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现代旅游概况
湖南现代旅游业,起步于本世纪70年代末。10多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决策和相关行业的支持下,湖南旅游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资源开发方面,全省以京广、湘黔、湘赣、枝柳四条铁路和长沙、张家界两大国际机场为依托,经过认真规划和建设,初步开辟了长沙、韶山、武陵源、岳阳 (洞庭湖)、衡阳 (南岳)、猛洞河、吉首 (凤凰)、桃花源、郴州、永州 (浯溪)、九嶷山、炎帝陵(桃源洞),邵阳 (崀山)、益阳(沅江、桃花江)、娄底 (湄江)、怀化16大旅游区,形成了“东一线”、“西一片”、“中一带”的格局。在基础服务设施方面,“七· 五”至“八· 五”期间,全省各方面累计投资10多亿元人民币,对宾馆饭店及其他服务设施进行了扩建改造,很短时间内就形成了相当规模的接待能力,保证了旅湘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的需要。在市场开发方面,经过多年的不懈宣传,湖南旅游在海内外的知名度越来越高,湖南的旅游客源已由过去单一的港澳台地区发展到日本、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加拿大、俄罗斯、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内游客已由本省发展到东南沿海省市和中原省区的大中城市,客源市场呈多层次、多元化结构。1979年至1995年,全省接待的旅游人数、旅游创汇和收入,均超过两位数以上的年增长速度。1995年,全省接待的入境旅游者已达到17.73万人次,旅游创汇6499万美元,接待国内游客3200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60亿元,整个旅游行业的直接产出,超过6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