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淠史杭灌溉工程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淠史杭灌溉工程 淠史杭灌溉工程Pishihang guangai gongcheng江淮丘陵地区大型水利工程,目前我国最大的农灌区。在安徽省西部和河南省东南部。由淠河、史河、杭埠河三个灌区组成,是以灌溉为主,兼有排水、通航、发电等效益的综合利用水利工程。灌区内的淠河、史河都是淮河的支流,前者发源于大别山东北坡,向北流经霍山、六安、寿县等地,于正阳关附近注入淮河,全长248公里;后者也发源于大别山东北坡,向北流到河南固始的蒋家集汇入灌河,然后继续北流在三河尖入淮河,全长211公里。杭埠河发源于大别山后,向东北流入丰乐河,最后注入巢湖。这些河流主要河道的河床,均低于耕地10—20米,河水很难被用来灌溉农田。然而这一地区各季节降水极不均匀,夏季降水量集中了全年的60%,而农作物特别需水的春秋季节雨水却很少。据史料记载,1949年前的300年内,该地区较大自然灾害就有134次,其中以旱灾最多,平均每5年要发生大旱一次。为了解决农田用水问题,1958年开始动工兴建淠史杭综合利用水利工程。至1970年完工止,全区共建成三座渠首工程,13 068条干、支、斗、农渠,总长2万多公里,各类建筑物13万座,中小型水库1 186座,塘坝21万多口,提水补给站39座,挖填土石7.1亿立方米,灌溉农田近1 200万亩。三条渠首工程:横排头、红石嘴、杭埠河灌区分别位于三条河流上游,其中属淠河灌区的横排头,是由一条长500米的溢流坝、五孔进水闸、四孔冲沙闸和一座船闸组成。高达6.75米的溢流坝能抬高上游水位,形成一个人造湖。洪水期间可泄洪8 400秒立方米。灌区进水闸每孔各宽5米,进水流量为300立方米/秒。从响洪甸、磨子潭、佛子岭水库引出的水,可通过它源源不断地输入淠河总渠。冲沙闸每孔宽5米,它既可排沙又可泄水。总干渠全长44公里,底宽60米,它与下面20多条全长800多公里的干渠相连,灌溉着600多万亩农田。红石嘴渠首工程位于史河灌区,它把梅山水库的水引到史河总干渠。杭埠河灌区渠首工程,是可容水7亿立方米的龙河口水库,它主要包括一个王坝、九个副坝、两个进水闸兼发电站、一个溢洪道。除了上述渠首工程外,还有建于丰乐河上的将军山渡槽和倒虹吸等著名水利设施。将军山渡槽长894米,共有16孔,每孔净跨50米,槽内可行船只。在连接流入长江水系的杭埠河与流入淮河水系的淠河上起着关键作用。倒虹吸是丘陵山岗上建筑的特殊水利工程,如寿县瓦西分干渠上的石集倒虹吸等,它是由三条内径各为1.5米,全长各124.8米的钢筋水泥管道,埋在石集航道的河底,各走各的路,互不干扰。兴建这种倒虹吸一般要比渡槽省材料,同时又方便维修。淠史杭灌溉工程的建成,使境内10多个县市一跃成为当地重点商品粮产区,每年向国家提供的商品粮各县都超过1.5亿公斤以上。其中寿县、霍邱、六安三县市,提供的商品粮达5亿公斤以上。 淠史杭灌区图 ☚ 宁夏灌溉工程 苏北灌溉总渠 ☛ 淠史杭灌溉工程 淠史杭灌溉工程淠史杭灌溉工程始建于50年代,是我国丘陵区最大的灌溉工程之一,也是治淮主要重点骨干工程之一。淠史杭灌区地处安徽省中、西部,跨长江、淮河两大流域,是淠河、史河、杭埠河3个毗邻灌区的总称(其中淠、杭两灌区通过淠杭干渠和杭淠分干渠相通)。灌区范围包括寿县、霍邱、舒城、金寨、六安、庐江、肥西、肥东、长丰、合肥郊区及河南的固始、商城等县(市、区)。总面积1.41万平方公里,其中皖境1.31万多平方公里,豫境977平方公里。设计灌溉面积,近期1124万亩(远景1198万亩),其中皖境1026万亩,豫境98万亩;目前实灌面积840万亩,设计灌溉保证率为80%。灌区水源有渠首以上的过境水(主要通过佛、梅、响、磨、龙5大水库调节),灌区内地面径流和淮河、巢湖等自然河湖水。 ☚ 新汴河 驷马山引江工程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