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海洋生态经济系统危机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海洋生态经济系统危机

海洋生态经济系统危机

海洋生态经济系统面临的冲击和挑战。主要包括:
❶人口趋海移动的压力。世界上大多数沿海地区自然条件优越,适合发展经济和人类居住。目前,60%的人口挤在离海岸100千米的沿海地区;人口在1000万以上的16个大城市,13个是沿海城市; 人口趋海移动已经是全球性问题,全世界每天有3600人移向沿海地区; 美洲及其他地区,新的居民居住开发计划,多半在沿海地区。
❷大量陆源污染物入海的冲击。沿海地区人口集中,经济发达,废弃物也多。海洋处在地球的较低位置,陆地产生的污染物质,大部分倾倒或流失入海,包括生产和生活污水,石油,有毒有害化学物质,放射性物质等。海洋中的污染物80%来自陆地。这是不可避免的。我国每年沿海工厂和城市直接排海的污水就有100亿吨,主要有害物质146万吨。
❸不合理开发造成的破坏。人类对海洋的不合理开发,造成了海洋资源的严重破坏。主要原因是: 一是无偿索取观念,认为海洋资源丰富,可以无偿利用,无限度利用; 二是贪利行为,明知某种海洋资源需要保护,为了获得利润,偷捕偷猎; 三是生存性开发,即为了自身生存,当代人生存,过度开发海洋资源。
❹生态目标与经济目标的冲突。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海洋开发必须制定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统一的目标。但是,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程度低的地区,一般总是把发展经济作为优先目标,容易忽视生态目标。
我国海洋生态经济系统面临的突出问题有:
❶沿海地区的围垦、筑坝,使一些海湾淤积、干涸,造成严重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曾在20世纪50年代和20世纪80年代分别掀起了围海造田和发展养虾业两次大规模围海热潮,使沿海自然滩涂湿地总面积约缩减了一半。其结果,不仅使滩涂湿地的自然景观遭到了严重破坏,重要经济鱼、虾、蟹、贝类生息、繁衍场所消失,许多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绝迹,而且大大降低了滩涂湿地调节气候、储水分洪、抵御风暴潮及护岸保田等的能力。
❷红树林减少。红树林主要分布于我国福建、广东、海南、广西、台湾等地高温、低盐、淤泥质的河口和内湾滩涂区。据20世纪50年代统计,我国有红树林约5万平方千米,因遭到长期围垦和砍伐,现只剩下约2万平方千米,其中多数红树林的外貌和结构已简单化,仅为残留次生林和灌木丛林,一些珍贵树种已消失。由于红树林被破坏,防潮防浪、固岸护岸功能亦大为降低。
❸珊瑚礁剧烈减少。珊瑚礁仅分布于我国低纬度热带浅海,海南、广东、广西、台湾附近海域为其主要分布区,其中尤以海南的南海诸岛最多。长期以来,海南岛80%的岸礁因此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有些地区的礁资源已濒临绝迹。由于珊瑚礁的破坏,丰富多彩的珊瑚礁生物群落也遭到了破坏,并且一到台风季节,风暴潮肆虐,海岸后退,椰林倒伏,房屋倒塌等事例屡见不鲜。
❹填海造地造成生态破坏。由于填海建港、填海造地,岸线缩短,湾体缩小,人工海岸比例增高,浅滩消失,海岸自然程度降低,再加上海水养殖业的盲目发展,养殖自身污染也较为普遍,海湾潮间带和水域中天然生长的鱼、虾、蟹、贝、藻普遍衰退。
❺海洋生物资源开发过度。多数传统优质种类已形不成渔汛。我国由于资源数量急剧减少且鱼群分散而形不成渔汛,黄海、渤海的鳕鱼、小黄鱼、大黄鱼、鲅鱼、鲽鱼都已形不成渔汛,真鲷和带鱼在渤海已基本消失; 东海除带鱼外,大黄鱼、小黄鱼、鲽鱼等鱼类也已形不成渔汛,且大黄鱼、小黄鱼已濒临绝迹。南海近海重要鱼类如二长棘鲷,也已形不成渔汛。有海洋珍稀物种的种群数量正在不断减少,正面临着消失和灭绝的严重威胁。
❻海岸侵蚀较普遍。纵观我国东南沿岸大区段的海岸侵蚀,长江以北重于长江以南。长江以北的江苏、河北、山东沿岸最重; 长江以南侵蚀较轻,主要发生在杭州湾,福建中部,广西和海南等地。
❼海洋环境污染。海洋水体质量呈下降趋势,有一半以上的近岸海水受到严重污染。近海污染范围不断扩大,在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四个海区油类污染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污染比较严重的海区范围也由20世纪80年代初的珠江口扩展到粤西、越东、北部湾,甚至海南岛部分海区,其他海区污染比较严重的还有辽东湾北部、渤海湾西部和海口湾等地。

☚ 海水淡化产业   海洋生态系统 ☛
00002085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5:5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