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筚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筚

古代西域伊朗系吹奏乐器,汉代沿丝绸之路的开通而传入中国。其名出于古代龟兹语译音。今出土于山东孝山堂东汉石刻第十石第二层有屈足跑吹筚的形象,说明东汉时已广为流行于民间音乐活动之中。南北朝时南朝宋何承天《纂文》曾记载:“必粟者,羌胡乐器名也。”这是最早见于文献的记载。“必粟”为译音,以后人们因其形制是以竹为管,便与中国传统的竽、笛、笙、箫等乐器相与联类,遂沿其音,创造出“筚”的新字。 唐杜佑《通典·乐四》记载:“筚,本名悲,出于胡中,声悲。”以为其得名于音色,其实这是前人的一种附会。无论必粟,还是悲粟,都是同一语源的不同音译。大约在唐代中叶,有人恐受当时社会泥古风气的影响,将筚与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提到的古代少数民族乐器“觱”拉扯在一起,将筚亦称为觱,而后人则未加详辨,将其与汉代鼓吹乐中的“笳”混为一谈。其实,唐段安节《乐府杂录》已经辨明,说:“觱者,本龟兹国乐也,亦曰悲,有类于笳。”筚初传入中原,形制为竹制单管,管身开孔,以芦作哨,其声呜呜,如怨如诉。以后在流传过程中,人们对其形制多有改进和创造。南北朝时,已经出现了管身开有九孔的大筚,开有六孔的小筚,以两支筚并排吹奏的双筚,和以桃树皮为哨的桃皮筚等多种形制。 筚自汉代传入,在后世流传甚广,朝野风行,尤其在隋、唐燕乐的诸部伎乐中更是擅场一时,受到人们的喜爱,唐代诗人们对其吟诵甚多,著名的有李颀的《听安万善吹筚歌》、白居易的《小童薛阳陶吹筚歌》等,对其渊源、形制、曲调风格等都作了动人的描述。至宋代,筚在教坊十三部中独成一部,广泛应用于燕乐、军乐,甚至民间的缠达、杂剧等戏曲演奏中,明、清时还应用于寺庙音乐活动之中,足见其影响之广。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5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