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乌古部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乌古部部族名。亦作乌古里、乌虎里、乌骨里、于厥里、羽厥里、于厥、羽厥、奴厥律等。辽初始见于史,是唐代室韦之乌素固部发展演变而来。其分布范围则比原乌素固部有了扩大,从胪朐河(克鲁伦河)扩延到于谐里河(哈拉哈河)和海勒水(海拉尔河)一带。是契丹北边的一个较大的部族。主要从事畜牧业,兼事渔猎,还初步有了农业。盛产牛、羊、驼、马及皮毳之物,以与契丹等族交易。辽初屡遭契丹征伐。神册四年(919),太祖耶律阿保机大举征讨,该部降附。后成为辽五十九属国之一。金太宗天会二年(1124),始归附金朝。金置乌古迪烈统军司(后改为招讨司),以统辖之。十三世纪初,为蒙古所并,遂被融合。 乌古部亦称“乌古里”、“乌骨里”、“乌虎里”、“于厥”、“于厥里”、“于骨里”、“羽厥”、“妪厥律”等。中国古部落名。辽代始见于史。位于契丹北,以海拉尔河和克鲁伦河下游为中心,南至洮儿河上游,北抵额尔古纳河,东邻黄室韦,西接敌烈部。辽神册四年(919)为契丹所破,被列为辽五十九属国之一,但仍叛服无常。辽先后置乌古部指挥使等官及乌古敌烈部都统军司统之。辽保大四年(金天会二年,1124)归降金朝。金置乌古迪烈统军司,后改招讨司,进行统辖。十三世纪初并于蒙古。以牧业为主,盛产良马,也从事渔猎,有初步农业、手工业,以牛羊驼马与契丹等交易。 乌古部中国古代北方部落名。又称乌古里、乌骨里、乌虎里、于厥、于厥里、于骨里、于谐里、尉厥里、羽厥、妪厥律等。辽代始见于史书记载,为人数众多的部落集团,分布于今克鲁伦河下游、呼伦湖、哈拉哈河及根河、海拉尔河等地。南至洮儿河上游,北抵额尔古纳河,东领黄头室韦,西接※敌烈部。其居地水草丰美,主要以游牧为业兼营渔猎,盛产良马。常与契丹相攻。辽神册四年(919),大部分为契丹所破,被俘获1.24万人,牛马、车乘、庐帐、器物20余万,举部降附于契丹。其后不断向辽朝进贡,被列为辽59属国之一。对辽叛服无常,辽先后置乌古部指挥使及乌古敌烈部统军司以统之。曾为辽讨伐茶扎剌等部。金天会二年(1124),与敌烈部同降附金朝,金朝设置乌古迪烈统军司(后改为招讨司)进行统辖。13世纪初为蒙古所并。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