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海南坡鹿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海南坡鹿

海南坡鹿,又名坡鹿、眉角鹿,外形与梅花鹿相似,但躯体稍小且纤瘦,颈细、体长、四肢细长,体毛红棕色,在脊背两旁和臀部间有白色花形的斑点,雌鹿无角,雄鹿有角,主干分叉,向前弯曲与眉叉构成360°角,状如虹形,不仅俊美可爱,且富含强烈的性激素,成体一般重60—80公斤。生性精灵,飞奔如箭的坡鹿主要栖居于本岛西部和西南部海拔200米以下的丘陵沼地、混交林丛中,即白沙县邦溪、东方县大田和乐东千家地区,多喜群栖,营家族小群生活,母仔相随,但长茸公鹿多单独行动。常在早晨或傍晚四出觅食,尤其是雨后外出觅食更加频繁,多以青草嫩树枝叶 (雀肾、竹节草和丁癸草、鸡占等) 为食。觅食时警觉性高,每吃三两口便抬头张望,谛听动静,匆匆吃食,即行遁藏。一旦发现敌害,立即疾驰猛奔而去; 如遭猎人追捕时,即使有数米高的乔木灌丛或一二丈宽的河沟挡道,都能凌空一跃而过,实在是能跑善跳的出类拔萃的佼佼者。
坡鹿种群性比常为母多公少,繁殖力不强。发情配偶期多在每年4—5月份,成熟个体集群发情,在求偶之时,当公鹿听到“哟! 哟!”之呼声得到回应时,便马上破丛而出寻找母鹿,公鹿之间开展激烈的争偶角斗,弄得遍体鳞伤,得胜者占有母鹿,直到配偶相伴和发情结束才罢休,公鹿于6、7月间脱去老角,开始长出新茸;母鹿怀孕10个月前后产仔,每胎1仔,偶尔1胎2仔。
海南坡鹿是热带地区稀有珍贵鹿种,在分类上是海南岛特有的一个亚种,对学术研究有很高的价值,与负有盛名的梅花鹿同列为国家一类保护的珍稀动物。坡鹿浑身是宝,当地群众历来视为珍宝,经济价值可与梅花鹿媲美,甚至比水鹿、梅花鹿高出几倍至十几倍。从茸角、胎、尾、鞭、筋、硬角和心血等都是驰名中外的珍贵补药,有补精髓、助肾阳,强筋健骨,益血的特效功能,肉质纤细,味美可食,鹿皮板结致密,经鞣制可做皮衣、皮克和皮鞋,都很美观耐用。

海南坡鹿eld’s deer

Cervus eldi hainanus Thomas,即泽鹿。茸用鹿之一。鹿亚科鹿属鹿种中的一个亚种。分布在中国海南省。特有的珍贵动物,列为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体型较小,其外形似梅花鹿。被毛黄棕或棕褐色,背中线呈深棕褐色,无臀斑。公鹿比母鹿毛色深。幼鹿身上有许多白斑。公鹿有角,母鹿无角。主干分杈,眉枝较长,与主干形成一个连续的弯曲,平行前倾,茸重1~2 kg。在6~7月脱角,7~9月为生茸旺期,10月前的坡鹿茸质量最佳。坡鹿喜欢栖息在灌木林,草坡边缘和湿润有水的坡田,多半在早晨和傍晚出来采食,雨后活动尤其频繁。其听觉视觉都很发达,性情温顺,喜群居,善跑跳。妊娠期为220~230天,每胎产一仔。

海南坡鹿

海南坡鹿

又称泽鹿,偶蹄目鹿科。雄鹿体重100kg,体长158~168cm。雌鹿体长144~158cm,体重60kg。脊背两侧各有一列白色斑点。分布仅限于海南岛,栖息地为落叶季雨林,植被为3~10m乔木和1~2m灌木,海拔高度30~70m,年均气温24.5°C,极端高温40.9°C,极端低温5°C。动作灵敏,可跳跃2m,穿越6.2m的距离。广食性动物,可食200多种维管束植物,每天饮水1~2次。发情期在上半年,可持续5个月,发情交配在2~6月,4~5月为盛期,孕期7~8个月,产仔期在9月至翌年1月,幼仔初生体重2.9~3.8kg,每月增重2.5~3.5kg,1.5岁性成熟。鹿角每年脱落一次,6~8月脱落,6~7d长出新角。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22:1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