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音乐
流行于海南省汉族地区,已有一、二百年历史。所用乐器有弦(二胡、椰胡)、琴(月琴、扬琴、三弦)、笛(即唢呐)、管(长、短喉管)、箫(横、直箫,即笛和洞箫)、锣、鼓、钹等八类,故当地民间又称海南音乐为“八音”。其中前五种称“文牌”,后三种称“武牌”。演奏时用乐器的一部分或全部,有清音、草子清音、大吹打、戏鼓等几种。清音,是用文牌乐器演奏的小曲,曲目有《彩帐》、《凤出尾》等。在清音乐队基础上增加小件打击乐器和小唢呐,称草子清音,曲目有《庆丰收》等。以大锣鼓和双唢呐演奏,称大吹打,多用于喜庆、摆宴、迎客等气氛热烈场合,曲目有《到春来》、《哭皇天》等。戏鼓,常以唢呐吹奏当地戏曲的成套板腔。海南音乐在东南亚一些国家亦颇有影响,华侨称之为“琼音”。20世纪50年代以来,经重新整理、演出并灌制唱片的曲目有《槟榔香》、《万花灯》、《闹军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