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人中黄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人中黄 【概况】: 异名 甘草黄(《医林纂要》),甘中黄(《现代实用中药》)。 基源 为甘草末置竹筒内,于人粪坑中浸渍后的制成品。 历史 本品首见于《日华子本草》,曰:“治天行热疾。”《本草备要》、《本草求真》等均有收记。《中药大辞典》亦收载药用。 。【生药】:采集 磨成粗粉,装入一端有节的竹筒内,另一端用塞塞紧,松香封口,将竹筒刮去篾青,浸入清水粪坑中,放置2~3个月,一般冬季浸入,翌春取出,用清水漂2~3周,以无臭为度。 阴干后,劈破竹筒,取出,晒干。 鉴别 完整者呈圆柱形,外表及断面均黄色,稍粗糙,可见到甘草纤维,外表有时附有灰黄色竹衣残片。 质紧而坚硬,表面易于剥落。气特异,味苦、微甘。 以干燥、不霉者为佳。 。【药性】: 性味 甘,寒。 ❶ 《本草汇言》:“苦、微甘,大寒。” 归经 入心、胃经。 ❶ 《本草备要》:“入胃。” 功效 清热,凉血,解毒。 主治 伤寒热病,大热烦渴,热毒斑疹,咽喉肿痛,丹毒,疮疡。 ❶ 《日华子本草》:“治天行热疾。”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布包),6~9g;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 伤寒温疫非阳明实热者不宜用;痘疮非火热郁滞因而紫黑干陷倒靥者不宜用。 。【临床应用】:方选和验方 ❶ 人中黄丸(《松峰说疫》):“辟瘟:人中黄不拘多少,饭为丸。绿豆大,下15丸。” ❻ 清咽人中黄汤(《疫喉浅论》)治少阴疫喉,咽腐不利,烦满昏寐,脉细数,身热痧隐,邪未宣达,火已鸱张:人中黄、豆豉、浙贝母、牡丹皮、玄参、连翘壳、金银花、木通。 加白蜜20g,水煎服。” 。【医药家论述】:食疗 《四川中药志》:“用人中黄兑白糖开水服。治大热发渴。” 黄宫绣《本草求真》:“人中黄,书载功专入胃解毒,以其味甘故也。其解五脏实热,以其气寒故也。”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