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货物吞吐量
简称“港口吞吐量”。在一定时期(如一年)内,由水运进出港区范围,并在港内进行装卸作业的货物总数量,以吨为计算单位。自港口装船运出的货物,计算一次出口吞吐量; 由水运运进港口并卸下的货物,计算一次进口吞吐量。港口吞吐量是衡量港口运输生产任务或实绩的主要数量指标。港口吞吐量的大小,反映着港口规模、港口生产能力和它在物资交流和旅客运输中起的作用,这是进行港口设计规划、基本建设投资、劳动力配备和编制港口生产计划的主要依据。另外,从港口吞吐量的构成、流向等的变化,可以分析各港口之间的经济联系、港口腹地生产配置和对外贸易发展的情况,对整个国民经济合理配置和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港口吞吐量按统计范围分为:
❶全港范围吞吐量。它是经由水运进运出,由在港章规定并经政府机关划定的港区码头上装卸的货物数量。
❷港务局业务范围吞吐量。它是经由水运进运出港区及其所属站、点,并在港务局管辖的码头上装卸的货物数量,以及交通部直属水运企业船舶和外国船舶在物资部门、地方航运部门专用码头上装卸的货物数量。
❸本港吞吐量。它是指经由水运进运出港区,只在港务局管辖的码头上装卸的货物数量。本港吞吐量是计算港口企业收入和成本的基础。凡是与港务局收入成本无关的吞吐量不应列入本港吞吐量。影响港口吞吐量的因素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
❶港口所在地域经济发展的状况和社会政治形势;
❷货源状况;
❸国家的经济政策和对外贸易关系;
❹港口集疏运条件;
❺港口进出港航道及港池水深条件;
❻码头、泊位规模及技术装备条件;
❼港口装卸机械设备技术状况;
❽港口职工素质及管理现代化程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