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清世祖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清世祖1638—1661即爱新觉罗·福临。清代皇帝。满族。1643—1661年在位。清太宗(皇太极)第九子。年仅六岁即位,年号顺治。由其叔父睿亲王多尔衮、郑亲王济尔哈朗辅政。顺治元年(1644)入关, 击败李自成农民起义军, 迁都北京。封多尔衮为摄政王,继续征江南,镇压农民起义军和人民反清斗争。二年,下圈地、薙发令,激起各地人民激烈反抗。三年,颁布《大清律》。四年,停济尔哈朗辅政,由多尔衮独断国事。五年,下谕允许满汉联姻。七年, 皇父摄政王多尔衮死,始亲政,但实权仍由 “议政王大臣会议”掌握。将上三旗调整为镶黄、正黄、正白三旗。九年,停诸王、贝勒、贝子管理部务, 从而提高君权, 加强中央集权制。为削弱郑成功等沿海一带反清势力,切断他们与内陆的联系。十七年,颁布迁海令。禁止文人结社,以加强封建统治。谥章。 清世祖即福临,见该条。 清世祖 清世祖1638—1661即福临,姓爱新觉罗,满族。皇太极第九子,母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崇德三年生。八年皇太极患脑充血死,因没有指定皇位继承人,两黄旗主张拥立豪格; 两白旗主张拥立多尔衮。双方争执十分激烈,于是产生了一个立皇太极第九子的折衷方案。年仅六岁的福临被拥立继位,年号顺治,是为世祖,在位十八年。福临即位后因年幼,由叔父睿亲王多尔衮、郑亲王济尔哈朗辅政。顺治元年 (1644) 五月,清军在多尔衮率领下入关,击败李自成农民军,进占北京。同年十月迁都北京。加封多尔衮为叔父摄政王,济尔哈朗为信义辅政叔王。挥军南下,陆续铲除南明政权,用武力统一海内。下圈地、剃发、逃人之法令,激起各地人民的抗清斗争。四年停止济尔哈朗辅政,国事由多尔衮独断。次年又尊多尔衮为皇父摄政王 七年多尔衮死,福临开始亲政,推行了一些改革: 将内三院改为内阁,使内阁成为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重要机构,借此剥夺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 规定以正黄、镶黄、正白旗为上三旗,归皇帝直辖,限制和削弱八旗贵族势力; 不顾满族守旧大臣的反对,重用汉族官吏,提倡汉文化,改变各衙门只许满官掌印的旧例,汉官亦可掌印; 改变铸钱只用满文而兼用满汉文; 颁布清第一部成文法典——《大清律》; 颁行《赋役全书》,同时设立宦官十三衙门。十八年正月死于天花。谥号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庙号世祖。葬孝陵 (今河北遵化)。遗诏三子玄烨继嗣,“特命内大臣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为辅臣”。有后妃十八人。皇后博尔济吉特氏为多尔衮所定,两年后被废。顺治十一年六月又册立科乐沁部蒙古贝勒绰尔济女儿博尔济吉特氏为皇后,史称孝惠章皇后。内大臣鄂硕的女儿董鄂氏最受宠爱,其夫一死便被接进官,立为贤妃,又晋皇贵妃,董鄂妃死,福临辍朝五日,亲自守陵,并几次哭倒在灵堂里。追封为皇后,亲撰《行传》,令人立传。传说顺治因此事出家,去山西五台山当了和尚,与历史不符。有子八人。 ☚ 清太宗 清圣祖 ☛ 清世祖见 福临 清世祖1638—1661即爱新觉罗·福临。满族。皇太极第九子。清朝皇帝1644—1661年在位。年号顺治。为帝时未满六岁。同叔父济尔哈朗和多尔衮辅政。顺治元年(1644)入关,迁都北京。封多尔衮为皇父摄政王。加紧镇压农民起义军,并积极进攻南明,以夺取全国的统治。实行圈地、拘捕逃人、并薙发令,激起了各地人民的强烈反抗。四年(1647),停止济尔哈朗辅政,国事由多尔衮独揽。七年(1650),多尔衮死,开始亲政,直接掌握上三旗(正黄、镶黄、正白),限制和削弱八旗贵族势力;以软硬兼施、抚剿并用手法,继续向西南用兵,加紧镇压各地反清势力;提倡汉文化,拉拢和安抚汉族地主、官僚;实行屯田开荒,奖励乡绅地主召民垦荒,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修订《赋役全书》,搜刮民脂民膏;公布《大清律》,加强封建统治。十八年(1661),因染天花病死于养心殿。葬孝陵,谥号章皇帝,庙号世祖。 (参考图574)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