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海豚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海豚hǎitún哺乳动物,身体纺锤形,有背鳍,背部青黑色,腹部白色,喙细长,生活在海洋中,以鱼虾、乌贼等为食物。 海豚hǎi tún哺乳动物。生活在海洋中。1623年艾儒略《职方外纪》卷之五:“西国取海豚,尝藉仁鱼为招,每呼仁鱼入网,即入,海豚亦与之俱;俟海豚入尽,复呼仁鱼出网,而海豚悉罗矣。” 古代名物 > 獸畜類 > 水獸部 > 海豚科 > 海豚 海豚 hǎitún 亦稱“海豚魚”、“海豨”。水棲獸類。鯨目,海豚科。形似魚,長圓如紡垂;身長二米餘,體側常有一、二條暗紋。嘴尖、額突,上下頜各有近百顆尖細牙齒,以魚蝦為食。腦發達,甚聰穎,可學會很多復雜動作。喜群棲,善助人,甚得人們喜愛。《爾雅·釋魚》:“ 海豚【同义】总目录 海豚海狶 水生动物 水生动物水族 阴族 蛟鼋 蛟螈 蛟螭 蛟虯 蛟蜃 鬐介 ☚ 动物 两栖动物 ☛ 海豚dolphinDelphinus delphis L.,又称真海豚。哺乳纲,鲸目,海豚科。长2~2.5m。体纺锤形。喙细长,额部隆起不明显。上下颌各有尖细的齿90~110枚。胸鳍三角形,末端尖。背鳍三角形,中大,上端尖,略呈镰状。背面蓝黑灰色,腹面白色;体侧土黄色及灰色,常有1~2暗纹;胸鳍基部有一暗纹延伸至下颌;眼眶黑色。常群游海面。主食群游鱼,如鲱、沙丁鱼等,也食乌贼。大脑沟回复杂,能学会许多复杂动作,并有较好记忆力。分布于三大洋温带和热带各海区;中国沿海均产。肉可食,脂肪可制油,皮可制革。 海豚 海豚小型齿鲸类动物的统称。哺乳纲鲸目齿鲸亚目,共有60多种。主要种类有真海豚、宽吻海豚、点斑原海豚、蓝白原海豚、太平洋短吻海豚、江豚等。海豚科的海豚体长2~2.5 m,上下颌各有尖细齿90~110枚。淡海豚总科有5种。海豚肉可食用,脂肪可制油、皮可制革,驯养的还可作观赏。 海豚 海豚haitun脊椎动物,哺乳纲,鲸目,齿鲸亚目,海豚科的总称。最宜饲养者为镰鳍斑纹海豚,(Lagenorhynchus obliquidens)体形似鱼,长2~2.3米,有背鳍,呈镰刀状。上、下颌各有尖细的同型齿46~66个。体侧通常有1条明显黑带。背黑、腹白,体侧近灰色,并有细条纹。常群游海面,以小鱼、乌贼、等为食。大脑沟回复杂,在水族馆中能学会许多复杂动作,并有较强记忆力。分布各海洋中,肉可食,皮可制革,脂肪可制油。 图428 镰鳍斑纹海豚 ☚ 虎鲸 灵长目 ☛ 海豚 海豚Haitun完全适应于水中生活的一类哺乳动物,隶属于鲸目海豚科,共有32种。多数生活在海洋中,少数分布在淡水水域。其中最常见的一种是普通海豚,学名为Delphinus delphis。体型似鱼,没有明显的颈部。体长1.5—2.5米,为鲸类中体型较小的种类。背部灰蓝色,腹面乳白色。在背鳍中央有一个三角形的颜色较浅的区域。喙部突出如喙,上下颌均生有数量较多的圆锥形牙齿。喜群居,常数十只至数百只集成一群。在海洋中游泳能力很强,每小时速度可达50—100公里。行动敏捷,善于潜水,还常常突然从海水中跃出水面,在空中划一条弧线再落入水中。主要以各种鱼类为食,尤其喜欢取食鲱鱼、沙丁鱼、带鱼、黄鱼等。常追随鱼群活动。大脑十分发达,脑与身体体积的比例仅次于人类,在大脑的表面也具有明显的沟和回。具有精密的声纳系统,能够利用超声波定位的机制准确无误地识别目标。目前已成为现代仿生学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 ☚ 鲸 虎 ☛ 海豚dolphin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