冃mao83D0 〈文〉小孩或少数民族的头巾。 冃(mào)“ ,小儿、蛮夷头衣也。从冖,二其饰也。凡冃之属皆从冃。”(莫报切) 徐锴《系传》:“《史记》云‘薄太后以冒絮提文帝’是也,今作帽。” 冃,为古“帽”字。亦作“冒”。“冒”金文作 ,下从目,上为帽形。许慎说“冃”构意是小孩及边远少数民族所戴的便帽。段玉裁注:“谓此二种人之头衣也。小儿未冠,夷狄未能言冠,故不冠而冃。……冃即今之帽字也。”由于“冒”又有覆盖、冒犯等引申义,故又造“帽”表示帽义。 冃部有四个属字。如“冕”字下云:“大夫以上冠也。邃延,垂瑬,紞纊。从冃,免声。古者黄帝初作冕。絻,冕,或从糸。”又“冒”字下云:“冡而前也。从冃,从目。”又“胄”字下云:“兜鍪也。从冃,由声。”这里指头盔,和肉部训“胤”之“胄”不是一个字。 冃 (mào)古“帽”字。 【按】冃,《説文》曰:“小兒蠻夷頭衣也。”謂小兒和蠻夷的頭衣,即“帽”之古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