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内Nèi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山西之运城、陕西之韩城、湖北之武汉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姓氏。《续通志·氏族略》 亦收; 初见於 《姓苑》,未详其源。(按: 《中国姓氏大全》 称: “为内史氏所改。” 可供参考。)
《续通志》 引例: “汉内宜之,谋士。” (按: 《中国古今姓氏辞典》 引作“内宣之”。)《姓氏词典》 引作“内容之”,盖宜、宣、容,形近而讹。录之以备考。

内nèi

内部,指朝廷内。《大雅·荡》三章: “流言以对。寇攘式内。”毛《传》:“对,遂也。”郑《笺》: “式,用也。”孔《疏》:“何为不用善人,反更信任强御众怼为恶之人,为流言以遂,成其恶事者,又寇盗攘窃为奸宄之人,王信任之,使用事于内。”

☚ 中陵   内讧 ☛

读音n·a(ˋ),为a韵目,属a—ia—ua韵部。诺答切,入,合韵。
❶同“纳”,纳入。

上一条: 下一条:

读音n·ei(ˋ),为ei韵目,属i—ei—ui韵部。奴队切,去,队韵。
❶与“外”相反。里面;内里。
❷称妻子的家属。如:内弟。
❸特指妻。
❹内脏。
❺内心。
❻亲近;亲近的人。
❼皇宫。

上一条: 下一条:

〔nei〕nhangs: 屋~。nhangs bloud.
内部 〔nei bu〕 goud nhangs;neib bub.
内弟 〔nei di〕 bud qub.
内行 〔nei hang〕 zeab hangx.
内踝 〔nei huai〕 bid baodhlaob.
内兄 〔nei xiang〕 bud qubnab.
内兄内弟 〔nei xiong nei di〕bud qub bud goud.

ㄋㄟˋnèi0715房屋。闽语。广东潮州〖lai35〗。伊他有二间~。《礼记・檀弓上》:「不昼夜居于~。」《汉书・晁错传》:「家有一室二~。」唐颜师古注引张晏曰:「二~,二房也。」家,家里。闽语。广东潮州、汕头〖lai35〗。女你~有几人。翁辉东《潮汕方言・释宫》:「俗呼家屋为~回家曰去~。」广东揭阳〖lai35〗。伊无在~。广东潮阳〖lai313〗。装。闽语。福建建瓯〖no44〗、顺昌〖lue53〗。刺入。兰银官话。甘肃武威。李鼎超《陇右方言・释言》:「今谓刺入曰『~』。」内行。吴语。浙江温州〖nai22〗。他很~。那。冀鲁官话。河北玉田。清光绪十年《玉田县志》:「谓那为乃,又谓之~。…示以某人曰~位。」你。吴语。浙江嘉兴。

内nei

❶皇宫,大内。白居易《长恨歌》:“西宫南~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❷国家或朝廷内部。贾谊《过秦论》:“~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连衡:连横,战国时期秦国的一种外交政策。斗:使……争斗。)
❸内心或内室。《资治通鉴·汉建安十三年》:“~怀犹豫之计。”《汉书·晁错传》:“家有一堂二~。”(堂:靠近外边的正屋。)(na):通“纳”。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事》:“公受珠,~所著披袄中,纫之。”(著:穿。纫之:把它缝在里面。)《史记·秦始皇本纪》:“百姓~粟千石,拜爵一级。”(粟:粮食。石:重量单位,一百二十斤为一石。拜:授予。爵:爵位。)李斯《谏逐客书》:“却客而不~。”(却:拒绝。)

〈隐〉宋代市语指肉。见《绮谈市语·饮食门》。

内nèi

❶里面(跟“外”相对)
 △ ~河|~部。
❷指内脏或内心
 △ ~热|~省。

内nèi


❶里面的;跟“外”相反:~地︱~陆︱~河︱~涝︱~政︱~务︱~勤︱~心︱~疚(jiu) ︱~省(xing)︱~部︱~中︱~线︱~容︱~情︱~幕︱~在︱~因︱~涵(han) ︱~宅︱~廷︱~景︱~服︱~衣︱~胎︱~销︱~伤︱~详︱~债︱~争︱~战︱~乱︱~讧(hong) ︱~难(nan)︱~应(ying)︱~奸︱日~︱年~︱圈~︱分(fen)~︱国~︱海~︱宇~︱境~︱城~︱市~︱关~︱室~︱局~︱~外交困︱~忧外患︱~外夹攻︱~顾之忧︱外圆~方︱色厉~荏(ren)。
❷妻子;妻子的亲属:~助︱~人︱~子︱~亲︱~弟︱~兄︱~侄︱惧~。
○~行(hang) (对某项工作或技术有丰富的经验;指具有这种经验的人) ︱五~(五脏) ︱大~(旧时指皇宫)︱五~如焚。

内nèi

❶ 表示方位,里头、里面,与“外”相对:内外│任期内│内部参阅。
❷ 指妻子或妻子的亲属:贱内│内兄。
❸ 指内脏或内心:内疚│色厉内荏│五内俱焚。
❹ 指皇宫,宫内:东内│大内。

(1次) 读作“訥”。木讷朴实而不善辞令。文质疏~兮《章·怀》


(6次)
❶内心。羌~恕已以量人兮《离》 ~厚质正兮《章·怀》 心冤结而~伤《章·悲》 ~惟省以端操兮 ~欣欣而自美兮《远》
❷里面。~鸧鸽鹄《大》

内nà

同“肭”,肥。《大招》:“内鸧鸽鹄。”朱熹集注:“内与肭同,肥也。”
另见“nèi”


内nèi

❶内心。《周易·坤》:“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孔颖达疏:“内,谓心也。”《怀沙》:“文质疏内兮,众不知余之异采。”一说“内”通“讷”,木讷。洪兴祖补注:“内,旧音讷。疏,疏通也。讷,木讷也。”朱熹集注:“文质,其文不艳也。疏,迂阔也。内,木讷也。”姜亮夫通故:“内,讷之借。‘文质疏内’,言文疏质内,文谓其外表,疏者谓其无繁缛之饰也,与讷正为对文;质谓其本质本体,内者谓其木讷不善言也。戴震云:‘文质疏内,言文不过质,望之似疏,又且内藏也。’以内藏释内,即讷也……‘文质疏内’,即文疏质讷也,言外不繁缛,内则质直,故下文承以‘众不知余之异采。’异采者,非凡采,以朴质为异也。”一说“内”,指内心,内在之品质。王逸注:“言己能文能质,内以疏达,众人不知我有异艺之文采也。”蒋骥注:“疏内,疏通于内也。”汤炳正《楚辞类稿》:“据《论语》记孔子的话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可见古人‘文’‘质’对举以衡量人的品行,是由来已久的。《怀沙》的‘文质’,当然应当如此解释。至于‘疏内’一语,则说者并不一致。如1. 洪兴祖《楚辞补注》云:‘疏,疏通也。’‘《释文》“内”如字。’按:训‘疏’为‘通’,乃古今之达诂;读‘内’为内外之‘内’,亦文从字顺。所谓‘文质疏内’即‘文质彬彬’,不仅见之于外,而且通之于内。这跟《思美人》所谓‘满内而外扬’,殆属同一意义。”按:两说相较,当以后一说为上。因为前云“怀瑾握瑜兮,穷不知所示。”后紧接亦云“材朴委积兮,孰知余之所有。重仁袭义兮,谨厚以为丰。”“委积”乃积累、积蓄之意,而非累积不用之意。此几句一脉相承,是说自己内怀忠贞之质,德义之行,而不为外人所赏识。《离骚》:“羌内恕己以量人兮。”
❷ 内部;里面。《橘颂》:“精色内白。”
另见“nà”

内nei

内宾1 内参 内部 内场 内臣 内存 内弟 内地 内定内耳 内封 内服 内阁 内功 内海 内涵 内行 内耗 内河 内讧 内画 内踝 内控2 内联3 内敛 内急 内奸 内景 内疚 内眷 内科 内裤 内涝 内里 内力 内乱 内贸 内幕 内难 内能内皮 内企 内迁 内勤 内亲4 内倾 内情 内热 内人 内容内伤 内室 内水 内胎 内贪 内廷 内退 内外 内务 内线 内详 内向 内销 内心 内省 内兄 内秀 内需 内衣 内因 内应内忧 内在 内脏 内贼 内宅 内债 内障 内招5 内争 内政内侄 内痔 内中 内助 内传(zhuan) 内资 内子 大内 分内关内 国内 海内 惧内 日内 五内 衙内 以内 内出血 内分泌内骨骼 内婚制 内寄生 内聚力 内流河 内陆国 内陆湖 内胚层内燃机 内斜视 内侄女 内掌柜 内部股票 内部粮票 内查外调内联外引6 内顾之忧 内紧外松 内视反听 内外夹攻 内外交困内外交流 内外有别 内省不疚 内移外吸 内应外合 内忧外患 内重外轻 五内如焚 外圆内方

内nei

里面(跟“外”相对):旅馆设备齐全,~有普通客房、套间、餐厅等|没有煮沸的水,~含微量金属和其他杂质|航空信由国~寄往英国,需要十来天时间|屋外大雪纷飞,屋~却温暖如春。

(同)里
(反)外

内nèi

❶里边;里头:后面便是一所古庙,里面有一美人在~看经独坐。(五·109)你把这有命无运、累及爹娘之物抱在怀~作甚? (一·133)
❷一定的人群中:~有一个张德辉,年过六十,自幼在薛家当铺内揽总。 (四八·1103) (茗烟)如今听贾蔷说金荣如此欺负秦钟,连他爷宝玉都干连在~,不给他个利害,下次越发狂纵难制了。(九·207)
❸内心:休信那妒妇花言巧语,外作贤良,~藏奸狡,他发恨定要弄你一死方罢。(六九·1688)(夏金桂)爱自己尊若菩萨,窥他人秽如粪土;外具花柳之姿,~秉风雷之性。(七九·1978)
❹特指宫禁内廷;如今天恩浩澣,一月许进~省视一次,见面是尽有的,何必伤惨。(十七—十八·401)


内nèi

古代名物 > 宫室類(上) > 專居部 > 帝居 > 内2
2  nèi

稱帝王所居。《逸周書·克殷》:“商辛奔内,登于鹿臺之上,屏遮而自燔于火。”《史記·汲黯列傳》:“[汲黯]以數切諫,不得久留内,遷東海太守。”唐·韋莊《延興門外作》詩:“緑奔穿内水,紅落過牆花。”《水滸傳》第八十二回:“太尉見說,隨即便入内里,奏知天子。”


古代名物 > 宫室類(上) > 居室部 > 内室 > 内1
1  nèi

内室;房室。《詩·唐風·山有樞》:“子有廷内,弗洒弗埽。”《儀禮·少牢饋食禮》:“宰夫以籩受,嗇黍,主人嘗之,納諸内。”俞樾平議:“納諸内者,納諸房也。古謂房室爲内。”《禮記·檀弓上》:“非致齊也,非疾也,不晝夜居於内。”鄭玄注:“内,正寢之中。”《漢書·晁錯傳》:“先爲築室家,有一堂二内,門户之閉。”顔師古注引張晏曰:“二内,二房也。”


古代名物 > 地物類 > 水部 > 涯渚 > 步頭 > 内
内  ruì

同“汭”。

内nèi

一作“线道”。宋代市语谓肉。《绮谈市语·饮食门》:“肉: 线道; 内。”

表、外;里、内

○表biǎo

(名)外面;外部:~面|~皮|~层|~里如一|~里山河|~里为奸|地~|外~|虚有其~| 由~及里。

○外wài

(名)外面;外部:~屋|~间 |~圈|~国|~地|~省|~单位|~强中干|门~汉|住在城~|吃里爬~|里里~~|扔到窗~|里应~合|人围得里三层,~三层|这药不是内服的,是~用的。

●里lǐ

(名)里面;内部:~应外合|~屋|~间 |柜子~|房间~没人|话~有话 | 由~到外。

●内nèi

(名)里面;内部:~衣|~屋|~河|~部 |~外交困 |~外夹攻|~外有别 | 请勿入~ | 国~ | 市~ | 室~ | 年~ | 外圆~方。

内←→外nèi ← → wài

内:里头;里头的。
外:外边;外边的。
【例】 从各地来的客车,正在一辆接 一辆地开进汽车站的大车门里。车站内外,一片闹嚷嚷的声音。(王汶石:《通红的煤》)

内nèi

〖名词〗
一、里面,内部。与“外”相对(31)。《超然台记》:彼游于物之内。——他们活动在“物”的里面。《阅江楼记》:此朕德绥威服,覃及内外之所及也。——这是我的恩德感化,威力慑服,广泛深入到国内外,才做到的啊。《信陵君救赵论》:古者人君持权于上,而内外莫敢不肃。——古时贤明的君主在上面掌握大权,朝廷内外没有人敢不严肃庄重的。
二、内心,心里(5)。《司马相如上书谏猎》:前有利兽之乐,而内无存变之意。——眼前有猎获野兽的快乐,内心却没有留心事故发生的思想准备。《杨恽报孙会宗书》:内怀不服。——心里不服气。《梅圣愈诗集序》: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内心有忧伤、思念、感慨、愤怒的郁抑情绪。
三、皇宫(2)。《诸葛亮前出师表》: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不应当有偏袒私心,使皇宫和相府法制不同。《争臣论》:尔有嘉谟嘉猷,则入告尔后于内。——你有好的计谋好的意见,那么就进到宫廷告诉你的君主。


内nà

〖动词〗
用同“纳”。收容,接纳(2)。《李斯谏逐客书》:向假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当初假使四位君主拒绝客卿而不接纳,疏远贤士而不任用,这就使国家没有雄厚富足的实况。《屈原列传》:赵不内。——赵国不肯接纳[怀王]。

内nèi

❶ 内部,里面,与“外”相对。《季氏将伐颛臾》:“今由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诸葛亮《出师表》:“不宜偏私,使~外异法也。”
❷ 内心。《论语·里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赤壁之战》:“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怀犹豫之计。”
❸ 内室。《诗经·唐风·山有枢》:“子有廷~,弗洒弗扫。”《仪礼·少牢馈食礼》:“主人尝之,纳诸~。”
❹ 帝王所居之处,皇宫。《逸周书·克殷》:“商辛奔~,登于鹿台之上。”(商辛:商纣王。鹿台:钱库名。)白居易《长恨歌》:“西宫南~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❺ 妻妾,女色。《左传·襄公二十八年》:“齐庆封好田而耆酒,与庆舍政,则以其~实迁于卢蒲嫳氏,易~而饮酒。”(内实:指宝物妻妾。)又《僖公十七年》:“齐侯好~。”
另见422页nà。


内nà

同“纳”。❶ 入,进入。《荀子·大略》:“其诚可比于金石,其声可~于宗庙。”
❷ 使进入,接纳,容纳。李斯《谏逐客书》:“向使四君却客而不~,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鸿门宴》:“距关,毋~诸侯,秦地可尽王矣。”
❸ 缴纳。《史记·秦始皇本纪》:“百姓~粟千石,拜爵一级。”
另见427页nèi。

妻子的别称。徐悱、白居易均有《赠~诗》。沈兼士《与杨树达》:“去岁~来,得快读近作。”

☚ 闺人   内人 ☛

里面 里头 里首 以内 深处
国内 海内 宇内 方内 率土
寰海

☚ 中   外 ☛

*

C4DA
(一)nei❶里头;里面:~部/~疚/~幕/~行/国~/年~。
❷妻子或妻子方面的亲属:惧~/~人/~弟/~侄。
❸皇宫:大~/~宰。
(二)na〈文〉与“纳”同。

亲近

亲近

亲(亲就;归亲;习亲;贴亲) 比(比近;比周;比昵) 狎(狎昵;狎近;狎比;狎妮;驯狎;惯狎)昵(昵狎;昵近;近昵;委昵) 友(~爱) 睦 亵 内(~人) 幸偎 燕 黩(黩近) 结好 洽比 着己 密切 同衾 厮勾 靠拢 接武 接席 接翼 贴近 近暱 近就 近习
亲近的:贴己 贴身体己
 最亲近的:贴心 贴肉
关系亲近:噬肤
交往亲近:游习 游款 通狎
与人亲近:接近
 亲近女性:倚翠
结识亲近:沾识
互相亲近:相戚
 彼此了解而亲近:知近
顺从亲近:慎比
 驯服可亲近:驯狎
和谐亲近:谐比
融洽,亲近:洽浃
赏识亲近:赏狎
悦爱而亲近:爱狎
亲爱,亲近:昵爱
 同女性亲热昵爱:倚玉偎香
敬爱亲近:爱亲
知己亲近:自己
私下亲近:私昵 私暱 燕昵
主动亲近:相就
亲近而信任:亲信
亲近而喜欢:亲乐
不正当的亲近:媟狎 淫狎
偏袒亲近:偏比
特别亲近:偏暱
 亲近异常:狎异
亲近的样子:戚然
(双方亲密:亲近)

另见:亲密 接近1 轻佻 ︱疏远

☚ 亲昵   狎昵 ☛

朝廷

朝廷

朝(朝堂;朝市;朝冶;朝省;朝家;朝苑;朝纲;朝阙;王朝;天朝;皇朝;国朝;中朝;庙朝;京朝;龙朝) 庭(庭阙;帝庭;庙庭;皇庭;殿庭;王庭;玉庭;龙庭;宰庭;阙庭) 廷(廷除;帝廷;阙廷;龙廷;宫廷;王廷;在廷;丹廷;阙廷) 内 青阙 天阙 魏阙 殿阙 宸阶 宫陛 宫闱 县官 王宫 王室 王家 泰阶 玉阶 玉墀 玉除 端闱 彤陛 彤墀 枫陛 天陛 文陛 轩宁 轩墀 瑶墀 赤墀 丹极 丹墀 凤墀 睿幄 萧屏 省府 琐垣 枢禁 辇上 政地 烟汉 槐衢 班行 龙湖 龙楼 阶阁 鸾阶 辰阶 宸阶 金阶 金马 金闺 陛廉 云陛 云衢 云中 云幄 鹓池 震筵 霄宸 霄极 禁闼 严廊 殿陞 龙殿 凤楼 堂陛 堂廉 高堂 廉堂 庙廊 庙幄 庙堂 廊庙 黄金埒 金闺玉堂
由帝王及其大臣构成的统治集团:宫廷 轩闼 铜墀 琐闱 彤闱 殿闼 殿寝
宫庭的美称:琨庭
帝王宫庭:紫庭
宫廷,朝廷:门闼
宫殿,宫廷:殿廷
汉代宫廷:彤殿 彤庭 彤廷 彤宫
帝廷,君位:宸扆
皇宫,朝廷:桂宫
朝廷和国家政权的代称:宗庙
旧时敬称朝廷:显朝
臣下尊称朝廷:天朝
天下,王朝:大宇
朝廷和民间:朝野(震惊~)
朝廷和市集:朝市
朝廷内外:中外
朝中:中朝
处于偏安局面下的朝廷:小朝廷
圣明的朝廷:电枢
肃穆的朝廷:霜廷
依仗暴力权术建立的非正统王朝:霸闰之朝
(封建时代的中央政府:朝廷)

另见:朝代 集团 皇帝 统治

☚ 旧政府机关   部门 ☛

身体各部

身体各部

人体上穴位的通称:俞 腧
身体全部:全身(打量~) 通身(~是汗) 周身 浑身(~是胆) 沿身满身 一身 遍身 遍体 通体 竞体 脱体 顶趾 顶踵 百骸 面背 面体
身体的一部分:体(四~不勤)
头颈以下的部分:身(~首异处)
身体的上部:上身 上体 上半身
身体两旁肋骨和胯骨之间的部分:
身体的下部:下身 下体 下半身
大腿内侧与下腹之间的部位:鼠蹊 腹股沟
肛门与外生殖器之间的部位:篡 阴部会阴 羞处 私处 小身 下体 秽亵
身体内部:内(体内;~出血)
身体后居中拱起或成条的部分:脊梁
身体上易于致命的部位:要害(击中~) 穴道(点破~)
身体凹陷或有孔的地方:门(耳~;嗓~;脑~;肛~) 窍(孔~;七~)
重要的孔窍:关窍
身体上似孔穴的凹窝:窦(鼻~)
反应最灵敏的部位:灵苗
疼痛的部位:痛处 痛点

☚ 胎儿   尸体 ☛

皇宫

皇宫

禁(禁省;禁墙;仙禁;禁中门) 内 皇居 皇闱 皇闼 京阙 宫掖 宫极 宫省 宫陛 宫幄 宫圈 宫钥 宫雉 凤闱 清防 黄闱 黄闼 殿舍 帝乡 门馆
皇宫、朝廷:凤阙 玉阙 朱阙
皇帝居住、视政的地方:九天 九门 九重 宫禁 轩禁 紫禁 紫宫 门庭 槐掖 彤闱 彤庭 彤廷 彤殿 禁严 内禁
宫禁以内:省中 省内 内庭 内廷 禁殿 宫内 宫中 宫邸 禁垣 禁闺 闱阈
宫禁之中,帝王居住处:深宫
皇后或皇太子的宫室:凤掖
太子所居之宫:龙楼 青陛 青殿 青坊青宫 春宫 春坊 春闱 储闱 鹤禁 鹤阙 鹤闱 震位 震宫 东宫 铜龙馆 铜龙楼 铜龙门
皇宫正殿:金銮宝殿
帝王陵园中的正殿:
皇宫的前殿:庙(廊庙)
唐代皇宫的前殿:
巍峨的皇宫:云宫日宫
(皇帝居住的地方:皇宫)

☚ 王宫   后宫 ☛

内地

内地

腹地 腹里 奥区 奥壤 堂奥
国境以内之地:海内 海宇 海寰 宇内
中心地区:
靠近城的地区:厢 箱
城门外大街和附近的地区:关厢
古代王都所领辖的千里地面:
京城地区:畿甸 畿辇
京城附近的地方:畿辅 畿服
京城附近的地区:畿邦 畿皋
国内:内(~参;~务;域内;阃内) 方内 方域 国中 域中
敌人内部的地方:重地

另见:城区 地区 ︱外地

☚ 内地、外地   外地 ☛

妻子

妻子

妻(妻室;妻房;妻小;婚妻) 室(室子;室氏;室家;弱~) 内(内助;内子;梱内;内当家) 房(房下;房屋;闺房) 妇(媳妇) 阃(阃内) 家(家里;家婆;家妇) 婆(婆婆;婆儿;婆子;婆娘;婆姨;老婆;家主婆) 娘(娘儿;娘们;夫娘) 浑家 中馈(~犹虚) 主馈 内馈 内壸堂客 结发 老小 屋里 乡里 闺人 闺门 闺阁 闺 闺闱 闺帷 闺帏 齐体(齐体人) 兔丝 秋胡戏 床头人 内掌柜的
妻的通称:细君
妻子和儿女:孥 妻儿 妻子 妻小 妻帑 妻孥 家小 细弱
谦称自己的妻子儿女:贱累
妻子儿女等:累(房累) 细小 家眷 家室 私眷 宅眷
对自己家眷的谦称:舍眷
妻子、恋人或儿女:欢喜冤家
妻子老小:孥累
妻对夫自称:君妇
俗称妻:婆娘 婆儿 婆子 老婆 家里的

另见:介绍 迎娶 皇后 后妃 妾

☚ 妻子   夫称妻 ☛

里(头里;就里) 际(脑~) 间(田~;心~) 底(底里) 奥(~室)
内,里面:中(~外;其~;此~;过~;家~;水~)
里面和外面:内外
穿在外衣里面:衬(~裤)
那里面:其中 其间 个里 内中 就中
此中,其中:个中
紧靠里面:贴里
里头:内中 内里
里面,里头:
外:外(外面;外边;外首;外头;外部;外间;世~;之~;四~)

另见:中间 野外 内地 外地 旁边

☚ 里外、中间   中间 ☛

范围界限

范围界限

轸辙
表示范围:里(~面;~头) 则(~是)统(~~)
指定的范围:
表示一定的范围:上 下
表示不可逾越的一定范围:雷池 雷淀
表示时间、方位、数量、质量、范围之类的界限:
表示在一定的范围﹑处所﹑时间﹑数量的界限之外:以外
范围之内:内(~中;~里;以内) 间(中~;其间) 后院(~起火)
某一范围以内:内部 萧墙之内
职责范围内应该做的:分所应为 份所应为
本分或职责范围内应该做的:分所当然分所宜然
范围之外:外(~头;~面;~界;此~;例~)
在说过之外:另(另外) 别 其外

☚ 各种范围   普遍、规模 ☛

内心

内心

内 衷(衷肠;衷心;私衷;深衷)中(中肠;中怀) 腹(腹臆;肠腹) 意 肝(肝心;肝肺;肝怀;肝鬲;肝膈;肝脾;肝肠) 肺(肺肠;肺肝;肺腹;肺膈;肺腑;心肺;膺肺;腑肺) 腑 肠 胸(胸心;胸臆;心胸) 心子 心骨 心胸 心堂 心苗 心扉 心坎 心眼 心肠 膈臆 衿曲(志交~)机杼(自出~) 杼机 灵爽 方寸之心 方寸之地
人的内心:玄览 玄镜
胸怀内心:衷藏 肺怀
内心深处:骨(骨髓) 心底 心曲 心坎心髓 胸坎 肌骨 意曲 渊抱 心灵深处
纯洁的内心:清衷
纯洁高尚的心:冰心
出自内心:由衷(言不~) 生心 发中 发心 从心 发自内心
真心,出自内心的:衷心
发自内心:掏心(~之言)
外表温柔,内心险恶:兰形棘心
外貌厚道,内心不可捉摸:厚貌深情 情厚貌深 深中厚貌
内心险恶狠毒:枭獍其心

☚ 心   心灵 ☛

宫室

宫室

宫卫 宫堂 宫所 宫阁 宫幄宫帏 营宇
宫室,宫馆:馆室
宫掖,宫室:
宫中之居所:内(内家;大内) 殿寝 君门 皇居 帝室 青禁 仙禁
宫中公主的居室:鸾闺
皇宫妇女所居之室:云房
供奉帝王遗像的宫室:灵宫
供斋戒用的宫室、屋舍:斋宫
瑰丽的宫室:琳宇 琳宫 琳房
精美的宫室:金室
曲折华丽的宫室:旋室
壮美华贵的宫室:桂宫柏寝
停放灵柩的宫室:
宫殿的东西两侧之堂:朵殿
宫中的东厢:东序
宫室壮丽:鸟革翚飞
宫室高峻壮丽:翚飞
宫室华美:缇紫
宫室深而曲折:窈窕
宫室深邃的样子:眈眈 耿耿 沉耿
宫室雄伟的样子:翩翩(~巍巍)
(帝王的宫殿:宫室)

☚ 各种宫殿   王宫 ☛

称亲戚

称亲戚

称妻家亲戚:内(~兄;~侄)
男女姻亲互称:婚姻 昏家 昏姻
对人谦称自己的亲戚:舍亲
娘家称已经出嫁的女儿:姑奶奶
儿称父亲的舅:祖舅 舅公
称父姐或妹的夫:姑夫
对兄弟的岳父﹑姐妹的公公及远亲长辈的称呼:姻伯
称姻伯母:姻母
称姐的夫:姐夫
称妹的夫:妹夫 妹婿 媦壻
古时女子对姐妹丈夫的称谓:
姐夫、妹夫互称:襟(连襟) 娅 僚婿 青衿
妹夫称姐夫:襟兄 高襟
称姐妹之子:甥(外甥;贤~) 外生 宅相
称姐妹之女:甥女(外甥女)
称表兄弟之子:表侄
称表姐妹之子:表甥
称侄女之夫:侄女婿
称外甥之子:弥甥

☚ 亲戚   亲友 ☛

内nà;nèi

(一)诺答切,入合。
❶同“纳”。接纳。《潜夫论·德化》:“防奸恶而救祸败,检淫邪而~正道。”
❷交纳,交入。《史记·秦始皇本纪》:“~粟千石,拜爵一级。”
(二) 奴对切,去坠。
❶里面,里头。欧阳修《左氏辩》:“~正其心,外正其容。”
❷内心,心中。朱熹《朱子语类辑略》:“~无妄思,外无妄动。”
❸内脏,内腑。枚乘《七发》:“扁鹊治~,巫咸治外。”
❹内室,房室。《汉书·晁错传》:“一堂,二~。”
❺皇宫;皇室。韦庄《延兴门外作》:“绿奔穿~水,红落过墙花。”
❻妻妾的代称。《左传·昭公十年》:“耆酒,信~。”

❶(nei)。里面。 与外相对。 《素问·调经论》: “阳虚则外寒, 阴虚则内热。”
❷(na那)。古同纳。
❶受纳、纳入。 《灵枢·营气》:“营气之道, 内谷为宝。”
❷进针、下针。 《素问·八正神明论》:“以息方吸而内针。”《素问·调经论》:“候呼内针。”
❸房事、性交。《灵枢·终始》:“新内勿刺,新刺勿内。”《灵枢·淫邪发梦》: “阙气……客于阴器, 则梦接内。”

富 萨人 (Nefusa或 Nafusa,Nefousa) 利比亚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的黎波里塔尼亚区内富萨山地。约12万人(1978年)。属欧罗巴人种印度地中海类型。为*柏柏尔人的一支。操柏柏尔语,属闪含语系柏柏尔语族,无文字。不少人会讲阿拉伯语。多信伊斯兰教,属逊尼派;部分属易巴德派。按父系续谱、居住和继承财产。行大家族制,形成村落。主要从事农业,亦兼事畜牧业。

(一) nei❶里面。如:枪膛内, 内部,军内。
❷指妻子及其亲属。如:内人,内弟。(二) na古通“纳”。

内nà

古同纳。
❶受纳、纳入。《灵枢·营气》: “营气之道, 内谷为宝。”
❷进针、下针。《素问·八正神明论》: “以息方吸而内针。” 《素问·调经论》: “候呼内针。”
❸房事、性交。《灵枢·终始》: “新内勿刺, 新刺勿内。” 《灵枢·淫邪发梦》: “厥气……客于阴器, 则梦接内。” 另见nèi。


内nèi

里面。与外相对。《素问·调经论》:“阳虚则外寒, 阴虚则内热。” 另见nà。

内nèi

❶ (内部; 里头; 里边) inner; inside; within: 国 ~ 市场 domestic [home] market; 房子 ~ 外都很干净。 The house is clean inside and out. 我们必须在三日 ~ 回到大连。 We must return to Dalian within three days.
❷ (妻子或妻子的亲属) one's wife or her relatives: ~ 人 my (humble) wife; ~ 兄 wife's elder brother; brother-in-law
❸ (姓氏) a surname: ~ 洁 Nei Jie
◆内白 {剧} words spoken by an actor from offstage; 内半径 inside radius; 内包装 inner package; interior package; 内宾 female guests; 内部 interior; inside; inward; indoor; depth; viscera; bowel; internal; 内部传播 internal communication; 内部审计 internal audit; 内层{工} inlayer; subcoat; endothecium; core; 内场 {棒、垒球} infield; diamond; 内出血 entorrhagia; internal haemorrhage; 内存(储器) internal storage; internal memory; built-in storage; 内存(全部)打印 dump; 内地 inland; interior; hinterland; 内弟 wife's younger brother; brother-in-law; 内定 decided at the higher level but not officially announced; cut and dried; 内耳 {生理} inner ear; auris internal; internal ear; 内耳道 internal auditory meatus; internal acoustic meatus; 内分泌 {生理} incretion; endocrine; internal secretion; 内锋 {足球} inside forward; 内服 {医} to be taken orally; for oral administration; 内阁 cabinet; 内功 exercises to benefit the internal organs; the art of building up one's strength through breathing and other exercises of the internal organs; 内海 continental sea; enclosed sea; inland sea; 内涵 {逻} intension; connotation; 内行 expert; adept; specialist; proficient; expert in; professionals; one who knows how; people who know the ropes; turn oneself into experts; an old hand at sth.; 内耗 internal friction; 内核 core; steinkern; root; 内河 inland river [waters; waterway]; 内讧 internal conflict; internal strife; internal dissension; 内讧四起 civil strife coming up one after another; torn by internal strife; internal conflicts rising from all around; rent by internal squabbling; 内画壶 inside-painted bottle; 内患 internal troubles; 内患外侮 (be plagued by) internal troubles and foreign aggression; 内婚制 endogamy; 内婚种群 {生态} deme; 内奸 a secret enemy agent within one's ranks; hidden traitor;
内角 {数} interior angle; inner angle; 内经 Nei ̄ jing; the Internal Canon of Medicine; 内景 indoor setting; indoor scene; interior; 内径 bore size; bore; inradium; internal diameter; inside diameter (ID); inradius; 内疚 compunction; guilty conscience; prickings of conscience; self-reproach; 内眷 female members of a family; 内科 {医} internal medicine; department of medicine; 内裤 briefs; knickers; 内窥镜 {医} endoscope; 内力 {力} internal force; endogenous force; 内流湖 inland lake; 内陆 inland; interior; landlocked; 内陆开放城市 opened inland cities; 内陆省份 inland provinces; 内乱 civil strife; internal disorder; 内蒙古 Nei Monggol; Inner Mongolia; 内蒙古自治区 the Nei Monggol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内摩擦 viscosity; internal friction; 内幕 what goes on behind the scenes; inside story; 内皮 bast; endothelium; esoderma; 内亲 a relative on one's wife's side; in-law; 内勤 internal or office work; office staff; 内情 inside information [story]; 内燃发动机 explosive motor; 内燃机 {机}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 combustion engine; combustion motor; explosion engine; 内热 internal thermal; 内人 [旧] my (humble) wife; 内容 content; substance; 内伤 {医} internal injury; {中医} disorder of internal organs caused by improper diet, fatigue, emotional strains, sexual excess, etc.; 内室 spence; inner chamber; 内外 inside and outside; domestic and foreign; around; about; 内外夹攻 a crossfire; a simultaneous attack from within and without; attack from both inside and outside; be attacked from inside and outside; both from within and from without; 内外交困 be beset with troubles internally and externally; be beset with difficulties [troubles] at home and abroad; be beset with [plagued by] difficulties both inside and outside of the country; be beset with internal and external troubles; be in dire straits at home and abroad; be in trouble at home and abroad; internal and external difficulties; nonplussed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on the horns of a dilemma in internal and external affairs; 内务 internal affairs; daily routine of sanitation tasks; 内陷 invaginate; invagination; embolus; 内线 planted agent; {军} interior lines; 内详 name and address of sender enclosed; 内项 mean terms; inner term; 内向 {心} introversion; 内销 sold inside the country; for the domestic market; sell on the home market; sell on domestic market; 内斜视 {医} esotropia; cross-eye; rhinoptia; 内心 inward; heart; innermost being; {数} incentre; inner centre; 内心独白 {剧} internal monologue; soliloquy; 内心深处 in the depth of one's heart; in one's heart of hearts; at the bottom of one's heart; in the privacy of one's thoughts; 内心有愧 have a guilty conscience; 内兄 wife's elder brother; brother-in-law; 内秀 be intelligent without seeming so; 内焰 {化} inner flame; 内衣 underwaist; underclothes; shirt; skivvy; scivvy; underdress; underpinning; undergarment; under ̄ linen; underwear; 内衣裤 underclothes; 内因 endopathic; internal cause; the immanent cause; 内应变 internal strain; 内应力 {力} internal stress; residual stress; locked-up stress; 内忧外患 internal and external troubles; anxiety arising from within and trouble coming from wihtout; domestic trouble and foreign invasion; internal disturbance and foreign aggression; internal revolt and foreign invasion; 内在 inherent; intrinsic; inward; inherence; 内在性 internality; immanence; inherence; interiorness; 内脏 viscus (pl. viscera); splanchna; gut; chawdron; bowel; numbles; inside; tripe; internal; internal organs of the body; 内宅 [旧] inner chambers for womenfolk (in a rich man's residence); 内债 internal [domestic] debt; 内战 civil war; 内争 internal strife; 内政 internal [domestic; home] affairs; 内政外交 domestic [home] and foreign affairs; internal affairs and foreign relations; 内侄 son of wife's brother; nephew; 内侄女 daughter of wife's brother; niece; 内痔 {医} internal piles; internal hemorrhoid; 内助 [书] wife; 内子 [书] my wife; 内阻 internal resistance; interface layer resistance; inherent resistance

内 (nèi) 读纳 (nà)

【内】进入,纳入。
例1 吸则内针,无令气忤,静以久留,无令邪布,吸则转针,以得气为故。候呼引针,呼尽乃出,大气皆出,故命曰泻。(《素问·离合真邪论》)
译文 吸气时把针扎入皮肉内,莫让邪气逆行,静心候气而久留针,莫让邪气散布,吸气时转动针体,以得气为度,待呼气时出针,使邪气一同祛除,这就叫做泻法。
例2 泻: 曰必持内之,放而出之,排阳得针,邪气得泄。按而引针,是谓内温,血不得散,气不得出也。(《灵枢·九针十二原》)
译文 针刺泻法——必须缓慢刺入,摇大针孔出针,这样出针可疏通经脉阳气,使邪气得以随针外泄,如果扪按针孔而徐徐退针,这就叫做使气血内郁的针法,如此则瘀血不得散,邪气不能逐出。
例3 春夏各致一阴,秋冬各致一阳者,何谓也?然: 春夏温,必致一阴者,初下针,沉之至肾肝之部,得气引持之阴也;秋冬寒,必致一阳者,初内针,浅而浮之至心肺之部,得气推内之阳也。是谓春夏必致一阴,秋冬必致一阳。(《难经》第七十难)
译文 医生在春夏时针刺病人应分别诱导肝肾经阴气,在秋冬时应分别诱导心肺经阳气,这怎么说呢?答道: 春夏气候温暖,(人体阳气外浮) 针刺时必须诱导肝肾经阴气,一开始进针就要深刺至肝肾所主的筋骨部位,在得气的基础上把经气诱导至肝肾。秋冬气候寒冷,(阴气内藏) 必须诱导心肺经阳气,一开始进针应浅刺在心肺所主的皮脉部位,在得气的基础上再将针推进,诱导经气至心肺。这就是春夏必须诱导肝肾经阴气,秋冬必须诱导心肺经阳气的道理。
例4 病在头中寒湿,故鼻塞,内药鼻中则愈。(张仲景《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并治》)
译文 因寒湿之邪侵入头中致病,故鼻塞,把药纳入鼻中则病愈。
例5 刺急者,深内而久留之; 刺缓者,浅内而疾发针。(孙思邈 《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九·针灸上》)
译文 针刺急病,应深入而久留针,针刺慢性病,应浅入而快出针。
例6 针阳者,卧针而刺之; 刺阴者,先以左手捻按所针荥、俞之处,候气散乃内针。(《普济方·卷四百十 ·论虚实补泻》)
译文 针刺表浅疾病,应把针卧倒斜刺; 针刺内脏疾病,则先用左手捻按所针荥穴、俞穴处,等候邪气有所消散乃入针。
例7 或风热上攻头鼻,壅滞脉浮,而无他症者,内药鼻中,得嚏则壅滞开通而愈也。(刘完素 《素问玄机原病式 ·六气为病·火类》)
译文 如果风热上攻头鼻,风热之邪壅滞络脉则脉浮,无其他症状的,可把药纳入鼻中,取嚏则壅滞开通而愈。
【内】摄纳,摄入。
例1 嗌中肿,不能内,唾时不能出唾者,缪刺然骨之前,出血立已,左刺右,右刺左。(《素问 ·缪刺论》)
译文 咽中肿痛,不能摄纳饮食,吐痰时痰不易咯出,可缪刺足少阴经之然骨穴,左病刺右,右病刺左。
例2 营气之道,内谷为宝。(《灵枢·营气》)
译文 营气运行之所以有规律,以摄入饮食物为最宝贵的源泉。
例3 下焦如渎,其气起于胃下脘,别迥肠,注于膀胱,主出而不内以传导也。(《圣济总录·卷第五十四·下焦虚寒》)
译文 下焦像水渠一样,其精气起自胃下脘,别走回肠,下注于膀胱,其功能主排出废物,而不摄纳精微物质,是一组转化输导的器官。
纳, 古作内。 《侯鼎》: “侯驭方内豊于王。” 《国语·周语下》: “口内味而耳内声。”《左传·襄公十九年》: “士匄请见弗内。” 《荀子·臣道》: “时关内之。”杨倞注: “内与纳同。”《墨子·号令》: “当遂枚木,不能尽内。”王念孙案: “内与纳同。”(《读书杂志》〈墨子〉第六) 《晏子春秋·内篇·谏下》: “是必有故,令内之。”《孟子·万章上》: “若己推而内之沟中。”朱熹 《集注》: “内音纳。”《韩非子·说难》: “欲内相存之言,则必以美名明之,而微见其合于私利也。”睡虎地秦墓竹筒《封诊式·经死》:“内死 (尸) 县其室东。” 《楚辞·大招》: “内鸧鸽鹄。”洪兴祖补注: “内与纳同。” 《史记·范睢列传》: “恶内诸侯。” 《索隐》:“内音纳,亦如字,内者亦犹入也。” 《淮南子·精神训》: “吐故内新。”《汉书·霍光传》: “内所居传舍。” 《后汉书·邓训传》:“开门内我妻子。”
先秦古籍中出现的纳字为后人所改。《易·坎》: “纳约自牗。”《周易集解》纳作内。 《书·益稷》: “以出纳五言。” 《汉书·律历志》、《尚书大传·洪范五行传》并引纳作内。《诗·大雅·烝民》: “出纳王命。” 《释文》: “纳,亦作内。” 《周礼·春官·钟师》: “纳夏。”郑玄注: “故书纳作内。” 《左传·僖公九年》: “欲纳文公。” 《史记·晋世家》纳作内。《大戴礼记·礼三本》: “庙之未纳尸也。”《史记·礼书》纳作内。《战国策·东周策》: “温人之周,周不纳。”鲍彪本、《韩非子·说林上》纳作内。《论语·尧曰》: “出纳之吝。”《释文》纳作内。
张玉春说: “甲骨文除以 ‘’ 作 ‘入’ 和 ‘内’ 的书写形式外, ‘内’ 亦有自己单独的书写形式。 作 ‘’。”孙云鹤说:“内, 甲骨文作 ‘’、 ‘’、 ‘从冂入’, 是个会意字。 ……有‘在内’、‘在里面’ 的意思。晚期金文作 ‘内’,却是锥处囊中,脱颖而出了,与字义相违。” (《常用汉字详解字典·入部》) “内”的本义是 “在内”,引申为进入。《左传·襄公九年》: “古之火正,或食於心,或食於咮,以出内火。” 《汉书 ·五行志》 引“内”作入。又引申为纳入、摄入。《墨子·号令》: “诸可以攻城者尽内城中。”《广雅·释诂三》: “纳,入也。”
《说文·丝部》: “纳,丝湿纳纳也。”本义是丝湿貌。“纳”字被借用为 “进入”、“纳入”等意义后,其本义后世不通行。
古音内、纳皆属泥母,双声,内属物部,纳属缉部,物缉通转。

☚ 莫   能 ☛

内nèi

internal; interior; inner

内nèi

安外攘|患外祸|紧外松|柔外刚|弱外刚|省不疚|圣外王|视反听|疏外亲|外夹攻|外交困|应外合|忧外患

❷ 安攘外|顾之忧|海鼎沸|海无双|五如焚

❸ 返躬省|色厉荏|外刚荏|外厉荏|外攘安|外柔刚|外圆

❹ 包举宇|功盖海|威动海|威加海

内,金文作,小篆作
“内” 與 “入”是一字之分化,有人解爲从入从宀會意,入亦聲。文獻多用名詞義,與 “外”相對。或用動詞義,表示收納或繳納等義,後世作 “納”。銘文或用内部義。或用同 “入”。或用同“納”,意爲 “使進入”。或用作方國名,文獻作 “芮”。
楚簡帛文作,戰國文字特徵。秦簡牘文作,古隸典型,已近今體。參見278.入字條。

内nèi,nà

(甲)
会意字,甲骨文由冂、入构成。冂,表示某种范围,或洞穴、门框;入,进入。入,写作“人”亦可。作意符生成的字有“纳”,作声符生成的字有:
ruì
芮(姓氏)
枘(用以插入另一部分的榫眼)
蚋(一种吸血的昆虫)
汭(《说文》:“汭,水相入也。”两水相会之处)

纳(吐故纳新)
呐(呐喊)
钠(金属元素)
衲(百衲衣)
肭(腽肭)
lòu
陋(简陋)
相关链接
陋,由 阝、匚、内构成,“内”可表音,“内”读lǒu的古音尚保留在某些方言中,如赣西萍乡一带“内”读lǒu。本只有右边。徐铉说:“从内,会意。”其实,“内”亦声。“陋”,本义为狭窄。《说文》:“陋,阨狭也。”孔子说颜回“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陋巷”,狭小的巷子。

142.趣談“内”字

内,圍牆内的人家。表示納入。“内”“納”相通。


甲骨文;金文;篆nèi

[冂(擬爲敞開大門的房間,意符)+入(聲符)→内(《説文》:“内,入也。從冂(jiōng),自外而入也。”内,初文像廬(入)外加圍牆,會意爲“内”。内,裏頭〈室内〉,與“外”相對。古通“納”〈收進〉,納本字。古人認爲妻主内,所以妻的親戚爲内親〈内兄、内侄〉。引申爲閨門,女色。又引申爲榫頭(入木之内。)]
《詩經·小雅·十月之交》:“仲允膳夫,棸(zōu)子内史。”(仲允掌伙食,棸子管内務。)
[西晉] 陳壽《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今將軍外托服從之名,而内懷猶豫之計,事急而不斷,禍至無日矣!”

内nèi

(4画)

【提示】中间是人不是入; 人位于半包围结构内,末笔捺改点。

*内nèi

4画 丨部 
(1) 里头;里头的(与“外”相对): ~部|~地|~讧|关~。
(2) 妻子或妻子的亲属: ~人|~弟|惧~。
(3) 内脏;内心: ~疚|五~俱焚。
(4) 〈书〉指皇宫: 大~。

内()


榮作周公簋,殷周金文集成4241,西周早期
王令(榮)眔内史曰: “(割)井(邢)𥎦(侯)服。 易(賜)臣三品。 ”

父鼎, 殷周金文集成2813,西周中期
王乎(呼)内史(駒)册命師父。

師旂鼎,殷周金文集成2809,西周中期
(其)又内(納)于師旂。

散氏盤,殷周金文集成10176,西周晚期
弄(封)于芻, 内(入)陟芻, 登于厂湶。

芮公鬲,殷周金文集成711,西周晚期
内(芮)公乍(作)(鑄)京氏婦弔(叔)姬朕(媵)鬲。

内公鼎,殷周金文集成2387,春秋早期
内(芮)公乍(作)□從鼎。

柴内右戈,文物1994年02期,戰國晚期
柴内右。
按: “入”字加短横爲飾。

子禾子釜,殷周金文集成10374,戰國
禾子□□内者御㕲□□命(陳)
按: “冂”字與 “宀”同形,“入”中豎筆加短横爲飾。

包山楚簡·文書7,戰國
(臧)王之墨, (以)内(入)丌(其)臣之(溺)典。
按: “入”上加横筆爲飾。整字似“矢”。

郭店楚墓竹簡·五行4,戰國
聖型(形)於内胃(謂)之惪(德)之行,不型(形)於内胃(謂)之惪(德)之行。

郭店楚墓竹簡·語叢一23,戰國
或生於内,或生於外。

郭店楚墓竹簡·語叢一60,戰國
内(納)䞈(貨)也, 豊(禮)兼。

長沙子彈庫戰國楚帛書·甲篇,戰國
□月内(肭),吉(吉,吉)□○又(有)電
按: 構件“入”訛變與“大”同。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孔子詩論12,戰國
反内(納)於豊(禮),不亦能攺(改)虖(乎)?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䊷衣20,戰國
出内(入)自尔帀(師), 庶言同。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三·中弓18,戰國
昔三弋(代)之明王, 又(有)四𣳠(海)之内,猷(猶)來……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五·競建内之1背,戰國
競建内之。

睡虎地秦墓竹簡·日書甲種17背,戰國至秦
内居正東,吉。

秦文字集證·圖版145
茝陽少内。

馬王堆漢墓帛書·戰國縱横家書,西漢
若道河内。

馬王堆漢墓帛書·天文雜占,西漢
又(有)内兵。

漢印文字徵
内成。

雁門太守鮮于璜碑陽,東漢
令德高譽,遺愛日新,内和九親,外睦遠鄰。

王禎墓誌,北魏
曾祖定國,聖朝庫部給事中河内太守博平男。

隴東王感孝頌,北齊
前漢逸士,河内貞人。分財雙季,獨養壹親。

陳花樹墓誌,隋
内宫設軄,位膺司寶。
《説文》: “内,入也。从口,自外而入也。”
西周金文與戰國古文中的“内”字構形,从冂从入,不从口。《説文》 :“冂,邑外謂之郊,郊外謂之野,野外謂之林,林外謂之冂。象遠界也。凡冂之屬皆从冂。”戰國文字中“内”的寫法有在“入”上加横筆爲飾,整字似“矢”,以此突出“内” 自外進入之意。 《包山楚簡·文書》簡7: “(臧)王之墨, (以)内(入)丌(其)臣之(溺)典。” “内”用作“入”。

☚ 入   糴 ☛

内nèi

甲骨文、金文和古书本作入字。入字古象入进形,象现代的指路箭头。后加冂(mì或mián,象房屋形。或jiǒng、象门等形),使意义更显。甲、金文和古书常用入字作内字。声母演变如若诺、饶挠、儒懦例。韵变去入相转略如竹笃(dǔ)、又荅与对通、叔与掉通例。内的里面义如:内衣|内情|国内。组词如:内行(háng)|内务。旧称妻子的家属。如:内兄|内侄。古代又用为纳字。约小篆时加纟(糸mì,丝)旁,产生纳字。

内★常◎常


表意,甲骨文、金文1从宀从入,宀象房屋(一说与“入”是一字分化),金文2、小篆字形稍变,隶定为“内”。本义读nèi,自外而入内,引申为在一定范围里面、心里、内脏或体内、内室、皇宫、妻子或妻子一方的亲属等;又读nà,引申为使入内、交纳,后作“纳(納)”。
【辨析】
以“内”作音符构成的形声字读音不同。nè:讷∣nà:纳、钠、呐、肭、衲∣ruì:枘、芮、蚋。

*内nwər

[甲骨]
[金文]
[小篆] 《說文》: , 入也。 从冂、入。自外而入也。(五篇下)
大概取自門内往外望之形象,掛簾在兩旁束住之象?

☚ 既   气 ☛
00001156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9:5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