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唇亡齿寒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唇亡齿寒典源出处 《左传·僖公五年》:“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 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 (颊骨) 车 (牙床) 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而虞公“弗听,许晋使。”后晋先借道灭虢,返回时再灭虞。杨伯峻注:“唇亡齿寒,《赵策》、《齐策》 皆云‘唇亡则齿寒’,《韩非子·存韩篇》、《庄子·胠箧篇》、《吕氏春秋·权勋篇》、《淮南子·说林篇》作‘唇竭则齿寒’,《韩策》作‘唇揭者,则齿寒’。竭与揭皆反举之意,此盖当时俗语,各人所道微异耳。”后人用“唇亡齿寒”,多指虞、虢一事。 唇亡齿寒chún wáng chǐ hán形容彼此利害相关,互相依存。《左传·僖公五年》:“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白居易《哭刘尚书梦得》之二:不知箭折弓何用,兼恐唇亡齿亦枯。高适《酬河南节度使贺兰大夫》:股肱瞻列岳,唇齿赖长城。杜甫《赠李八秘书别三十韵》:战连唇齿国,军急羽毛书。 唇亡齿寒 唇亡①齿寒,相依表里。 【注释】 ①亡:古同“无”,没有。 【译文】 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唇齿互相依存。 【评说】 这是比喻彼此利害相关,一方有了损害,另一方也会受牵连。做任何事情都要懂得唇齿相依的道理。一件事物往往与另一件事物密切相关,双方有着直接的利害关系。人们常说的“害人就是害己”、“大河有水小河满,小河无水大河干”,也都包含着这个道理。所以,考虑问题要顾全大局。 当前位置:主页 > 成语大全 > 成语故事 > 唇亡齿寒 【出处】: 《左传·僖公五年》:“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 虞必从之。晋不可启, 寇不可翫, 一之谓甚, 其可再乎! 谚所谓“辅车相依, 唇亡齿寒”者, 其虞、虢之谓也。’” 【故事】:公元前658年,晋献公派大夫荀息向虞国借路去攻打虢国, 两年之后, 荀息又一次向虞国借路再去攻打虢国, 宫之奇又一次劝虞君不要借路给晋国。他说:“虢国是虞国的依靠啊,虢国一亡,虞国必定跟着灭亡。晋国的话不可以相信, 和强人不能在一起玩耍。借一次已经多了, 怎么还可以借第二次呢! 虞和虢的关系就象车子和车旁的夹板一样紧密, 就象嘴唇一坏牙齿也保不住一样的利害关系,要是再借路,虢国早上灭亡, 虞国不要到晚上也就会灭亡的。” 【意思】: 嘴唇没有了, 牙齿就会受到寒冷的侵袭。比喻关系密切, 利害共同, 这一方受到打击, 那一方也必然不能安宁。 【古例】: 《晋书·陶侃传》:“实恐理失于内, 事败于外, 毫厘之差, 将致千里, 使荆蛮乖离, 西嵎不守, 唇亡齿寒, 侵逼无限也。”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十三回: “探春冷笑道: ‘俗语说的, “物伤其类, 唇亡齿寒”, 我自然有些心惊么。’”
唇亡齿寒典源出处 《左传·僖公五年》:“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 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 (颊骨) 车 (牙床) 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而虞公“弗听,许晋使。”后晋先借道灭虢,返回时再灭虞。杨伯峻注:“唇亡齿寒,《赵策》、《齐策》 皆云‘唇亡则齿寒’,《韩非子·存韩篇》、《庄子·胠箧篇》、《吕氏春秋·权勋篇》、《淮南子·说林篇》作‘唇竭则齿寒’,《韩策》作‘唇揭者,则齿寒’。竭与揭皆反举之意,此盖当时俗语,各人所道微异耳。”后人用“唇亡齿寒”,多指虞、虢一事。 释义用法 虞国臣子宫之奇说,虞、虢两国相邻,相互依存,就像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觉得冷一样,虢国灭亡了,虞国也会随之灭亡。后用此典比喻双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用典形式 【唇亡】 清·黄遵宪:“岂有行人真坐罪,忍看邻国到唇亡。” 【唇齿】 唐·高适:“股肱瞻列岳,唇齿赖长城。” 【辅车】 宋·刘筠:“处末加骈拇,于中或辅车。” 【忌唇齿】 宋·张孝祥:“比邻寒亡忌唇齿,君但勤渠送川纸。” 【唇齿国】 唐·杜甫:“战连唇齿国,军急羽毛书。” 【唇齿累】 明·李东阳:“惜哉鹬蚌功,误为唇齿累。” 【唇亡齿枯】 唐·白居易:“不知箭折弓何用,兼恐唇亡齿亦枯。” 【暮虢朝虞】 金·元好问:“洛阳城阙变灰烟,暮虢朝虞只眼前。” 唇亡齿寒 亡: 失去。嘴唇没有了,牙齿暴露于外,就会感到寒冷。谓失去一方,另一方就受到威胁损害。语出《左传·僖公五年》。 公元前655年,晋国想消灭虢(guó)国。但到虢国中间必须经过虞国,晋国于是派使者向虞国借道。虞国大夫宫之奇极力反对。他对虞公说:“虢国和虞国是互相依存的近邻,如果虢国亡了,虞国也就难以自保。晋国是不可相信的,过去我们吃过借路的苦头,现在可不能再上当了。俗话说‘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虢国和虞国之间的关系就是这种唇齿相依的关系。”但是虞公不听,说晋侯不会伤害虞国,最后借道给晋。 晋国军队顺利通过虞国后,很快便将虢国消灭。晋军在回师途中,即赖在虞国驻下不走。不久,晋军袭击虞国,虞公被俘,虞国便告灭亡。 现“唇亡齿寒”用来比喻双方关系密切,相互依存。 当前位置:主页 > 成语大全 > 同义成语 > 唇齿相依;唇亡齿寒;辅车相依 贪官为何多健忘,贪官为何不“实话实说”,依我之见,诱发贪官“健忘症”的缘由大致可归纳为两点:其一,趋利避害,行贿人与受贿人系一对互为存亡的利益共同体,双方存在着唇齿相依、唇亡齿寒的利益关系……(刘武俊《警惕贪官的“健忘症”》) 异 唇齿相依 嘴唇和牙齿互相依存。比喻双方关系密切,利害与共。偏重指两者互相依存。 例 晋西北根据地与陕甘宁根据地隔黄河相望,一衣带水,唇齿相依。(傅民、彭军《晋西北绅士赴延安参观记·告我河东父老》)而且,从研究现状,在对新时期小说创作整体趋向的总体考察中,从主题意蕴、结构状态、叙述方式、语言传达等角度入手所作的探索,都已相当深入,而这些角度又都与故事这个小说的基本层面唇齿相依。(叶世祥《故事:从一个角度透视新时期小说的宏观走向》) 唇亡齿寒 亡:失去。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双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失去一方,另一方就受到威胁和损害。偏重指失去一方后所造成的后果。 例 曹帅与敬帅唇亡齿寒,利害与共,岂肯真地使敬帅屈居闯王麾下?(姚雪垠《李自成》第三卷第十三章)孙传芳大有唇亡齿寒之忧,加紧备战。奉浙战争风云,日趋浓厚。(来新夏等《北洋军阀史稿》第四章) 辅车相依 辅:颊骨。车:牙床。颊骨和牙床互相依附。比喻两者关系非常密切,互相依存。一说“辅”为车两旁之板,大车载物必用辅支持,故辅与车有相依之关系。较艰涩深奥,仅用于书面。 例 这几支游寇,也确实是互相交结,构成一种辅车相依之势的。(邓广铭《岳飞传》第四章)江宛柳报告文学创作中的崇高,还有另一个内容———与军人辅车相依的军人妻子们的女性崇高。(唐鸿棣《捕摄美,报告美,创造美———论江宛柳的报告文学创作》) 同 都为比喻性成语,都比喻两者关系密切。均语出《左传·僖公五年》:“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都常作谓语、定语。
唇亡齿寒比喻关系密切,一方受损,另一方也受到威胁。《晋书·陶侃传》: “实恐理失于内,事败于外,毫厘之差,将致千里,使荆蛮乖离,西隅不守,唇亡齿寒,侵逼无限也。” 唇亡齿寒chúnwáng-chǐhán亡: 失去。嘴唇没有了,牙齿暴露于外,就会感到寒冷。谓失去一方,另一方就受到威胁损害。语出《左传·僖公五年》。 唇亡齿寒chúnwáng-chǐhán亡:失去。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相互依存,利害相关。 唇亡齿寒chún wáng chǐ hán〈成〉比喻互相依存,关系密切:大家都懂得车辅相依、唇亡齿寒的道理。 唇亡齿寒chún wáng chǐ hán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觉得冷。比喻利害关系十分密切。《左传·僖公五年》:“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也作“唇竭则齿寒”。《庄子·胠箧》:“唇竭则齿寒,鲁酒薄而邯郸围。”也作“唇竭而齿寒”。《吕氏春秋·权勋》:“先人有言曰,唇竭而齿寒,夫虢之不亡也,恃虞,虞之不亡也,亦恃虢也。” 唇亡齿寒(同)唇齿相依 巢毁卵破 休戚相关 唇亡齿寒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密切相关的事物,一方失去会使另一方受到损害。春秋时,晋国再次向虞国借道,打算消灭虞国的邻国虢国。虞公准备答应,虞国大夫宫之奇竭力劝阻说:“虢国是虞国的外部屏障,虢国灭亡了,虞国也会跟着遭殃。借道一次已经够严重的了,难道还允许他们第二次吗?俗话说‘辅车相依,唇亡齿寒’,我们不能自招祸患啊!”虞公不听劝阻,答应借道伐虢,晋国灭掉虢国后果真也把虞国消灭了。(见《左传·僖公五年》) 唇亡齿寒chún wáng chǐ hán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觉得冷。比喻关系密切,利害相关(1)。《宫之奇谏假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面颊和牙床是相互依存的,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 唇亡齿寒 婉指密切相关的事物,其命运总是息息相关。如同一个人失去了嘴唇,牙齿就会遭罪。 字数:42 - 来源:委婉语应用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 ☚ 赤地千里 赤舌烧城 ☛ 唇亡齿寒 唇亡齿寒嘴唇没有了,牙齿露在外面会感到寒冷。比喻利害关系十分密切。亡:无,没有。 ☚ 唇齿之邦 遏渐防萌 ☛ 利害 利害利弊 利病 得失 休戚 ☚ 各种程度的利益 有益 ☛ 唇亡齿寒成语。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互相依靠,彼此利害关系十分密切。《左传·僖公五年》:“晋侯复假道于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左传·哀公八年》:“夫鲁,齐晋之唇,唇亡齿寒,君所知也。” 唇亡齿寒 079 唇亡齿寒喻邻国间利害之相关。晋献公十九年 (前658),晋以良马和璧向虞国假道攻虢,虞君不听大夫宫之奇劝谏,应允。3年后,晋又向虞假道攻虢,宫之奇以“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劝谏,又遭拒绝。时过3个月,晋灭虢后,虞亦被灭。 ☚ 外交政策及原则 弭兵之会 ☛ 唇亡齿寒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互相依靠,彼此利害关系十分密切。《左传·哀公八年》:“夫鲁,齐晋之唇,唇亡齿寒,君所知也。” 唇亡齿寒chún wáng chǐ hánif one of the two interdependent things falls,the other is in danger; if the lips are gone,the teeth will feel the cold; share a common lot; the teeth are exposed when the lips are gone; when the lips perish,the teeth become cold 唇亡齿寒share a common lot; If the lips are gone,the teeth will be exposed;If one of two interdependent things falls,the other is in danger 唇亡齿寒chún wánɡ chǐ hán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关系亲密。if the lips are gone,the teeth will be cold,if one falls,the other is in danger, share a common lot 唇亡齿寒chún wáng chǐ hán【解义】互相依赖,一方有难,另一方就有危险。比喻互相依存,利害关系密切。 唇亡齿寒chún wáng chǐ hán嘴唇没了,牙齿就冷。比喻二者利害相关。《左传·僖五年》:“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墨子·非攻中》:“古者有语:唇亡则齿寒,赵氏朝亡,我夕从之。”《三国志·吴志·华覈传》:“唇亡齿寒,古人所惧。” 唇亡齿寒春秋时期,由于东周王朝日渐衰败,各诸侯国都想并吞他国,取代周王朝。 唇亡齿寒chún wánɡ chǐ hán亡:失去。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双方关系密切,利害相依。《左传·僖公五年》:“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guó)之谓也。” 唇亡齿寒chún wánɡ chǐ hán【释义】比喻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唇亡齿寒chún wánɡ chǐ hán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冷。比喻双方利害关系密切,失去一方,另一方就会受损害。郭沫若《虎符》一:“赵国和我们是兄弟之邦,赵国亡了,秦国一定要来吞灭我们。我们不要忘记了‘~’的教训。” 唇亡齿寒chún wáng chǐ hán唇齿相依 唇亡齿寒chún wáng chǐ hán亡:失去。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双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唇亡齿寒chúnwáng-chǐhán《左传·僖公五年》:“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比喻关系密切,利害攸共,一损俱损。参见“辅车相依”。 唇亡齿寒chún wánɡ chǐ hán解释 嘴唇缺失的话门牙就会寒冷。后用来比喻双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唇亡齿寒chún wánɡ chǐ hán嘴唇没了,牙齿就会冷。比喻相邻双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多用于指两个邻国。也作“唇竭齿寒”。 唇亡齿寒chún wánɡ chǐ hán嘴唇没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双方关系密切,失去一方,另一方就受到威胁损害。 唇亡齿寒chún wánɡ chǐ hán【解义】 互相依赖,一方有难,另一方就有危险。比喻互相依存,利害关系密切。 唇亡齿寒chún wánɡ chǐ hán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受寒冷。比喻双方利害关系密切,失去一方,另一方也会受损害。这是《左传·僖公五年》中的故事: 春秋时,虢(ɡuó)国与虞国相邻接壤,晋国要攻打虢国,必须从虞国借道通过。虞国大臣宫之奇劝国君不要借道给晋国,他说虢国是虞国的外围,虢亡,虞也必亡,就像嘴唇跟牙齿的关系,“唇亡齿寒”。但是国君不听。果然,晋灭虢后,回来时顺手也灭掉了虞。刘凤舞《民国春秋》:“此时福建督军李厚基因皖系失败,桂系紧逼,亦感到自身地位岌岌可危。若不联合陈炯明共同抵御桂系,将有~之虞(忧虑)。” 唇亡齿寒chun wang chi han亡:无。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双方相互依存,利害相关。语本《左传·僖公五年》“辅车相依,~。” 辅车相依 唇亡齿寒fǔ chē xiāng yī;chún wáng chǐ hán辅:面颊骨;车:牙床骨;亡:没有。比喻彼此关系十分密切,利害一致。《左传·僖公五年》:“谚所谓‘~’者,其虞、虢之谓也。” 唇亡齿寒chúnwáng-chǐhán亡:失去,丢失。嘴唇没有了,牙齿就暴露在外,感到寒冷。比喻二者利害关系十分密切,失去一个,另一个便受到损害,或不能生存。多指相邻的国家彼此休戚相关。《左传·僖公五年》:“晋后复假(借)道于虞(周朝国名)以伐虢(Guó,周朝国名)。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142B【唇亡齿寒】chún wáng chǐ hán嘴唇没有了,牙齿露在外面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利害关系十分密切。常指邻国之间休戚相关。亡:失去。 唇亡齿寒chúnwáng-chǐhán〔并列〕 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关系密切,利害相关。语出《左传·僖公五年》:“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朱苏进、胡建新《康熙帝国》:“鳌拜:遏公啊,你要明白,我一旦倒台了,下一个就是你。~哪!” 瓶罄罍耻;唇亡齿寒 瓶罄罍耻;唇亡齿寒píng qìng léi chǐ;chún wáng chǐ hán【上】瓶、罍:均指酒器,小的是瓶,大的是罍。小瓶里没有酒了,大瓶引以为耻。比喻彼此关系密切,利害一致。也形容物伤其类。《诗· 小雅· 蓼莪》:“瓶之罄矣,维罍之耻。”朱熹集传:“言瓶资于罍而罍资瓶,犹父母与子,相依为命也,故瓶罄矣,乃罍之耻。” ☚ 莫逆于心;相与为友 亲如手足;契若金兰 ☛ 唇亡齿寒chún wáng chǐ hán即失去嘴唇,牙齿就会受寒。比喻利害关系非常密切。《左传·僖公五年》:“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之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