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海兰泡惨案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海兰泡惨案

 海兰泡位于黑龙江瑷珲县黑河镇对岸,原为中国人世代居住的村镇。1858年(咸丰八年)被沙俄侵占后,改名布拉戈维申斯克。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 7月16日,沙俄军警用刺刀和鞭子将中国居民三、四千人赶到海兰泡警察局。次日以遣送中国居民回国为名,用军刀砍劈、鞭抽枪击,将他们赶进流急浪大的黑龙江,以致“骸骨漂溢,蔽满江津”,仅八十余人游至对岸。在以后几天里,类似事件又重复多次,中国人死难者五千余名。

海兰泡惨案

沙俄侵略军屠杀中国人民的惨案。海兰泡原名孟家村,位于黑龙江东岸与黑龙江省瑗珲县黑河镇隔江相对,此地原为中国的居民村镇。咸丰八年(1858年),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瑷珲条约》后割占,改名为布拉戈维申斯克(意为“报喜城”)。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期间,沙俄派兵参加了八国联军进攻北京、天津的同时,又以“保护”中东铁路为名,单独派遣十七万军队进犯东北地区。在海兰泡的沙俄军从光绪二十六年六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五日(1900年7月17日—21日)惨绝人寰地对中国居民进行血腥屠杀,约有七千中国同胞被枪击、刀砍、或被驱到黑龙江淹死,“骸骨漂溢,蔽满江泮”,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大惨案。

海兰泡惨案

1900年沙俄在黑龙江制造的大屠杀惨案。海兰泡位于黑龙江省瑷珲县黑龙江左岸。沙俄根据《中俄瑷珲条约》强迫割占该地,并改名为布拉戈维申斯克(意为报喜城)。至1900年时,海兰泡已有居民3万多人,半数以上是中国人,或卖苦力,或经商。沙俄入侵后,该地中国人被驱逐、殴打、枪杀事件屡屡发生。7月15日,沙俄突然下令封锁黑龙江江面,扣留船只,不准中国人过江。17日,沙俄出动大批军警,驱赶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数千人至江边屠杀,沙俄军警用鞭打、刀刺、斧砍、枪杀等残暴手段,把中国人逼进黑龙江中,“骸骨漂溢,蔽满江洋”。从17日至21日,有5000多中国人被屠杀,仅有数十人泅至对岸获救,造成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海兰泡惨案

海兰泡惨案Hailanpao canan

沙俄军队于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在海兰泡地区制造的屠杀中国人民的惨案。海兰泡原名孟家屯,位于我国黑龙江瑷珲县黑龙江北岸。1858年(咸丰八年)沙俄强迫中国签订《瑷珲条约》后割占,改名布拉戈维申斯克(意为“报喜城”。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义和团运动期间,沙俄派军队参加八国联军进攻京、津的同时,又单独出兵入侵东三省。同年7月15日,海兰泡俄军突然封锁黑龙江面,17日,强令中国居民和商人数千人聚集江边。然后对这些手无寸铁的中国人民进行屠杀。“伤重者毙岸,伤轻者死江,未受伤者皆投水溺亡”。连续数天的屠杀,中国人民被杀5 000多人,造成举世谴责的海兰泡惨案。

☚ 廊坊之战   江东六十四屯惨案 ☛

海兰泡惨案

1900年7月17~21日沙俄侵略军在中国黑龙江瑷珲县境内屠杀中国人民的惨案。此惨案约有7千中国同胞被枪击、刀砍、或被驱到黑龙江淹死。

海兰泡惨案

海兰泡,地名,原名孟家屯,位于我国黑龙江省瑷珲县(爱辉县)黑河镇对岸,本是中国一个居民村。清咸丰八年(1858)沙俄强迫中国签订《瑷珲条约》时割占,改建城市,更名布拉戈维申斯克(意为“报喜城”)。光绪二十六年(1900)沙俄出兵十七万占领我东北三省,在此地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大血案。六月十九日(7月15日),俄军封锁黑龙江面,并大肆搜捕中国居民。二十一日(17日)强令中国居民聚集江边,沙俄出动大批步、骑兵,将中国居民五千余人惨杀或赶入江中淹死,只有八十人泅水渡江,幸免于难。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22:3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