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海德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海德1873~1952Hyde,Charles Cheney美国国外法学者。曾任哈佛大学教授。主要著作有:《国际法:主要是美国的解释和运用》(共3卷,1922—1945)。 海德1873~1952Charles Cheney Hyde美国西北大学法学教授,国务院法务官,哥伦比亚大学国际法和外交学教授,海牙常设仲裁法庭成员。著有《主要由美国解释和适用的国际法》(1920)一书。 海德1896~1988Fritz Heider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生于奥地利维也纳。1920年获格拉茨大学博士学位。后赴德国柏林大学听韦特海默和苛勒的讲课。1927年到汉堡大学做W. 斯特恩的助手。1930年到美国史密斯学院在K. 考夫卡领导的实验室从事研究达17年之久。1947年任堪萨斯大学富布赖特研究员,并任斯坦福大学、康奈尔大学、杜克大学访问教授。1966年退休后仍从事社会心理学方面研究。1959年获社会问题心理学研究会颁发的卢因纪念奖,1965年获美国心理学会杰出科学贡献奖。主要理论观点和成就: (1) 建构人际关系心理学。认为心理学的中心问题可归结为人际关系,而人际关系的关键是对人的知觉。故人际关系心理学也就是“认知社会心理学”。(2)创建归因理论。他在社会认知理论基础上最早提出解释行为原因的归因学说。依据产生个人行为的主客观条件,把归因分为情境归因(如运气、机会、任务难度等)和个人倾向性归因(如个人兴趣、态度、能力、人格等)。E.琼斯、K.戴维斯和H.凯利等加以发展。(3)提出认知平衡理论。认为人们的认知系统中几种评价态度之间有趋向一致的压力。认知处于平衡状态时能引起满意状态,而认知处于不平衡时就力求趋向于平衡,或改变现存的认知,或增添新的认知,以校正不平衡。著有《转向认知理论》(1957)、《人际关系心理学》(1958)、《格式塔动机理论》(1960)等。 海德 海德1896—1988Fritz Heider格式塔心理学家,社会心理学归因理论的创始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1920年获格拉茨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30年赴美国,成为考夫卡研究实验室的成员。以后曾在多所大学任职。1965年获美国心理学会杰出贡献奖。对心理学的贡献有: (1) 提出与费斯廷格认知失调理论本质相同的平衡理论。(2) 提出归因理论。主要著作有《人际关系心理学》(1958年)、《论知觉、事件构造和心理环境》(1959年)。 ☚ 韦克斯勒 赖希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