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负加速度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负加速度

负加速度

当飞机以较大角度直接进入俯冲,由急跃升直接转入平飞,作“反觔斗”特技以及进入反螺旋等时,飞行人员都会受到负加速度的影响。在所有上述情况下,飞机均系以座舱底部朝向曲率中心作曲线运动,径向加速度的方向为由座舱盖指向座舱底部,作用于人体的惯性离心力的方向则为由足指向头部。后者所引起的身体重量增加、器官移位和血液转移变化都指向头部。根据其生理效应的方向特性,在航空医学文献中即称此种加速度为“负加速度”,但亦有作者称此为“足向加速度”。从惯性力作用角度考虑,也可用“负超重”、“负向过载”或“—Gz”等,表示此种情况下的身体受力情况。因人体对负加速度的耐力最低,当作用时间为几秒钟时,大概不超过—3Gz,故一般规定不作产生负加速度的特技动作; 只是在操作不当或意外情况下,飞行人员才可能受到较高的—Gz影响。在航空特技表演及竞赛中,则有产生负加速度的特技动作,如由正、反觔斗所组成的“垂直8字”等。
在日常活动中,人取头部向上的姿势,受到+1Gz重力的作用。故当受到—1Gz的作用时,即感觉与倒立时一样,同时安全带被拉紧。—2Gz时,眼结膜下有异物感,头颈部软组织严重充血,头部发胀。—3Gz时,头部严重跳痛,似要裂开,眼球亦剧痛,似欲从眼眶中“跳出”。自—2Gz起,视觉症状亦趋于明显,可出现视力模糊、复视、视觉完全丧失等。有些飞行员还描述过有整个视野发红的感觉。早期文献中即称此现象为“红视”。这可能是由于—Gz的作用使充血的下眼睑遮掩角膜,而外界光线又经此透射入眼内所致。负加速度G值较高时,可引起意识丧失,且在—Gz停止作用后,头痛等症状仍延续数小时以上,并可有定向障碍、精神紊乱等。
在持续性负加速度影响下,流体静压效应所致循环障碍仍是主要问题。在—Gz作用下,大体上可以心脏水平为整个循环系统流体静压参考水平,自心脏向头端血液柱的流体静压升高,呈正值,越近头端压力越高; 自心脏向足端,变化正相反,流体静压呈负压力。故在负加速度影响下,头颈部动、静脉血压均立即上升,胸腔内及头颈部血管床所含血量大增;反之,下半身的动、静脉血压降低,血液量减少。故面部及颈部的皮肤和软组织充血、肿胀,甚至面颊部皮肤、眼结合膜、鼻粘膜等部位的小血管可破裂出血。但不致发生颅内出血。因围绕在脑血管周围的脑脊液也受到—Gz流体静压效应的影响,其压力升高程度与脑静脉压力升高程度大致相等,使脑血管的跨壁压力基本保持不变,故能保护脑血管使之不致破裂。即脑脊液对脑血管发挥“流体静压保护层”作用。在—Gz作用下,尽管头部动脉血压升高,仍将出现脑循环障碍,甚至完全停滞。其机理如下:一方面,头颈部动脉血压升高时,通过刺激主-颈动脉区压力感受器引起的反射效应(包括心动徐缓、心脏停搏、外周阻力小血管舒张等)使血压回降;另一方面,头颈部静脉血压则不因心跳变慢而受影响,一直维持较高水平。因此,脑动、静脉压力趋于接近,压差减小、甚至消失,致脑循环变慢甚至停滞。后者达一定程度即可引起上述之视觉及意识障碍症状。此外,由于腹腔内脏向上压迫横膈、以及肺循环系统内部血液分布的变化等,则可使呼吸活动受限,及肺内气体交换效能降低。
虽然有关于个别飞行员曾耐受—4.5Gz/15s和—3Gz/32s的报道,但一般认为多数人只能耐受—3Gz/5~10s。如时间稍延长,则只能耐受—2.5Gz。以上均指“持续性负加速度”而言。如为作用时间短暂的“冲击性负加速度”,则可耐受更高的G值。如向下弹射座椅弹射时所产生的—(7~8)Gz/0.2s的影响,人完全可以耐受。
对负加速度迄今尚无完善的防护方法。离心机试验证明,使用加压头盔,对头颈部体表和呼吸道内部同时施加对抗压力,可使对—Gz的耐力提高到—5Gz/10s。对由于意外原因受到较严重—Gz影响而有症状的飞行员,应令其适当休息,并给予对症治疗。

☚ 正加速度   冲击性加速度 ☛
00020590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21:09:38