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人尿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人尿 【名称出处】:《别录》 【概况】: 异名 童便(《纲目》)。 基源 为男性儿童的尿(一般以12岁以下者为佳)。 历史 本品首载于《别录》。《纲目》载:“须用童子小便”,并谓:“取12岁以下童子,故称为童便。”后历代本草多有收载。《中国动物药》亦收入其它类药类。 。【生药】: 采集 取12岁以下男童小便,即用。 鉴别 为淡黄色透明液体。味咸,有尿臭。 。【化学】: 人尿含尿素、尿酸、马尿酸、磷酸盐、硫酸盐、肌酐(Creatinine)、氨、氯化钠、K、Ca、Mg、微量维生素B1、B2、B6、C及叶酸。 又含17-氧皮质甾酮(17-Oxycorticosterone)、雌激素(Estrogen)、促性腺激素(Go nadotropins)等激素[1-2]。此外还含有结构、活性与人血白蛋白相同的人尿白蛋白[3],人尿激肽释放酶[4]等。 参考文献 [1] 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27 [2] 生化药物杂志 1990;(2):46,1992;(1):71 [3] 医药工业 1986;17(2):2 [4] 生化药物杂志 1988;(4):30 。【药性】: 性味 咸,凉。 ❶ 《本草拾遗》:“寒。” 归经 入肺、肝、肾经。 ❶ 《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肺二经。” 功效 滋阴降火,止血消瘀。 主治 阴虚发热,劳伤咳血,吐血,衄血,产后血瘀,血晕,跌打损伤,血瘀作痛。 ❶ 《别录》:“疗寒热,头疼,温气。” 亦主久嗽上气失声。” 蛇犬等咬,以热尿淋患处。难产及胞衣不下,即取200ml,用姜、葱各1份煎2~3沸,乘热饮,便下。吐血,鼻洪,和生姜1份,绞汁,乘热顿饮瘥。” 用法用量 内服:取新鲜品温饮100~200ml,或和汤药内。 使用注意 脾胃虚寒或溏泄及阳虚无火、食不消者,咸在所忌。。【临床应用】: 配伍应用 ❶ 配蜜,治疟疾。 ❷ 配甘草,治久嗽涕唾。 方选和验方 ❶ 孟诜《必效方》:“治骨蒸发热:3岁童便1000ml,煎取200ml,以蜜60g和,每服200ml,半日更服。” ” 单方应用 ❶ 《苏恭本草》:“治打伤瘀血攻心者:人尿煎服200ml,日1服。” 血止后连服2~3天以巩固疗效。” ❶ 李时珍《纲目》:“小便性温不寒,饮之入胃,随脾之气上归于肺,下通水道而入膀胱,乃其旧路也,故能治肺病,引火下行。凡人精气,清者为血,浊者为气;浊之清者为津液,清之浊者为小便。小便与血同类也,故其味咸而走血,治诸血病也。”“又吴球《诸证辨疑》云:诸虚吐衄咯血,须用童子小便,其效甚速。盖溲溺滋阴降火,消瘀血,止吐衄诸血。但取十二岁以下童子,绝其烹炮咸酸,多与米饮,以助水道。每用一盏,入姜汁或韭汁二三点,徐徐服之,日进二三服。 寒天则重汤温服,久自有效也。” 惟系曾经府藏输化之物,与人身阴气相得,非化物咸寒可比,故治产妇血晕,与夫劳嗽血渗入肺,吐血衄血,骨蒸发热,中暍昏闷,折伤跌扑,至有灵验。” 《本经》主寒热,头疼,温气者,咸寒能除邪热故耳。法当热饮,热则于中尚在真气存在,其行自速。 冷则惟存咸味寒性矣。” 仲景于脉微下利,与白通汤,应利止脉旺,乃反厥逆,无脉,干呕而烦,则上有浮阳,能合温剂而生火。下阳愈虚,浮阳愈猖矣。下焦之阴方逆,犹可稍用寒凉以助之耶。 其加此于白通汤中,亦治头痛温气类耳。 后人扩充其旨,用治血因火逆,亦可谓善体古人者。”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