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烧伤休克期护理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烧伤休克期护理

烧伤休克期护理

大面积烧伤后,早期的主要表现是烧伤局部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大量血浆样液体渗出至组织间隙及创面,从而导致血液浓缩,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即所谓低血容量性休克;组织因血流灌注不良而缺氧,心肌功能障碍,心搏出量减少,伴有烧伤局部肿胀,创面大量渗液,有水泡形成,特大面积烧伤,特别是广泛Ⅲ°烧伤,可有全身反应性水肿。休克期病人临床表现为尿量减少,心率加速,末梢循环不良,烦躁不安等血容量不足症状。应及时补充丢失的液体,以恢复有效循环血量,改善组织血流灌注情况。渗出的速度以烧伤后6~8小时内为最快,以后逐渐减慢,一般在伤后36~48小时渗出液体总量达到最高峰,水肿也最明显。因此,伤后48小时为休克期。在此阶段中,护士应配合医生积极抢救,并做好护理记录。
一般护理 病人入院后要迅速了解病情,首先抓紧处理有碍生命关键的问题,再进行抗休克的护理。注意呼吸道通畅情况及呼吸的幅度,尤其对头面部烧伤及疑有上呼吸道烧伤者,应随时准备好气管切开器械,氧气以及人工呼吸机等物品。躯干环形深度烧伤者,如出现呼吸运动受限,呼吸困难,须及时作胸部两侧焦痂切开减压处理。
凡需静脉补液的病人,应立即建立静脉输液通路,如末梢静脉萎缩穿刺困难,可作静脉切开,或经颈外静脉、锁骨下静脉穿刺插管输液。在静脉补液的同时,注意保暖。施行暴露疗法者,应维持室温为: 冬天30~35℃,夏天28~30℃。疼痛、烦躁不安的病人,可根据医嘱给以镇静镇痛药物如度冷丁或冬眠药物,注意创面护理。
休克期补液护理 在观察尿量时,如肾功能正常,尿量间接反映血容量的情况,尿量的减少常在血压下降之前。因此,每小时尿量是判断血容量足够与否的一个重要可靠的指标,在未用溶剂的情况下,若每小时尿量能均匀地维持在婴幼儿每小时10ml,儿童15ml,成人30ml左右,则绝大多数病人能维持血容量且能平稳渡过休克;每小时尿量低于此水平者表示补液量不足,须加快补液速度。烧伤前有心脏疾患或合并呼吸道烧伤、颅脑损伤、肺部损伤的病人,对尿量的要求应低于上述水平:成人每小时20ml左右即可。成人有血红蛋白尿时,尿量要求偏高,每小时应在50ml左右。为观察每小时尿量,应放留置导尿管。遇少尿或无尿时,首先须详细检查导尿管装置的各个环节有无问题,如未发现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其他如病人安静不烦躁,脉搏(心率)不过快,周围循环保持良好等说明病情稳定。补液种类包括胶体、电解质溶液、水分和溶质利尿剂。各种液体应交替滴入,不能在较长时间内单纯输入一种液体,特别注意不要集中在一段时间内输入大量水分。病人在烧伤后早期可因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反应,有贮水及贮钠的现象,临床可出现烦渴、水肿、尿少及尿内钠盐排出减少等症状,如已按计划分次给予需水量,仍烦渴不止时,应加以限制,绝不能满足病人饮水要求,并耐心解释限制的理由,否则可加剧全身水肿,甚至出现头痛、抽搐、恶心、呕吐、狂躁、意识模糊等水中毒的症状,必要时放置胃管行负压吸引。
详细观察和记录: 休克期治疗过程中仍应时刻警惕休克的继续发展,严密观察病情和精神状态,每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尿量,并注意尿的色泽。观察肢体末端血液循环。行焦痂减压切开时要观察创口出血情况。如果出现烦躁不安或表情淡漠、烦渴、脉细速、肢端厥冷、青紫、胃扩张、尿少甚至无尿等任何一个症状时,应及时与医生联系,立即采取措施并记录病情变化,在记录休克症状时,应说明其程度、性质和时间,准确记录每小时的液体出入量。

☚ 炭疽护理   烧伤感染期护理 ☛
00010447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3:4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