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余姚腔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余姚腔

余姚腔

古代戏曲声腔。因形成于绍兴府的余姚(今属浙江)而得名。陆容《菽园杂记》称:明成化年间,余姚已出现“有习为倡优者,名曰戏文子弟,虽良家子弟不耻为之”的情形。嘉靖年间流传到常州、润州(今江苏镇江)、池州(今安徽贵池)、太平(今安徽当涂)、扬州、徐州等地。结构为联曲体的传奇体制。演唱时只用鼓板,不被管弦。用“滚调”唱法。在池州、太平一带的余姚腔,又同弋阳腔及当地民间曲调汇合而形成青阳腔。明末以后渐趋衰落。与海盐腔、昆山腔、弋阳腔并称为明代南戏四大声腔。从明末起流行于绍兴的调腔,一般认为即余姚腔的遗响。

☚ 海盐腔   弋阳腔 ☛
余姚腔

余姚腔

古代戏曲声腔、剧种。因形成于浙江余姚 一带而得名。明中叶与昆山腔、海盐腔、弋阳腔合称南曲四大声腔、剧种。大约形成于元末明初,明成化、弘治年间有了进一步发展,嘉靖时已流播到江苏的常州、阔州、扬州、徐州和安徽的池洲、太平等地,并与当地民间曲调汇合而形成了青阳腔。明末逐渐衰落,只在绍兴 一带的调腔戏曲中保留了部分声腔。
余姚腔长期活跃于民间,采用传奇剧本的南曲联曲体制,俚词肤曲,杂白混唱,以曲代言,有滚白和滚唱。脚色以生、旦、净、丑、末为主。后,唱腔间用北曲,形成南北合套的体制。

☚ 海盐腔   弋阳腔 ☛
余姚腔

余姚腔

是明代南戏四大声腔之一,产生于浙江余姚县。余姚腔来源于当地的秧歌土戏,只用打击乐器伴奏,不用弦乐器和管乐器,后场用人声帮腔、唱腔吸收了当地流行的民歌小曲。
余姚腔流行于常州、润州(今江苏镇江)、池州(今安徽贵池)、太仓、扬州、徐州一带。后由于江西弋阳腔的发展而成为南北通行的声腔,余姚腔逐渐衰落。明末起,流行于绍兴的调腔,认为是余姚腔被保留下的痕迹或是其声腔支派。

☚ 海盐腔   柳子腔 ☛
00001112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3:4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