭后,主人设宴感谢那些被烧伤的人,却没有感谢当初劝他改烟囱、搬柴草的人。于是有人议论道:“今论功而请宾,最先劝防火的人无恩泽(曲突徙薪薪亡恩泽),焦头烂额的为上宾!” (汉·桓谭《新论·见征》) 【用法】做事忙得陷入困境时,可用此语。 【例句】马上就要考试了,由于平时不用功,这时他已是~。 【近义】头破血流 【反义】称心如意 焦头烂额jiāo tóu làn é烧焦头,灼伤额。比喻处境十分恶劣、窘迫,弄得狼狈不堪。《汉书·霍光传》:“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忘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回:“到四更时分,人困马乏,军士大半焦头烂额。”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二回:“幸而官事了结,花却无穷浪费,焦头烂额,已属不堪,设或命途坎坷,从中别生枝节,拖延日久,虽要将了事,欲罢不能。” 焦头烂额汉宣帝时,大臣霍光掌握实权。他的妻子和子孙们仗着霍光的权势,为所欲为。有个名叫徐福的人连续三次上书给宣帝,请求宣帝限制霍光,以免造成祸害。但宣帝过分相信霍光,对徐福的上书并不重视。 霍光死后,他的子孙果然图谋造反。宣帝得到密报,就将霍家满门抄斩,并重赏了所有有功人员,却没有赏赐徐福。于是,有人上书给宣帝,奏章上说了一个故事: “有一个客人看见一家人家的烟囱太直,并且灶门前还堆着柴草,就劝主人把烟囱修得弯曲一些,把柴草移远一些,否则会有发生火灾的危险。但主人没有重视。 “不久,那人家果然因此失火了。许多邻居去帮助救火,有的甚至被烧得焦头烂额。主人为了感谢邻居们的帮助,特地杀牛买酒,款待邻居,却忘了曾经劝告修烟囱和移动柴草的人。于是,有人感慨地说:‘曲突徙薪无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 “徐福曾经劝您制止霍氏的胡作非为,但您却没有注意。如今事故发生了,您对告发和镇压的人都加官封爵,却没有认为事先劝您防止事故的徐福有功,这不正和上面那个失火的故事相同吗?” 宣帝看了这个奏章,觉得他讲得很有道理,就立即赏赐给徐福十匹绸缎,并让他做了官。 后来,人们用“焦头烂额”这个成语,来形容人们在处理事情过程中遇到困难,以致失败,弄得非常困窘和狼狈的样子。 焦头烂额jiāo tóu làn é指头脸被火烧焦。比喻受到重创或处境狼狈不堪。《淮南子·说山训》:“淳于髡之告失火者,此其类。”汉·高诱注:“淳于髡,齐人也。告其邻,突将失火,使曲突徙薪。邻人不从,后竟失火。言者不为功,救火者焦头烂额为上客。” 【例】此时人皆饥倒,马尽困乏,~者扶策而行,中箭着枪者勉强而走。(明·罗贯中《华容道》) 焦头烂额jiāo tóu làn é【释义】指头被火烧焦。也比喻十分窘迫难堪。 焦头:??? ??. 烂额:??? ??. 1.??? ??? ??? ??. 2.??? ??? ??? ???. ???? ??. 【例句】1.他在这场火灾中被烧得焦头烂额。 ?? ? ??? ?? ??? ???. 2.他为了还债,弄得焦头烂额。 ?? ? ?? ?? ??? ???? ??? ??. 3.老张老两口为筹备儿子的婚事,忙得焦头烂额。 ? ? ??? ?? ???????? ??? ??. 【近义词】狼狈不堪 【反义词】逍遥自在 焦头烂额jiāo tóu làn é烧焦了头发,烫伤了额头。形容处境不妙、狼狈窘迫的情状。邹韬奋《读苏联宪法草案》:“其他国家对于人民失业的问题,想尽方法,都弄得~,走投无路。” 〔近义〕头破血流 狼狈不堪 〔反义〕春风得意 左右逢源 〔连用〕走投无路 苦不堪言 〔俗语〕过了火的猪脑袋——焦头烂额 焦头烂额jiāo tóu làn é比喻受到重创或处境狼狈不堪。 〔例〕最近简直忙得我~,连给你写信的时间都挤不出来。 【辨析】“焦头烂额”与“头破血流”意义相近。“焦头烂额”常用在“忙得”后面,“头破血流”常用在“碰得”后面。 【提示】多含贬义。 焦头烂额jiāotóu-làn'é《汉书·霍光传》:“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燋头烂额为上客耶?”燋:同“焦”。本形容被火烧伤的狼狈相。后多用来比喻受到重创或处于险境,十分窘迫难堪。参见“曲突徙薪”。 焦头烂额jiāo tóu làn é解释 本指被火烧伤得很严重。现多用来比喻处境十分狼狈或窘迫。 出处 《汉书·霍光传》:“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通‘焦’,烧焦)头烂额为上客耶?” 西汉权臣霍光权势正盛时,生活非常奢侈。茂陵的徐福认为:“霍氏一定会灭亡。因为一旦骄奢就不会恭顺,不恭顺就必定会冒犯皇上。冒犯皇上就是大逆不道。地位超过别人的人,一定会受到大家的忌恨。霍氏掌握权柄的日子很久,嫉恨他的人就多了。天下的人都嫉恨他们,他们又倒行逆施,不灭亡还等到什么时候呢?”于是就给皇帝上书说:“霍氏权势太盛,陛下即便厚爱他们,也应该时时加以克制,不要让他们走上毁灭的道路。”上书三次,皇上只回复说:“知道了。” 后来霍氏被诛杀灭亡,凡是告发过霍氏的人都得到了封赏,徐福却没得到。于是有人替他上书说:“臣下我听说,有一个客人去拜访主人,看到主人家炉灶的烟囱是笔直的,旁边还堆放着柴草,客人就建议主人,要他换成弯曲的烟囱,并将柴草搬得远一点,不然将会有火灾。主人默不作声,没有答应。不久主人家果然失火,街坊邻居都来相救,幸而扑灭了。于是主人杀牛设酒,酬谢他的邻居。救火时被烧伤的人被安排在上座,其他的人按照出力大小依次入座,唯独没有那位建议换烟囱的人。有人就对主人说:‘如果当初你听从客人的话,哪里需要今天的破费?而且始终都不会有火灾!现在论功请客,怎么那位建议换弯曲的烟囱、将柴草搬走的人没有得到报答,那些烧得焦头烂额的人反而成了上等客人了呢?’主人这才醒悟,去请那位客人。现在茂陵的徐福几次上书说霍氏将有变故,应该加以防备。假使当初徐福的建议得以采纳,国家现在就不会有割地封爵的花费,大臣也不会有谋反诛灭的祸患。” 皇上采纳了这一建议,赏赐给徐福财物,后来又让他在朝廷担任了官职。 焦头烂额jiāo tóu làn é头和额都焦烂了。 ❶ 原指被火烧伤的狼狈样。 ❷ 比喻受到重创。 ❸ 也比喻处于险境,十分狼狈窘迫。也作“烂额焦头”、“燋头烂额”、“头焦额烂”。 焦头烂额jiāo tóu làn é也说“燋头烂额”。形容头部被火烧伤得很严重。比喻处境十分狼狈、窘迫。出《汉书·霍光传》:“曲突徙薪亡(無)恩泽,燋头烂额为上客耶?” 过了火的猪脑袋 炉膛里伸脖子 灶门前的烧火棍子 焦头烂额jiāo tóu làn é【解义】 形容非常狼狈窘迫。也形容忙得不知如何是好,带有夸张的意思。 【典故】 从前,有人看见一户人家的厨房很可能失火,就建议把烟囱改弯,把柴草搬远一点。但这家的主人没有听取建议。不久,果然失火了。邻居们都赶来救火,不少人被烧得焦头烂额。火扑灭后,主人设宴感谢那些被烧伤的人,却没有感谢当初劝他改烟囱、搬柴草的人。于是有人议论道:“今论功而请宾,最先劝防火的人无恩泽( 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的为上宾!”(汉·桓谭《新论·见征》) 【用法】 做事忙得陷入困境时,可用此语。 【例句】 马上就要考试了,由于平时不用功,这时他已是~。 【近义】 头破血流 【反义】 称心如意 焦头烂额jiāo tóu làn é烧焦了头,灼烂了额角。形容狼狈窘迫的样子。邹韬奋《读苏联宪法草案》:“其他国家对于人民失业的问题,想尽方法,都弄得~,走投无路。” 焦头烂额jiao tou lan e头额都被烧坏。比喻处于狼狈、窘迫的情状或境地。 【近】狼狈不堪头破血流 【反】一帆风顺无往不利 焦头烂额 走投无路jiāo tóu làn é;zǒu tóu wú lù投:投奔。形容陷入困境、难堪狼狈,无路可走的样子。邹韬奋《读苏联宪法草案》:“其他国家对于人民失业问题,想尽方法,都弄得~。” 焦头烂额jiāotóu-làn'é烧焦了头,烧烂了额。比喻受到重创,或处境十分窘迫。 【例】自天启末年以来,各地百姓造反,势如狂澜,致使目今朝廷焦头烂额,国步十分艰难。(姚雪垠《李自成》) ❍ 宝玉在薛、林拉锯战中,已经焦头烂额,都有出家当和尚的念头。(李国文《贾芸写效忠信》) R4HB【焦头烂额】jiāo tóu làn é头被烧焦,额被烧烂。形容头部烧伤严重。后也比喻境遇十分狼狈窘迫。 焦头烂额jiāotóu-làn'é见“破头烂额”。高阳《粉墨春秋》:“周佛海苦笑着说:‘你知道的,这两天我公私交困,~,马上要赶到上海去;这方面只好请你偏劳。’” 焦头烂额jiāo tóu làn é焦:火伤。即头脸被火烧伤。后比喻十分狼狈窘迫的情状。《汉书·霍光传》:“曲突徙薪亡(无)恩泽,燋头烂额为上客耶?”也作“烂额焦头”、“燋头烂额”。燋: 同 “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